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9篇
  3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人卵泡液诱导的顶体反应、精子形态与体外受精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人卵泡液诱导的顶体反应、精子形态及体外受精率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earm an法对79对不育患者的人卵泡液诱导的顶体反应、精子形态(采用结晶紫染色及精子形态严格分类标准)及体外受精率等指标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人卵泡液诱导的顶体反应率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n=49,r=0.376 3,P<0.01),但人卵泡液诱导的顶体反应率与体外受精率以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与体外受精率之间均未见显著相关性(n分别为21和50,r分别为0.266 6和0.001 8,P均>0.05)。结论:人卵泡液诱导的顶体反应率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但两者与体外受精率之间均未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2.
谭超  王桂清  卢梅  吴惠坤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3):2309-2310
目的:调查肾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寻找提高其生存质量的护理对策.方法:应用SF-36量表测定2005年12月以前接受肾移植手术后超过3个月并定期来我院复查的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122例的生存质量,并与122例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肾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低于健康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健康指导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提高肾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塞来昔布、布洛芬、吲哚美辛对大鼠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关节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细胞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侧跟腱切除术建立Wistar大鼠同侧膝关节OA模型,分4组,每日给赛来昔布24 mg/kg(celecoxib,CE)组、布洛芬72 mg/kg(ibuprofen,IBP)组、吲哚美辛9 mg/kg(indomethacin,IN)组及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3、6、9个月后关节软骨细胞IL-1β、TNF-α、IL-1α表达的变化。结果:①连续用药3月,CE对软骨细胞IL-1β、TNF-α表达无明显影响,抑制IL-1α的表达;IBP促进软骨细胞IL-1β、TNF-α的表达,对IL-1α的表达无明显影响;IN轻度促进软骨细胞IL-1β表达,增强TNF-α的表达,对IL-1α的表达无明显影响。②连续用药6月,CE对软骨细胞IL-1β表达无明显影响,轻度抑制TNF-α、IL-1α表达;IBP轻度促进软骨细胞IL-1β的表达,促进TNF-α表达,轻度抑制IL-1α的表达;IN轻度抑制软骨细胞IL-1β,抑制TNF-α表达,轻度抑制IL-1α的表达。③连续用药9月,CE明显抑制软骨细胞IL-1β的表达,抑制TNF-α、IL-1α的表达;IBP抑制软骨细胞IL-1β、TNF-α的表达,轻度抑制IL-1α的表达。结论:CE抑制软骨细胞IL-1β、TNF-α、IL-1α的表达,可减轻OA关节软骨的损害,IBP、IN在不同时期对软骨细胞IL-1β、TNF-α、IL-1α表达的影响有所不同,其总体抑制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广西隆安县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隆安县2006-2014年发病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2 170例,通过查阅纸质报告表、病案、肿瘤直报系统等方法收集其基本人口学资料、诊断与报告情况、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以及免疫接种情况,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以35岁以上中老年男性为主,平均年龄(57.22±14.61)岁,男女性别比为3.50:1,壮族占绝大多数.2 170名研究对象中,457例(21.06%)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10例(0.46%)抗-丙肝病毒抗体(anti-hepatitis C virus IgG,anti-HCV IgG)阳性,3例HBsAg和抗-HCV IgG均为阳性.HBsAg感染率为65.76%(457/695),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率为1.79% (10/558).除24例研究对象乙肝疫苗接种史不详以外,其余均无乙肝疫苗接种史.2006-2014年粗发病率为60.50/10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为32.11/10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为43.60/10万.2012-2014年发病率出现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隆安县是肝癌高发区,且近年发病上升.乙肝病毒感染是隆安县肝癌发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广西甲型肝炎(简称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2004—2015年甲肝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西2004—2015年甲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4.56/10万,下降至2015年的1.53/10万,平均发病率2.90/10万。发病率排前5位的城市为贺州市、河池市、防城港市、桂林市、百色市。全年均有发病,5月、6月是发病高峰。15~50岁人群病例较多,男女性别比2.23∶1,病例职业构成主要为农民、学生等。结论广西2004—2015年甲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需重视甲肝疫情,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甲肝流行。  相似文献   
66.
<正>在不育夫妇中因男性因素所致约占50%[1],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男性生育能力逐渐下降,男性不育治疗的难度亦有所增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和手术等的经验治疗,疗效难  相似文献   
67.
中医体质调理对亚健康人群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医体质调理对提高亚健康人群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到本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亚健康人群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亚健康常规予以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医生根据就诊者的体质类型,制定中医体质调理方素,培予体质调理指导,并定期督促执行,干预疗程6个月.结果 对照组生存质量8因子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提高,但PF、GH、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存质量8因子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干预后实验组在PF、GH、SF、RE、MH得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亚健康人群的生存质量偏低,中医体质调理对亚健康人群更有针对性,可明显提高亚健康人群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感染不同亚型HPV的尖锐湿疣(CA)组织中P16INK4A和NF-κ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PCR技术对60例CA组织进行分型检测,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INK4A和NF-κB在HPV6/11阳性(低危型组)和HPV16/18阳性(高危型组)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同时用健康男性的包皮组织作对照。结果:在低危型组和高危型组尖锐湿疣组织中,P16INK4A的阳性率均为66.7%,对照组为0%。NF-κB在低危型组、高危型组和对照组中均有表达,阳性率为90%,三组的表达强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尖锐湿疣组织中P16INK4A和NF-κB两者呈正相关。结论:P16INK4A和NF-κB在不同亚型尖锐湿疣组织中均存在着表达,且表达的水平不同。P16INK4A和NF-κB的表达增强可能参与尖锐湿疣组织中细胞的增生与调控。  相似文献   
69.
背景:聚氨基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已被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目的:观察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对山羊颈椎的融合效果。方法:取成年雄性山羊,切除C3、4椎间盘,清除软骨终板,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植入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颈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术后2,4,8,12周行X射线检查;术后4,12周行CT扫描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术后2周,实验组平均椎间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12周,两组平均椎间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4周,实验组融合度评分差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两组融合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4,12周,两组均可观察到从成骨细胞集聚、胶原增生到新骨形成的过程。表明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和融合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装置。  相似文献   
70.
背景:黄芪甲苷和丹参酮Ⅱa是传统中医药治疗心肌缺血的有效成分,是否可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过程呢?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联合丹参酮Ⅱa对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 方法:应用MTT法分别测定黄芪甲苷和丹参酮Ⅱa的最大无毒浓度,确定两者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剂量。将分离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5组进行诱导:黄芪甲苷组、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组、5-氮胞苷组、空白对照组,ELISA方法观察体外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和肌钙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诱导后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组、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5-氮胞苷组肌钙蛋白、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组高于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组(P < 0.01)。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组与5-氮胞苷组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黄芪甲苷联合丹参酮Ⅱa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方向转化,而其联合作用高于单一成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