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8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依普利酮对家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家兔22只,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心室支制成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制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家兔给予依普利酮治疗,对照组无药物干预,4周后检测2组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改变,评价依普利酮对家兔AMI后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18只家兔制模成功,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依普利酮明显改善家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普利酮可明显改善家兔AMI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预防性冠状动脉(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的心肌再灌注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入选2014-01至2016-03发病12 h内接受直接PCI的AIMI患者。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山莨菪碱组[n=72,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前冠脉内给予山莨菪碱1 500μg/3 ml]和对照组(n=71,IRA开通前冠脉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3 ml)。对所有量化的冠脉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指标进行判定,包括初始及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峰值水平评估心肌梗死面积。术前及术后24 h各查一次炎症反应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入院时及术后90 min各查心电图一次,以ST段回落(STR)程度作为反映心肌再灌注水平的指标,并把两组完全STR的比例定义为本研究的主要终点。随访术后30天及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完全STR的相关因素。结果:PCI后,山莨菪碱组TIMI血流3级及TMPG 3级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3级:91.7%vs 77.5%,P=0.03;TMPG 3级:80.6%vs 60.6%,P=0.01)。山莨菪碱组患者的心电图ST段明显回落,ST段抬高振幅总和(ΣSTE)从(10.0±4.2) mm下降至(5.8±1.7) mm,两组完全STR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4%vs 50.7%,P=0.03)。再灌注后,山莨菪碱组有4例(5.6%)患者发生再灌注性过缓心律失常;而对照组有42例(59.2%)患者发生再灌注性过缓心律失常。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舒张压降低(OR=1.298,95%CI:1.155~1.457,P0.01)及心率减慢(OR=1.251,95%CI:1.087~1.440,P=0.002)是不完全STR的独立危险因素,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为完全STR的保护性因素(OR=0.059,95%CI:0.014~0.255,P0.01)。PCI后24 h时,两组炎症反应标志物水平均升高,但山莨菪碱组炎症反应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30天时,对照组有1例患者新发心肌梗死,1例患者需要靶血管血运重建。随访6个月时,山莨菪碱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5例患者出现MACE(P=0.21)。结论: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可减少AIMI-PCI无复流的发生,改善心肌灌注,用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通过ERNA,对比评价溶栓、经桡动脉直接行PCI和易化PCI 3种治疗方式对AMI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次AMI(前壁)患者2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栓组70例、直接PCI组71例和易化PCI组72例.3组患者于AMI后1周和28周分别行ERNA,测定左室收缩功能参数[LVEF、峰射血率(PER)、峰射血率时间(TPER)]、舒张功能参数[峰充盈率(PFR)、峰充盈率时间(TPFR)]及同步性功能参数(PS、FWHM、PSD),随访28周内主要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计量资料组间及自身前后比较行t检验.结果 (1)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2)首次CAG结果显示,直接PCI组在PCI前CAG所示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8.45%,6/71)明显低于溶栓组(31.43%,22/70)和易化PCI组(30.56%,22/72),x2=11.69和11.09,P均<0.01.易化PCI组术后IRA血流TIMI-3级率(98.61%,71/72)高于直接PCI组(88.73%,63/71),x2=4.35,P<0.05.(3)AMI后随访28周,易化PCI组LVEF和PER为(50.45±6.23)%和(2.68±0.11)EDV/s,直接PCI组为(42.75±3.47)%和(2.18±0.08) EDV/s,t =2.08和2.13,P均<0.05;TPER、PS、PSD前者分别为(151±16) ms、(41.92±16.75)°和(9.14±1.28)°,后者为(168±15) ms、(46.28±12.33)°和(10.77±4.26)°,t=2.10、2.19和2.45,P均<0.05.(4)随访28周易化PCI组和直接PCI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33%(6/72)和8.45%(6/71),溶栓组为54.29%(38/70),x2=35.05和34.49,P均<0.001.结论 经桡动脉易化PCI治疗可在早期充分、持久地开通IRA,能在AMI早期阻抑急性左室重构过程,改善左室功能和收缩的同步性,其效应优于直接PCI和单纯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24.
目的应用Crouse斑块积分法量化评价颈动脉硬化(CAS)的严重程度,并以Crouse斑块积分值分组进行血压、血脂及血尿酸(BUA)水平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探讨血压、血脂及BUA水平与CAS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61名城镇居民,年龄35~75岁。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并记录双侧颈动脉内各个独立斑块的厚度并将所测得的所有独立斑块厚度相加后作为Crouse积分。同时检测记录血压值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BUA水平。依据颈动脉超声Crouse积分结果将261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140例(n=140),内-中膜厚度(IMT)增厚组44例(n=44)和斑块形成组77例(n=77)。并分别对3组的血压、TC、TG、HDL-C、LDL-C、BUA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LDL-C及BU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TG、H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形成组的SBP、LDL-C及BUA水平显著高于IMT增厚组(均P0.05),而两组间TG、TC和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斑块形成组中,受试者的SBP、LDL-C和BUA水平与Crouse积分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均P0.05),而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DBP、TG、TC、HDL-C水平与Crouse积分均没有相关关系(均P0.05)。进一步通过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值发现:上述三者对Crouse积分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LDL-C(b=0.397,P0.01)、SBP(b=0.376,P0.01)和BUA(b=0.220,P0.05)。结论应用颈动脉超声Crouse积分法在颈动脉斑块定量评价上可靠性相对较高;SBP、TC、LDL-C及BUA水平均与CAS的发生有较密切关系,而HDL-C、TG和DBP水平与CAS关系不确切。BUA是影响CAS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5.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急性心力衰竭(AHF)治疗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住院治疗的ACS-A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37例)和硝酸甘油(NIT)组(39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rhBNP组给予rhBNP连续静脉滴注72h,NIT组给予硝酸甘油连续使用72h。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停药后6h分别抽血检测NT-proBNP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测试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及停药后1个月,6分钟步行距离及出院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停药后rhBNP组较NIT组的NT-proBNP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显著降低,可显著改善心脏功能。两组停药后1个月与出院前相比,6分钟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P<0.05),且rhBNP组较NIT组更显著(P<0.05)。随访6个月内两组间MACE发生率比较,rhBNP组低于NIT组(P<0.05)。结论对ACS-AHF患者静脉内注射rhBNP,较NIT可显著抑制血浆中NT-proBNP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对ACS-AHF患者尽早应用rhBNP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比较国人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NSTEMI)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及其左心室收缩、舒张和收缩同步性功能的变化。方法 连续入院的 16 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其中STEMI患者 116例和NSTEMI患者 5 2例 ,于梗死后 72h内行定量冠脉造影分析 (QCA) ,1周后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 (ERNA)和心室相位分析 (PA) ,测定左室功能参数。结果  (1)NSTEMI组中有糖尿病、陈旧心肌梗死、反复心绞痛发作的比率显著高于STEMI组(30 77%vs 10 34% ;34 6 2 %vs 14 6 6 % ;6 1 5 4 %vs 2 4 14 % ,P均 <0 0 1) ,而心力衰竭并发率低于STEMI组 ,且CK和CK MB峰值分别较STEMI组低 5 5 33%和 5 8 6 0 % (P <0 0 5 )。 (2 )NSTEMI组多支病变、90 %~ 99%严重狭窄、C型病变和梗死相关血管 (IRA)TIMI Ⅲ级血流的比率均高于STEMI组 (P<0 0 5 ) ,而急性室壁瘤形成率低于STEMI组 (3 85 %vs 2 3 2 8% ,P <0 0 1)。 (3)NSTEMI组心室舒张功能参数PFR较STEMI组低 7 36 % (P <0 0 1) ,TPFR较STEMI组明显延长 4 75 % (P <0 0 1) ,心室收缩同步性功能参数PS、FWHM、PSD分别明显低于STEMI组 15 0 5 %、15 84 %、2 7 0 4 % (P <0 0 1)。结论 NSTEMI多支复杂血管病变明显高于STEMI并伴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肌存活性和心室收缩同步性的近期影响。方法  87例首次 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 3组 :A组 :无心绞痛史 30例。 B组 :梗死前 4 8h内有心绞痛史 39例。 C组 :仅在梗死前 >4 8h有心绞痛史 18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6 h内行直接 PCI术。术后 1周、4周行 99m  Tc-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SPECT)测定心肌存活性 ;术后 2周行 99m  Tc心血池显像测定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结果  (1) B组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峰值显著低于 A组 (P<0 .0 1)。 (2 ) B组放射性缺损面积 (MIA)小于 A组 (P<0 .0 5 ) ;AMI后 4周与 1周比较 ,B组 MIA显著缩小 (P<0 .0 1) ,病变区放射性计数显著增加 (P<0 .0 1) ;C组和 A组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3)心功能 :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高于 A组 (P<0 .0 1) ;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B组左心室相角程 (L PS)低于 A组 (P<0 .0 5 ) ;以上各参数 ,C组和 A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1)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前 4 8h内心绞痛发作可导致心肌缺血预适应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的产生 ,并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保护心功能。 (2 )直接 PCI可显著提高有 IP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心肌存活性和  相似文献   
128.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壁瘤形成的阻抑效应及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发病12h以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患者随机分为直接PCI(A组36例),溶栓治疗(B组:31例),常规药物治疗(C组31例);各组患者均在治疗后1周、24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评价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局部室壁运动积分(RWMI)、心室收缩同步性(VSS)和心功能(HF)等参数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1周和24周时,A组RWMI、VSS和HF均优于B组和C组,均P<0.05。A组和B组24周时上述各参数均优于1周。C组VSS参数中相角程在24周时较1周有所改善,余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治疗和溶栓对AMI患者室壁瘤有阻抑作用且改善心功能,而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29.
门诊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经选择的 36例门诊病人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 ,探讨其可行性及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 :选择 36例门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并符合冠脉造影指征的病人 ,行择期经皮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观察指标包括 :(1)冠脉造影成功率 ,即成功完成冠脉造影患者数占患者总数的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TRA pPCI与TFA p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2 0 8例 [男性 159例 ,女性 49例 ,平均年龄 (58 9± 11 9)岁 ]发病在 12h内的AMI患者 ,随机分为TRA pPCI组 10 6例 ,TFA pPCI组 10 2例。比较两种入径 pPCI各操作时程和疗效及术后出血、血栓 /栓塞和血管并发症 ;观察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并评价药物预防和解痉效果。并随访比较TRA pPCI组术后 1个月双侧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及桡动脉血管并发症。结果 TRA pPCI组和TFA pPCI组各 2例患者因入径血管困难而交叉调组。TR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6支 ,其中完全闭塞病变 2 8支。TF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2支 ,完全闭塞 3 4支。两组患者在桡 /股动脉穿刺时间、指引导管置入时间、病人到达医院至球囊开始扩张时间、总pPCI时程无明显差异 [(18 3± 3 3 )s比 (16 9± 4 2 )s ;(6 0± 1 6)min比 (5 8± 0 9)min ;(45 3± 19 6)min比 (42 8± 2 2 7)min ;(49 2± 2 4 1)min比 (46 5± 2 6 4)min ,P均 >0 0 5]。两组一次入径血管穿刺成功率、梗死相关动脉 (IRA)开通率和PCI成功率亦相似 (93 4%比 96 1% ;10 0 %比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