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多孔碳酸钙陶瓷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多孔碳酸钙陶瓷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兔桡骨干1.5cm缺损的动物模型并植入多孔CaCO3陶瓷,分别于术后2、4、8、12及16周处死后取材,行大体、X线、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植入材料4周扫描电镜显示材料的骨结合紧密、且无纤维组织界面;组织学观察12周植入材料内有较多板层骨生成、植入材料被吸收,骨缺损得到修复。结论 多孔CaCO3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率,是一种替代自体骨修复骨缺损较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2.
背景:国内外的研究证实普通碳酸钙陶瓷作为骨替代材料时具有细胞支架作用。目的:观察多孔碳酸钙陶瓷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及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能性。方法: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经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并检测证实其已具成骨细胞表型后,分别与多孔碳酸钙陶瓷支架、普通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体外复合培养。结果与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形成成骨细胞,钙结节、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免疫染色结果阳性。多孔碳酸钙陶瓷支架材料与羟基磷灰石陶瓷材料皆有细胞附着生长,但多孔碳酸钙陶瓷支架材料细胞的黏附能力、增殖活力及成骨活性均强于羟基磷灰石陶瓷材料。提示多孔碳酸钙陶瓷支架材料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源性成骨细胞有良好相容性。  相似文献   
23.
微型组织瓣在手外科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回顾性研究应用微型组织和部组织缺损的治疗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10种微型组织瓣移位或移植修复手部皮肤、骨、关节缺损102例。结果 随访1 ̄18年,皮瓣全部存活、外形良好,手指屈伸功能尚可,痛、温、触觉恢复;骨愈合时间3 ̄4个月,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疗程短、疗效好。凡手指、虎口外皮肝缺损合并骨、关节、肌妥外露者,应争取一期应用微型皮瓣修复;腕舟骨骨折不  相似文献   
24.
比目鱼肌内侧半肌、胫骨骨膜复合瓣逆行移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病损合并局部软组织缺失的新手术。方法 通过对35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比目鱼肌血供和比邻关系,创作比目鱼肌内侧半肌、胫骨骨膜复合瓣逆行移位以修复胫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或新鲜粉碎性骨折合并局部软组织缺失,为8例患者施行手术。结果 临床疗效满意。8例中小腿创面完全愈合,骨病损分别于术后3~6个月愈者6例,6~9个月愈合者2例。结论 此手术操作简便易行、效果可靠,是治疗胫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回顾性研究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151例382条肌腱。结果 优98例、良37例、可9例、差7例,优良率89.4%。结论 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采用显微肌腱缝合方法并修复腱鞘,一期修复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6.
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在 3 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旋肱后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 ,设计了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术。结果 :旋肱后动脉在出四边孔即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 5 .6± 0 .9cm处发大结节骨膜支和三角肌肌支 ,本干循肱骨外科颈后面向前行并与旋肱前动脉吻合。大结节骨膜支起点管径为 1.2± 0 .2mm ,向大结节顶点走行 ,沿途分 4~ 5条侧支呈扇形分布于大结节后外侧面骨膜 ,供骨面积可达 3 .0cm× 5 .0cm。结论 :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坏死 ,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27.
足外侧区复合组织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踝周部骨折、骨不连或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术式。方法 :在 33侧乳胶灌注下肢标本上解剖并观测了足背外侧区血管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足外侧区血管来自于跗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外踝前动脉及腓动脉穿支的降支 ,彼此相互吻合 ,并分支滋养趾短伸肌和皮肤 ,其中 ,跗外侧动脉是骰骨的主要血供来源。结论 :以上述 4条不同血管为蒂切取复合组织瓣 ,能一次性修复胫骨远端、踝部或距骨骨折、骨不连或合并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锁式接骨器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以期找到一种治疗锁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形状记忆合金锁式接骨器治疗锁骨骨折38例,其中锁骨中段骨折21例,外1/3骨折17例(粉碎性骨折19例)。结果锁式接骨器固定者,平均随访1年,6~14周愈合,根据韩平良等的疗效标准,优29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2.1%。结论使用形状记忆合金锁式接骨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锁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9.
背景:国内外的研究证实普通碳酸钙陶瓷作为骨替代材料时具有细胞支架作用。 目的:观察多孔碳酸钙陶瓷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及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能性。 方法: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经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并检测证实其已具成骨细胞表型后,分别与多孔碳酸钙陶瓷支架、普通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体外复合培养。 结果与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形成成骨细胞,钙结节、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免疫染色结果阳性。多孔碳酸钙陶瓷支架材料与羟基磷灰石陶瓷材料皆有细胞附着生长,但多孔碳酸钙陶瓷支架材料细胞的黏附能力、增殖活力及成骨活性均强于羟基磷灰石陶瓷材料。提示多孔碳酸钙陶瓷支架材料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源性成骨细胞有良好相容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如何根据不同年龄和分期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选择最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210例(252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三组:带血管蒂骨膜瓣移位组,带血管蒂骨瓣移位组及髋关节置换组.采用Stulberg分类标准、Harris 评分标准、VAS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 210例(252髋)得到随访,术后随访1~10 年,平均6.3年.三组优良率分别为87.2%、88.7%、85.7%;带血管蒂骨瓣移位组和髋关节置换组,术后Harris 评分明显提高(P<0.05)、VAS显著降低(P<0.05).结论 带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膜瓣移位术为主的综合术式较适用于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带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或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移位术较适用于中青年Ficat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中青年晚期、老年以及其他方法失败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