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53篇
  6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91.
目的总结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磁共振成像和血管造影影像学特点和血管内治疗经过。结果影像特点为MR内膜瓣与壁间血肿,DSA珠线征,双腔征等。12例支架治疗中4例单纯支架后造影复查不显影,8例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7例造影复查不显影;6例载瘤动脉闭塞4例造影复查不显影,全部病人临床随访症状消失。15例DSA复查随访,夹层动脉瘤不显影,无复发。结论DSA及MR检查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诊断价值;血管内治疗如支架技术(单纯置入或联合弹簧圈栓塞)以及载瘤动脉闭塞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2.
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这是一种高致残性疾病,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评价,部分患儿终生不能步行,部分患儿能获得步行能力但却容易因继发性骨骼肌肉问题导致步态异常。助行器属于康复辅助器具,是一种能帮助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术后患者,联合应用自拟甲亢方联合丙基硫氧嘧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分别于术后口服丙基硫氧嘧啶或丙基硫氧嘧啶联合自拟甲亢方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和骨代谢情况,比较治疗12周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反映甲状腺功能的指标: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促甲状腺激素则呈上升趋势,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反映骨代谢的指标:血清骨碱性磷酸酶、钙、磷、降钙素水平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清骨钙素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观察组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亢术后患者口服自拟甲亢方结合丙基硫氧嘧啶,以中西结合的方式,更好的改善甲状腺功能、纠正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4.
姜鹏  王若峥 《医学综述》2015,(5):817-819
T细胞免疫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在宫颈癌中T细胞数量、功能、T细胞亚群比例都可能发生变化。T细胞免疫功能的发挥需要很多因素的参与,如抗原呈递细胞、细胞因子、协同共刺激分子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也参与了T细胞免疫反应。该文重点阐述了T细胞免疫以及参与T细胞免疫的诸多因素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也涉及了宫颈癌放化疗过程中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通过改善T细胞免疫功能可能有助于宫颈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 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在过敏性哮喘诊断中的意义,为哮喘患者防治方案的个体化、具体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自动化快速检测系统(CAP)对90例哮喘患者进行6种吸入性、12种食入性混合过敏原特异性Ig E(SIg E)及TIg E、ECP检测。结果 (1)90例哮喘患者中过敏原总阳性率为68.89%,其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58.89%,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38.89%;(2)吸入混合过敏原中以Wx3(蒿属、车前草、藜属、一枝黄花、荨麻)及Hx2(屋尘、尘螨、粉瞒、蟑螂)占多数,食物以Fx3(小麦、燕麦、玉米、芝麻、荞麦)、Fx5(蛋白、牛奶、鳕鱼、花生、黄豆)占多数;(3)TIg E阳性率为64.44%,大多数哮喘患者以1~3种混合过敏原为主,过敏原种数、ECP水平与TIg E显著相关。过敏原种数与ECP无显著相关性。SIg E阳性组的血清TIg E明显高于SIg E阴性组,P0.01。SIg E阳性组的血清ECP与SIg E阴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蒿属、藜属类植物为就诊于我院哮喘患者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最主要的变应原,混合型过敏原为初步筛选患者主要的过敏种类,若筛查阳性可进一步进行单项过敏原测定。TIg E可以用来提示过敏的概率,并帮助医师决定是否对一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试验阴性的患者作进一步检查。ECP检测不能判断患者的过敏状态。过敏原检测在哮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变应原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为了探讨目前我同病原生物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自2009年9月对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措施进行了改革,包括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现场培训、专业英语教学、分类指导、学位论文审查和师生互动等方面。结果表明,改革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发表论文及获得科学研究项目情况均比改革前有明显提高,毕业后从事寄生虫学相关工作的研究生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旋毛虫感染大鼠与小鼠后幼虫在肌肉内的分布及囊包内的幼虫数量。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和30只SD大鼠均随机分为轻、中、重度感染组(每组10只),分别按每g克体重1、5、20条肌幼虫经口感染。感染后42d剖杀,取不同部位肌肉称重后压片镜检,观察不同部位每克肌肉虫荷(larvaepergram,lpg)及囊包内幼虫数量。结果大鼠在轻度感染时以咬肌虫荷最高,中、重度感染时分别以膈肌和舌肌虫荷最高;小鼠在轻度感染时以咬肌虫荷最高,中、重度感染时均以膈肌虫荷最高。在大鼠肌肉8028个囊包中,含1、2、3条幼虫的囊包分别占97.91%、1.95%及0.14%;在小鼠肌肉7559个囊包中,含1、2、3条幼虫的囊包分别占97.33%、2.54%及0.13%。小鼠肌肉多幼虫(2~3条)囊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大鼠(χ2=5.644,P<0.05)。多幼虫囊包的检出率在大鼠和小鼠均随感染剂量的增加而升高(χ2大鼠=42.656,P<0.05;χ2小鼠=45.713,P<0.05);在含3条幼虫囊包的肌肉,重度感染的大鼠和小鼠肌肉分别占81.82%(9/11)与100%(10/10)。未发现含有4条及4条以上幼虫的囊包。结论对鼠类旋毛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时应首选咬肌进行病原学检查,其次为膈肌或舌肌;进行肌肉活检或肉类检疫时发现含3条幼虫的囊包提示为重度感染。  相似文献   
98.
背景肝功能损伤情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患者中较为常见,具体原因不甚清楚.本研就回顾性分析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期望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肝功能损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OVID-19患者肝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整理2020-02-04/2020-02-29日于武汉火神山医院诊治的10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饮食情况和入院前服药情况等临床参数与各项肝功能指标表达的关系.结果在10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 54例为男性,其平均年龄为59.89岁±13.07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81%)、咳嗽(64%)、乏力(52%).在100例患者中, 38例患者观察到肝功能的异常,包括28例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升高,10例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升高,20例有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γ-GGT)升高,7例有碱性磷酸酶升高, 6例有总胆红素升高, 15例有乳酸脱氢酶升高.男性患者更易出现ALT (P0.001)、AST (P=0.006)和γ-GGT(P 0.001)的升高.入院前抗病毒药或中成药应用与COVID-19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新冠病毒性肺炎患者更易出现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99.
患者男性,93岁,汉族,因反复咳嗽、咳痰21年,胸闷、气喘7年,加重3 d于2011年10月21日收住我科重症监护病房。入院胸部X线片检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双肺多发肺大疱,肺心病,右肺感染。动脉血气分析:p H 7.28,Pa CO281 mm Hg,Pa O255 mm Hg,BE 6 mmol/L,HCO3-24mmol/L,Sa O279%。心脏彩超检查:右心、左房扩大,主肺动  相似文献   
100.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以“右侧胸痛、咳嗽伴气短4 d,发热3 d”于2014年9月27日入院。患者于2014年9月23日在吸入烟雾后出现右侧胸痛、咳嗽、胸闷、气短,胸痛性质为持续性钝痛,无放射痛,咳嗽为干咳,活动后加重,并伴有头痛、头晕、纳差、乏力、全身不适等,无恶心、呕吐、呃逆,无心悸、喘憋,无腹痛、腹胀、腹泻、黑便等症状。遂就诊于当地社区服务中心,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脉滴注“克林霉素、头孢菌素、利巴韦林”等治疗,治疗1 d后上述症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