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18篇 |
免费 | 494篇 |
国内免费 | 3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6篇 |
儿科学 | 102篇 |
妇产科学 | 81篇 |
基础医学 | 403篇 |
口腔科学 | 99篇 |
临床医学 | 1502篇 |
内科学 | 707篇 |
皮肤病学 | 64篇 |
神经病学 | 135篇 |
特种医学 | 30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898篇 |
综合类 | 2961篇 |
预防医学 | 1021篇 |
眼科学 | 83篇 |
药学 | 1077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1703篇 |
肿瘤学 | 2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199篇 |
2022年 | 209篇 |
2021年 | 256篇 |
2020年 | 234篇 |
2019年 | 262篇 |
2018年 | 199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197篇 |
2015年 | 198篇 |
2014年 | 450篇 |
2013年 | 504篇 |
2012年 | 537篇 |
2011年 | 589篇 |
2010年 | 552篇 |
2009年 | 567篇 |
2008年 | 598篇 |
2007年 | 560篇 |
2006年 | 648篇 |
2005年 | 551篇 |
2004年 | 515篇 |
2003年 | 435篇 |
2002年 | 379篇 |
2001年 | 349篇 |
2000年 | 344篇 |
1999年 | 223篇 |
1998年 | 220篇 |
1997年 | 179篇 |
1996年 | 208篇 |
1995年 | 221篇 |
1994年 | 102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92篇 |
1991年 | 82篇 |
1990年 | 94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50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76年 | 3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采用不同孔径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TAICPM)分离大黄虫丸,探讨经不同孔径TAICPM处理后的大黄虫丸抗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7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其中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各10只,TAICPM组40只:1-5μm组、5-10μm组、10-15μm组、15-20μm组,每组各10只。血栓干重、血小板计数、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作为观察指标,评价经TAICPM分离后大黄虫丸抗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①对照组及TAICPM组血栓干重、血小板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TXB-2和6-keto-PGF1α也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TAICPM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XB-2和6-keto-PGF1α也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1-5μm多孔材料组血栓干重明显低于其它3个多孔材料组(P<0.01),血小板计数、TXB-2和6-keto-PGF1α也较其它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TAICPM处理后的大黄虫丸在抑制动脉血栓形成方面优于未处理的大黄虫丸,其中孔径为1-5μm的多孔材料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精制大黄(廑)虫丸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及机制,观察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廑)虫丸组、精制方组、多孔材料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通过三氯化铁诱导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黄(廑)虫丸组给予大黄(廑)虫丸,精制方组大鼠给予精制大黄(廑)虫丸,多孔材料组大鼠给予通过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处理的精制大黄(廑)虫丸方药,各给药组根据体重按1ml/100g灌胃,每天2次,共1周;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颈动脉血管组织病理变化,记录各组大鼠血栓干重,检测血小板计数、血液流变学、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廑)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血栓干重减轻(P<0.05);多孔材料组较精制方组和大黄(廑)虫丸组血栓干重降低明显(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小板计数、TXB2水平明显增加,6-keto-PGF1α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廑)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均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和TXB2水平,升高6-keto-PGF1α(P<0.05);多孔材料组较精制方组和大黄(廑)虫丸组降低血小板计数和TXB2水平明显(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液黏度增高、APTT和PTT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廑)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血液黏度降低,APTT和PTT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 精制大黄(廑)虫丸能明显抑制大鼠动脉血栓形成,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明显延长APTT和PTT,其机制可能与升高6-keto-PGF1α的水平、降低TXB2的水平有关.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可应用于中药的分离筛选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百草枯致眼烧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的百草枯致眼烧伤患者5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并给予急症冲洗,抗生素滴眼液、自家血清、肝素滴眼液及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点眼,撕除假膜及羊膜移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例百草枯烧伤患者均出现特征性的结膜假膜,假膜撕除3~4次后逐渐消失,治疗二周左右,患者角膜上皮完整,结膜面未见假膜.结论 百草枯致眼烧伤是一种以假膜形成为特征的烧伤,常规眼烧伤治疗结合撕除假膜、羊膜移植能很好的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2.2及3.0mm透明角膜切口对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泪膜功能及眼表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5-01/10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15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A组微切口组(75例75眼)行2.2mm透明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B 组小切口组(75例75眼)行常规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两组资料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wk,1、3、6mo的眼表疾病指数( 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 break-up time,BUT)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s Ⅰtest,SⅠt)指标的变化。
结果: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的 OSDI 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OSDI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的角膜知觉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SⅠt均低于术前,且B组的SⅠt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wk,1mo,两组患者的BUT均低于术前,且B组的BUT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mo,A组患者的OSDI、角膜知觉、BUT和SⅠt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的OSDI评分和角膜知觉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UT和SⅠt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2.2mm透明角膜微切口对眼表及泪膜的影响较小,对并发白内障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方法:收集2015-01/10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15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A组微切口组(75例75眼)行2.2mm透明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B 组小切口组(75例75眼)行常规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两组资料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wk,1、3、6mo的眼表疾病指数( 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 break-up time,BUT)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s Ⅰtest,SⅠt)指标的变化。
结果: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的 OSDI 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OSDI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的角膜知觉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SⅠt均低于术前,且B组的SⅠt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wk,1mo,两组患者的BUT均低于术前,且B组的BUT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mo,A组患者的OSDI、角膜知觉、BUT和SⅠt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的OSDI评分和角膜知觉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UT和SⅠt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2.2mm透明角膜微切口对眼表及泪膜的影响较小,对并发白内障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合成4-氨甲酰基-4′-叠氮-1,2,3-三氮唑核苷,以期发现具有高抗病毒活性的核苷类药物。方法 以商业易得的二丙酮叉-D-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9步反应得到重要糖基叠氮化合物,再与炔丙酸甲酯进行[3+2]偶极环加成反应以构建三氮唑环以及自由基脱羧叠氮化反应和脱保护得到4-氨甲酰基-4′-叠氮-1,2,3-三氮唑核苷。结果 以最长线性步骤5步反应,30%的总收率合成了4-氨甲酰基-4′-叠氮-1,2,3-三氮唑,这为后期的抗病毒活性测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的防治作用.方法 46例气虚血瘀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3例,全部病例均予以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方.结果 治疗5 d后,治疗组多个时间点的血清肌酸激酶、心型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峰值前移.结论 益气活血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的损伤,可能与其减少心肌酶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7.
68.
69.
中药(复方)成分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对六味地黄汤梓醇的验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封闭体系中药复方成分溶出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对六味地黄汤中有效成分梓醇的提取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将数学建模方法应用于中药提取过程的研究中,根据提取原理、Fick定律建立中药提取过程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和参数分析。可求得函数表达式,运用该模型研究六味地黄汤中梓醇的动力学参数。结果建立了包舍三项e的指数形式的成分溶出浓度解析厦各参数分析方法。结论封闭可溶中药复方扩散体系的成分溶出符合线性动力学数学模型,各参数可根据溶出浓度表达式关系计算得到。 相似文献
70.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find an accurate and feasible measurement technique for the inner ear structures using computed tomograpby and to check the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out abnormal structure of temporal bones confirmed by means of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b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multi-planar reformations (MPR) were performed to show the maximum profile of cochlear, and to measure the height and width of cochlear. Areas of bony island encircled by three semicircular canals were measured on the MPR images that could show the whole canal. The data measured by two readers independently was compared to check the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Results The application of MPR yielded satisfactory anatomic presentation of inner ear for radiologic measurements. There was good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revealed by the paired t-test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P > 0. 05, r > 0. 9). The height of cochlear(x±s) was (4. 26± 0. 28) mm while the width of cochlear was (7.03 ±0. 39)ram. The areas of bony islands encircled by the anterior, posterior and lateral semicircular canals were (25.49 ± 3. 84)mm<'2>, (20. 07 ± 2. 93)mm<'2 >and (11.50 ± 1.94) mm<'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MPR can display structures of cochlear and semicircular canals on planes along their central axis. Normative measurements on these MPR images derive excellent repeatability and provide reliable morphologic parameters of inner ea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