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7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247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277篇
口腔科学   95篇
临床医学   889篇
内科学   336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07篇
特种医学   2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771篇
综合类   2061篇
预防医学   634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804篇
  7篇
中国医学   1224篇
肿瘤学   18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臭氧治疗术在椎间盘突出症(LDH)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80例临床有明确腰背痛及坐骨神经性疼痛,经CT、MRI确诊为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椎间盘膨出7例、突出69例、脱出4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间盘臭氧治疗术,盘内注入臭氧量2~8 ml,椎旁间隙注入10~15 ml,O3浓度为40~50 μg/ml.结果 80例患者,80%术后立即症状缓解、疼痛减轻.术后1周有效率达95%,随访3个月、6个月,有效率均上升至96.25%.治疗后1周~3个月疗效达到优和良的比例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3~6个月后疗效优良的比例无明显差异.结论 CT引导下经皮椎间盘臭氧治疗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方法简便、准确、安全.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包括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例健康成人。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抗原测定用ELISA法;凝血因子Ⅶ(FⅦ)促凝活性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FⅦa水平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凝血酶原(FⅡ)及纤维蛋白原(Fbg)相对活性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及凝血酶时间法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TFPI活性与TFPI抗原和FⅦa均显著增加(P<0.01),而血浆中FⅦ:C无显著变化(P>0.05),FⅡ及纤维蛋白原(Fbg)亦显著增加(P<0.0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CS)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均升高(P均<0.01),TFPI活性、TFPI抗原均降低(P<0.05),而血浆中FⅦ:C、FⅦa、FⅡ及纤维蛋白原显著增加(P均<0.01)。两病例组比较,AMI组TF活性、抗原及纤维蛋白原升高更为显著(P<0.01);AMI组TFPI活性、抗原增加,而AICS组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FⅦ:C在AICS组显著升高(P<0.01),而血浆FⅦa及FⅡ两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AMI和AICS的发生存在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但其组织因子途径改变并不相同,患者内皮功能受损,血液存在一定的高凝倾向。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小脑蚓部寄生虫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患者主要MRI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5年8月收治46例小脑蚓部寄生虫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年龄、临床症状等进行总结,并行头颅MRI检查,分析小脑蚓部寄生虫病不同分期的MRI表现。结果小脑蚓部寄生虫病临床特点:以癫痫为主要首发症状、饮食习惯不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青壮年好发。MRI特点:散在单个寄生,病灶小、数量多、分布广,76.2%(35/46)的患者为多发病灶。46例患者中,共存期24例(52.2%)、退变死亡期9例(19.6%)、钙化期13例(28.32%)。MRI表现:(1)共存期多示单个圆形或卵圆形病灶,囊壁及头节不强化,囊内可见点状头节。T1低信号、头节点状高信号;T2高信号、头节点状低信号。(2)退变死亡期虫体增大、不规则,T1示囊虫壁不规则环状或结节状高信号、虫体及周围水肿区低信号;T2示虫体及周围水肿区为高信号、囊虫壁不规则环状或结节状低信号,形成寄生虫病特异性改变—靶型病灶。病灶呈结节状或不规则环状明显强化。(3)钙化期病灶表现为无信号或单个或多个点状低信号,无水肿带、增强无变化。结论小脑蚓部寄生虫病临床特点与MRI表现均具有较大特征性,二者结合往往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慢性完全闭塞型病变(CTO)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接受介入术治疗的98例CTO患者介入术前CTA资料,以日本CTO评分(J-CTO)及CT-CTO评分标准对术前CTA资料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预测介入治疗能否成功,以介入术实际疗效为金标准;分析术前CTA预测结果与金标准间的一致性,计算各项CTA预测效能指标;根据金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对比两组CTA指标。结果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的J-CTO[(11.86±2.15)分vs (15.31±1.40)分]、CT-CTO [8.43±2.35)分vs (10.78±1.05)分]、闭塞长度[(16.73±4.97) mm vs (26.96±6.04) mm]、钙化程度[(126.02±50.29) vs (153.27±43.61)]比较,成功组明显少于或短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预测CTO患者介入术结果与金标准间具有高度一致性(0.8相似文献   
65.
胆漏的原因及防治(附4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 ,胆漏是胆道手术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如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后病死率可达 2 8.6% [1]。我院自 1 988年~ 2 0 0 1年间共用非手术法及手术处理各类胆漏 42例。现就胆漏的发生原因 ,预防及处理措施等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42例 ,男 1 4例 ,女 2 8例。年龄 1 5~ 79岁 ,平均 5 5岁。其中 60岁以上 30例占 71 %。因胆囊结石伴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行开腹胆囊切除 1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 2例 ;肝内外胆管结石或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 2 2例 ;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性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胆总管 T…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剖宫产硬膜外麻醉L_(1~2)和L_(2~3)两个穿刺间隙不同的给药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级急诊或择期的足月产妇200人,随机分为L_(1~2)和L_(2~3)穿刺组各100人,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法(连硬组)和单次+连续硬膜外法(单+连硬组),对其麻醉诱导时间、诱导期局麻药用量、麻醉效果、硬膜外腔出血人数、血压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连硬组与单+连硬组比较,麻醉诱导时间和麻醉诱导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硬膜外腔出血率、麻醉阻滞完善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L_(1~2)和L_(2~3)间隙单+连硬法相比较,麻醉诱导时间和麻醉诱导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硬膜外麻醉选择L_(1~2)单+连硬法能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减少局麻药诱导量,降低硬膜外腔出血率,减少麻醉阻滞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足部常见畸形,病因不明,但有学者认为肌发育不良而引起的肌力不平衡是本病的主要原因[1~4].导致肌力失衡的软组织挛缩包括胫后肌腱、跟腱、足的内在肌、内侧跗跖关节囊、胫前肌,三角韧带及跟舟韧带等,其中胫后肌腱是造成马蹄内翻足的主要因素之一.自1988年12月以来,共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人41例60足,均采用胫后肌外移为主的矫正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8.
益肾排石中药保护高能冲击波致肾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肾排石中药对高能冲击波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家兔30只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5只,于高能冲击波致兔肾损伤模型,测定不同时间血浆,肾组织浆浆内皮素(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及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冲击波肾损伤后血浆中ET-1、血清中MDA值及组织均浆中ET-1、MDA值显著升高(P<0.05),血浆及组织匀浆中SOD显著降低(P<0.05);而中药治疗组血浆中ET-1、MDA及组织均浆中ET-1、MDA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及组织匀浆中SOD值高于对照组(P<0.05),且病理检查较对照组损伤轻。结论:益肾排石中药对高能冲击波致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防治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COPD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及其效果。结果术后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8.3%),其中肺炎5例(8.3%),肺不张1例(1.7%),切口感染2例(3.3%),吻合口漏1例(1.7%),泌尿系感染1例(1.7%),肠梗阻1例(1.7%)。除1例肺炎发展为MODS死亡外,其余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COPD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患者女,48岁,因肛周胀痛不适伴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6个月入院。既往有剖宫产史及流产史。直肠肛门指诊示:距肛门约5cm处有4cm×2cm肿块,表面光滑,质硬,有触痛,活动度差,退指指套无染血。盆腔B超示盆腔左侧混合性包块,考虑肠道病变;盆腔CT示直肠左侧壁稍厚,性质待定;电子结肠镜检查示直肠肿块,性质待查;肠镜取活检病理报告为粘膜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