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5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8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438篇
内科学   193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23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科学   325篇
综合类   806篇
预防医学   292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289篇
  10篇
中国医学   391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不同,明确病因十分重要。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回流受阻的血管病,临床表现以头痛为主,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HP)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无菌性炎性疾病,其特点是硬脑膜纤维性增生,可影响到矢状窦、乙状窦、横窦、大脑镰、小脑幕等。由硬脑膜纤维性增生而导致的静脉窦血栓形成,引起反复头痛,比较少见,现将临床诊治的1例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以西罗莫司(SRL)为基础,环孢素(CsA)早期减量和撤除的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7月~2005年9月间17例肾移植患者使用SRL CsA 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术后第3个月,使SRL浓度在4~12μg/L,同时逐渐减少CsA用量;至术后第6~9个月,使CsA浓度降至50~100 ng/ml或停用CsA,SRL浓度维持在6~12μg/L(减量者)或8~15μg/L(停CsA者).术后定期监测血肌酐(SCr)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及人、肾存活情况.结果:13例于术后第6~9个月完成CsA减量(mCsA,10例)或撤除(eCsA,3例)方案,10例mCsA患者的CsA用量由(4.6±0.71)mg/(kg·d)减至(2.9±1.10)mg/(kg·d)(P<0.05).术后2年,患者和移植肾全部存活,各有3例、5例分别维持eCsA和mCsA方案,CsA用量减至(1.1±0.26)mg/(kg·d).完成并维持eCsA和mCsA方案的患者,术后第12、24个月的SCr分别为(101±32.7)μmol/L(n=10)、(101±25.8)μmol/L(n=8).1例在CsA减量前发生急性排斥(AR),1例CsA减量后因自行停用SRL发生AR.主要不良反应有高脂血症(n=11)、肝功能损害(n=7)和感染(n=7)等.结论:以西罗莫司为基础用药而减少或停用CsA,可有效防治AR,同时可减少CsA的肾毒性等不良反应.高脂血症和肝功能异常等是主要不良反应,西罗莫司的不良反应及对停用CsA的疑虑会影响该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和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病毒群落的组成;比较健康组与HCV感染组血清标本中病毒群落组的差异性;挖掘新型HCV及其他新病毒。方法提取血浆样品中的全部核酸,反转录后采用Illumina index primers进行扩增构建病毒文库,随后进行Miseq深度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病毒相关的序列。结果 HCV01文库中总病毒序列数为1 514条,主要由黄病毒科(48%)、指环病毒科(29%)、反转录病毒科(7%)、微小噬菌体科(2%)构成;HCV02文库中总病毒序列数为2 820条,主要由指环病毒科(61%)、黄病毒科(18%)、反转录病毒科(8%)、微小噬菌体科(1%)构成;HCV03文库中总病毒序列数为3 534条,主要由指环病毒科(78%)、黄病毒科(4%)、反转录病毒科(4%)、人类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科(2%)、微小噬菌体科(1%)构成;HCV04文库中总病毒序列数为3 549条,主要由指环病毒科(90%)、反转录病毒科(2%)构成。结论血液中存在多种病毒,HCV感染患者血液中主要存在指环病毒科、黄病毒科、反转录病毒科病毒,而健康人群血液中主要为指环病毒科、反转录病毒科病毒;血清中HCV水平可能对指环病毒科病毒的复制有抑制作用,即HCV水平越高则指环病毒科病毒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髓内外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nail,PFNA)固定治疗的2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10例,女122例,年龄65~86(平均78.65)岁。骨折AO分型:稳定性骨折(A1.1型至A2.1型)1 4 5例,不稳定骨折(A 2. 2型至A 3. 3型) 8 7例。记录患者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内固定情况,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内固定失败的因素。结果:截至2018年5月,215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2.67%(215/232),随访时间在15~39(平均25)个月,有17例患者在随访12个月后陆续失访。232例患者中,16例(6.90%)出现内固定失败。其中DHS固定失败6例,PFNA固定失败10例。最后一次随访(17例患者随访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8~90(平均81.9)分,优、良、可、差分别有42,160,13和17例,优良率为87.07%。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OR=267.31,P=0.002)、尖顶距(tipdistance,TAD)>25mm(OR=341.45,P<0.001)、不稳定型骨折(OR=22.19,P=0.020)、功能复位(OR=20.82,P=0.030)以及合并内科疾病(OR=4.61,P=0.041)是髓内外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TAD>25 mm、不稳定型骨折、功能复位以及合并内科疾病均能引起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治疗期间应重视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65.
恶性肿瘤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手术切除、化疗及放疗是目前各种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放疗、化疗药的毒副作用,肿瘤坏死等,这些损伤性因素不但会导致肿瘤部位器官损伤,还能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而导致其他器官的损伤.SIRS可诱发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因此部分患者在肿瘤治疗期间会使用器官功能保护措施,减少器官损伤和MODS的发生.而这些器官功能保护措施都是非特异性的,在保护患者体内正常的组织器官的同时可能也会保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导致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或疗效下降,而术后肿瘤复发是肿瘤患者治疗后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不能不考虑器官保护措施对肿瘤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本文拟阐述围术期器官保护措施对患者肿瘤远期治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价基层综合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定时开展健康教育大讲堂活动,对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及其陪侍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教育,每次讲座前均发放问卷调查表及涉及讲座内容的试卷,通过评分,并结合其它健康教育方式,观察健康教育效果。结果经过7年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大讲堂参加人数从开始的28人增加到目前的160余人,讲座场次从1次/月增加到现在的1次/周。各种健康教育方式综合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结论对于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有利于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提高,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减少并发症;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综合医院的优势,选择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方式综合作用,有利于推动健康教育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 评价短期(3~6个月)与长期(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病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无症状心肌缺血,均为原位血管病变。临床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支架内血栓形成、靶病变再血管化治疗、严重出血、净不良临床事件(net adverse clinical event)。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中、英文数据库及手工检索,对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研究经质量评估、数据提取,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Detsky评分均大于5分。共计25 949个病例,随访率97.9%。两组在全因死亡(OR=0.86,95%CI 0.71~1.05,P=0.14)、心源性死亡(OR=0.94,95% CI 0.70~1.25,P=0.67)、支架血栓形成(OR=1.36,95%CI 0.94~1.98,P=0.11)、卒中(OR=1.01,95%CI 0.71~1.42,P=0.98)、靶病变再血管化(OR=0.121,95%CI 0.94~1.55,P=0.14)及净不良临床事件(OR=0.98,95%CI 0.83~1.14,P=0.75)均无明显差别;短期组随访期间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长期组(OR=1.27,95%CI 1.02~1.59,P=0.04),长期组严重出血的比例明显增加(OR=0.69,95%CI 0.50~0.95,P=0.02)。亚洲人群研究结果:长期治疗组全因死亡高于短期组(OR=0.72,95%CI 0.53~0.97,P=0.03),两组严重出血无明显差别。结论 依据限定的临床观察终点,短期双联抗血小板疗效不劣于长期组;7项亚组人群研究,长期组全因死亡率高,不排除与样本量偏少产生的偏移及(或)人群的个体差异有关,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此结果可作为临床工作警示,依据患者出血风险及冠状动脉病变结果个体化调整双联抗血小板周期。  相似文献   
69.
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对诊断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加做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对揭示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有效性。方法对有猝死家族史、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抬高的3例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对3个家系中的10个成员进行了体格检查、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将30例20~50岁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描记常规及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心电图。结果加做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可提高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诊断的阳性率,且极为简便、安全。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心电图能有效地提高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