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1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3篇 |
内科学 | 57篇 |
神经病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22篇 |
综合类 | 105篇 |
预防医学 | 23篇 |
药学 | 53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35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应用二维电泳和质谱技术筛选乳腺癌相关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离并鉴定乳腺癌、癌旁和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以发现可能用于早期诊断的乳腺癌肿瘤标志物.方法:提取人乳腺癌、癌旁和正常乳腺组织的总蛋白质,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并进行比较.选择在乳腺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行质谱分析.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很好的凝胶蛋白图谱.对筛选出的在乳腺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20个蛋白点,共有13个蛋白点被成功鉴定,其中在乳腺癌组织巾高表达的为8个,低表达的为5个.结论:乳腺癌组织相对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蛋白存在明显的差异,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并鉴定出的这些蛋白质可能成为用于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的乳腺癌标志物. 相似文献
392.
393.
目的对比研究在乳腺癌早期采取保乳术治疗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效果差异,给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140例乳腺癌早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施保乳术治疗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以手术期间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影响状况等作为对比项目,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相关数据。结果经过相同治疗时间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对比项目两组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早期阶段采取保乳术治疗手段,治疗效果优于改良根治术治疗,且生活质量受到的影响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94.
中药复方的现代化一直是中医药界多年来关注的焦点。由于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其作用物质及机理研究一直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地位,无法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阐述。系统生物学的提出,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成为当今中药研究中的热点领域。系统生物学从整体观出发,系统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配伍规律、广泛的药理及其作用机理,为打破长久以来困扰中医药研究的“黑匣”问题提供了契机。本文对系统生物学的思路、方法及其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395.
396.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治疗发生骨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145例发生骨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分别接受唑来膦酸(唑来膦酸组,78例)和伊班膦酸(伊班膦酸组,67例)治疗.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无骨相关事件(SRE)率及总生存率,观察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唑来膦酸组和伊班膦酸组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2 /78)和88.06% (5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治疗后6、12个月,唑来膦酸组无SRE率分别为72.4%、40.7%,总生存率分别为81.2%、67.3%,伊班膦酸组分别为66.9%、32.6%和86.1%、6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损害、全身酸痛及寒战、恶心呕吐、低钙血症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在延迟SRE发生及延长总生存时间方面与伊班膦酸相似,在不良反应及疼痛控制方面两者相当. 相似文献
397.
目的 分析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宫颈癌患者HLA-DQB1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探索HLA-DQB1与临床特征和近期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3-05-1-2013-12-3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维吾尔族及20例汉族宫颈癌患者,采集外周血并分离提取DNA,检测HLA-DQB1基因.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和近期疗效之间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维吾尔族HLA-DQB1* 03基因频率为33.1%,低于汉族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HLA-DQB1*02基因频率为30.9%,高于汉族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HLA-DQB1* 04、HLA-DQB1* 05和HLA-DQB1* 06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9%、8.8%和21.3%,汉族HLA-DQB1*04、HLA-DQB1*05和HLA-DQB1*06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0%、12.5%和1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QB1各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年龄分组及HPV16表达分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CR+PR)患者HLA-DQB1*03基因频率为42.9%,高于治疗无效(SD+ PD)患者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HLA-DQB1* 03基因频率低于文献报道,HLA-DQB1* 02基因频率高于文献报道;HPV16阳性患者HLA DQB1* 04基因频率高于HPV16阴性患者;治疗有效患者HLA-DQB1* 03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治疗无效患者;HLA-DQB1* 03等位基因可能与近期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398.
目的 研究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IMRT)后发生头颈淋巴水肿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68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期间选择我院自制的《放疗后头颈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同步放化疗、巩固化疗、诱导化疗、放疗剂量、放射性皮炎、颈部淋巴结清扫、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等情况,采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模型分析IMRT后发生头颈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结果 从患者结束治疗后开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中位数为18个月,末次随访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经《放疗后头颈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调查问卷的调查,以随访期间测量所得到的最高级别头颈淋巴水肿程度为最终分级情况,共有4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水肿发生率为64.71%,其中3例为0级水肿,30例为1a级水肿,9例为1b级水肿,1例为2级水肿,1例为3级水肿。所有患者的水肿均出现在颌下、颜面、颏下以及颈部区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鼻咽癌放疗后淋巴水肿的发生与高血压、N分期、T分期、有无设置放疗的头颈前后部低... 相似文献
399.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为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近年来尽管我国结核病疫情有了明显下降,但无症状肺结核患者比例明显增加[1-4]。随着检查技术的发展,气管支气管结核(tracheobronchial tuberculosis,TBTB)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但由于TBTB临床表现和胸部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导致误诊率、漏诊率也很高,本文就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