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失眠症的中药新药研究思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眠症是睡眠障碍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针对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失眠症的中药新药 研究思路,包括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失眠症模型,选择合适的临床诊疗点,制定科学的中医证候及疗效评价标准。认为 开发治疗失眠症的中药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医疗数据,分析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方法] 以电子住院记录为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将病例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通过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适应症状群相关指标,并将结果可视化为列线图。[结果] 红舌、滑脉对醒脑静疗效起正向影响,具备该特征的患者有效性较好;神疲、面色萎黄、少苔对醒脑静疗效起负向影响,具备该特征的患者有效性较低。[结论] 明确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可以指导医师合理用药,利用真实世界医疗数据可以成为研究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23.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2015年WHO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显示,偏头痛为第3位人类常见疾病,第6位致残性疾病[1],我国偏头痛患病率约为9.3%[2]。偏头痛是工作年龄人员的常见问题,不仅导致个人身心疾苦,也造成社会劳动力的损失[3]。中医认为,偏头痛“头半边痛者是也”[4],又名“偏头风”“偏头风痛”,属于中医“头痛”“头风”等病证范畴。  相似文献   
24.
25.
口针疗法是刘金荣所首创的一种新的针刺疗法,它以针刺口腔中的特定穴位来治疗疾病.笔者近几年来在临床工作中运用此法,治疗多种病症收到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血管舒缩异常大鼠模型的血流调节作用。方法:大鼠分5组:溶媒组、多巴胺组、模型组、盐酸氟桂利嗪组、天麻素组,通过脉冲多普勒血流计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流速度进行动态检测。结果:在血管舒缩异常模型两个阶段中,盐酸氟桂利嗪血流速度变化指数(BFVCI)与模型组在各时点相比无明显差别。在多巴胺阶段天麻素组BFVCI较模型组在4、5、7、8、9、10、35、40、45min等时间点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1,P0.05),在硝酸甘油阶段天麻素组BFVCI较模型组在50-105min等时间点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1,P0.05)。结论:天麻素在血管不同的舒缩状态下对血流速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能通过增加血流速度发挥抗偏头痛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 (A组 )、静吸复合全麻醉组 (B组 )、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 (C组 ) ;于麻醉前、切皮前、切皮后 2h及术后第 1,3,5天分别检测外周血sIL - 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切皮前三组sIL - 2R和T淋巴细胞亚群较麻醉前没有明显变化 ;切皮后 2h、术后 1d和 3d ,A、B组sIL - 2R明显升高 (P <0 .0 1) ,且在施术 2h、术后 1d血清sIL - 2R高于C组 ,C组术后 1d增高 (P <0 .0 1)。三组病人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施术 2h、术后第 1,3天CD3 + 、CD4+ 及CD4+ /CD8+ 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但C组的CD4+ /CD8+ 在第 3天已恢复 (P >0 .0 5 )并高于A ,B组 (P <0 .0 5 ) ;术后第 5天 ,C组CD3 + 、CD4+ 及CD4+ /CD8+ 接近麻醉前水平 (P >0 .0 5 ) ,且高于A ,N组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能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sIL - 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有利于肿瘤病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全麻术后应用瑞芬太尼对病人气管拔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寻找瑞芬太尼预防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全麻的上腹部手术患者50例,随机等分为5组,即对照组(A)和4个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组(B、C、D、E),对照组在气管拔管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瑞芬太尼组分别在拔管前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5、0.50、0.75、1.00)μg/kg,观察拔管用药前(T1),用药后拔管即刻(T2)和拔管后1min(T3)、3min(T4)、5min(T5)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后不良反应。结果与拔管前比较,A组拔管后BP升高、HR增加(P〈0.01),B组在T2、T1时点BP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增加(P〈0.05);C组在各时点BP下降(P〈0.05)、HR平稳;D、E组BP、HR均下降(P〈0.05)。B组在各时点BP、HR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拔管后BP、HR均低于A组(P〈0.05);SpO2在各组间及各组内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呛咳发生率高于瑞芬太尼各组(P〈0.05),随着瑞芬太尼的用量加大,恶心呕吐、嗜睡、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拔管前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可预防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气管拔管前用0.5μg/kg瑞芬太尼可能是最恰当的剂量。  相似文献   
29.
我院从1988年开始,对芬太尼静脉全麻术后尚未清醒的患者,使用纳洛酮催醒,现报告如下。病例选择本组共观察58例,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4(1/2)~68岁,平均25±15岁。包括动脉导管结扎术14例及心内直视手术31例和其他开胸手术13例。麻醉方法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心脏瓣膜置换术采用大剂量芬太尼(50~60μg/kg)静脉全麻,辅以氟哌啶、安定、潘库溴铵。其余手术均采用中剂量芬太尼(20~30μg/kg)静脉复合全麻,以硫喷妥钠诱导,辅以安定、氟哌啶、笑气、安氟醚和潘库溴铵。给药方法术毕时如患者仍呈昏睡状态,无自主呼吸,静注盐酸纳洛酮10μg/kg,必要时再适量追加注  相似文献   
30.
玄府具有分布上的广泛性,结构上孔、隙的细微性及功能上开阖、通利的动态性特点,其功能主要包括流通气液、渗灌气血和运转神机。玄府开阖失司,形成痰瘀、水浊之邪,日久蕴积成毒邪,毒损脑络,络损神伤,络损髓伤,与脑络、毒邪共同参与中风病各阶段的病理过程,如中风先兆、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及中风后意识障碍和痴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