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70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59篇
临床医学   393篇
内科学   14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477篇
预防医学   185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215篇
  8篇
中国医学   169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分离的细胞膜为受体制剂,对大鼠卵巢及睾丸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受体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二者的受体结合特性有一定差异;同时将大鼠寒丸膜及睾丸匀浆作对比,友现睾丸膜制剂较睾丸匀浆更能准确地体现睾丸HCG受体的真正特性。  相似文献   
12.
<正>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因中下腹部间歇性疼痛10月余,发现腹部包块、偶有阴道出血2月余来院就诊治疗。查体:T 36.5℃,P 71次/分,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部稍膨隆,脐周可触及范围约15cm×25cm、界限不清的包块,轻微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WBC  相似文献   
13.
护理评估知识技能评价标准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余晓刚  朱晓丹  周法庭  孙志民  郭庆  张蓉 《西部医学》2023,35(7):970-975+981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基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分析血管内皮细胞调控胃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机制。方法 设置对照组和共培养组,分别将正常培养基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条件培养基作用于胃癌细胞HGC27,采用MTT法和划痕试验检测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设置Control组、6 h组、12 h组和24 h组,以HUVEC的条件培养基作用于胃癌细胞6、12和24 h,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物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和紧密连接蛋白的分布变化。结果 MTT及划痕试验表明HUVEC条件培养基促进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和迁移。与Control组比较,间接共培养后胃癌细胞的形态呈间充质状改变,丝状伪足样凸起数量显著增加。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间接共培养后胃癌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而间充质标志物N-cadherin和MMP-9逐渐增加,具有时序性变化规律。ZO-1和Occludin的表达也逐渐下降,细胞膜分布减少。结论 间接共培养下,血管内皮细胞通过上调胃癌细胞MMP-9,破坏紧密连接,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解偶联蛋白3基因(UCP3)启动子区-55(C>T)多态与中国人静息能量消耗、体脂参数的关系。方法在300名中国人(正常体重91人,超重/肥胖209人)中,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PCR-RFLP)检测UCP3基因启动子区-55(C>T)变异,并测定其静息能量消耗、体脂含量及分布。结果UCP3基因启动子区-55(C>T)多态基因型频率与肥胖及肥胖类型均无相关。正常体重组TT基因型者静息能量消耗水平显著高于CT及CC基因型者(P<0·05) ;超重/肥胖组各基因型者间比较亦有同样趋势。在超重/肥胖组,TT基因型者FM/FFM值与CT及CC基因型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UCP3基因启动子区-55(C>T)多态与中国人静息能量消耗相关,该变异可能通过对静息能量消耗的影响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4岁。以右上腹间歇性胀痛伴进行性消瘦、厌食、乏力4个月来院就诊治疗。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49.9U/L,谷草转氨酶68.7U/L,碱性磷酸酶129.4U/L,谷氨酰转肽酶149.0U/L,HBsAg( );血、尿、便常规、胸透、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US/LSIL)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4~2006年妇科门诊用TCT(宫颈液基细胞学)的方法检出的254例ASCUS/LSIL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36例进行了阴道镜检查。结果在140例ASCUS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变占51.5%,其中高度病变占22.9%,114例LSIL中CIN病变占59.6%,其中高度病变占30.7%,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36例中阴道镜诊断炎症47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病变53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病变36例及病理检查结果炎症55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病变41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病变40例,阴道镜与病理对照进行了~致性检验,Kappa=0.314,U=0.064,P〈0.05,一致性好。病理证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的妇女中CIN发生率79%(67/84),而HPV阴性者中CIN发生率43.5%%(74/170),结果显示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8,P〈0.05。本组资料中年龄在35~55岁的妇女占83.5%与HPV阳性的妇女年龄高峰一致。结论对ASCUS的患者应与LSIL同样重视,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以避免22.9%的高度病变的患者漏诊或失访,对35~55岁的HPV感染的妇女应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输尿管下段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经输尿管镜或膀胱镜检查、病理检查证实为输尿管下段息肉(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32.6岁;病程1个月~4年。左侧9例,右侧3例,合并输尿管结石4例,膀胱结石2例,肾结石1例,息肉自输尿管口部分脱入膀胱4例,随输尿管喷尿节律性脱入膀胱2例)的患者超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超声对输尿管下段息肉的诊断符合率为58.3%(7/12)。误诊为输尿管癌3例,膀胱肿瘤2例,误诊率为41.7%(5/12)。其中合并输尿管结石4例,膀胱结石2例,肾结石1例。病理诊断为炎性增生性息肉9例,纤维性息肉3例。结论超声是输尿管下段息肉的首选筛查方法,对合并阴性结石、逆行造影困难、碘过敏者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口腔链球丙酮酸氧化酶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明血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及其调节的分子机理。方法 根据已知的肺炎链球菌丙酮酸氧化酶基因(spxB)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血链球菌ATCC10557的丙酮酸氧化酶基因,以pUC18及M13mp18、M13mp19为载体进行克隆和亚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地从血链球菌ATCC10557扩增出丙酮酸氧化酶基因,获得该基因的全部序列(1788bp),具有完整的开放读框,能编码591个氨基酸的多肽。结论 血链球菌丙酮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调节血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的分子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