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18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疼痛的抑制和促进机制可以精确调节参与整体疼痛体验的神经电路的兴奋性,疼痛电路中的紊乱可导致慢性疼痛失调。涉及上行、下行疼痛调节系统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是下行疼痛调节系统(descending pain modulatory system,DPMS)的重要节点。笔者主要对疼痛有关的PAG磁共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观察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大脑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1)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 对33例CSM患者(CSM组)及2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静息态fMRI,将双侧S1各分为6个感觉亚区(手指、上肢、下肢、胸部、背部和头面部)作为ROI,提取ROI信号,并与大脑其他脑区行基于体素水平相关性分析,获得功能连接系数并构建功能连接图;以双样本t检验比较CSM组与对照组间大脑功能连接的差异,并分析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值与临床功能量表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静息状态下CSM组S1左侧上肢感觉亚区与左侧角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功能连接减低;S1左侧下肢感觉亚区与左侧角回功能连接减低;S1右侧胸部感觉亚区与双侧角回、双侧额上回、左侧内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左侧颞中回/颞下回、右侧小脑后叶功能连接减低;S1右侧下肢感觉亚区与左侧角回功能连接减低(P<0.05,FDR校正)。CSM患者S1左侧上肢感觉亚区与左侧角回的功能连接值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呈负相关(r=-0.377,P=0.031);S1左侧上肢感觉亚区与左侧颞下回的功能连接值与上肢感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呈正相关(r=0.353,P=0.044);S1右侧下肢感觉亚区与左侧角回的功能连接值与下肢感觉JOA评分呈正相关(r=0.406,P=0.019)。结论 CSM患者存在与感觉运动相关功能连接异常,提示CSM患者已发生大脑皮层功能重组。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观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减压术前、术后躯体感觉传导纤维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各向异性分数(anisotropy fraction,FA)及平均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 MD)变化,探究CSM患者感觉障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结构变化基础。材料与方法 27例CSM术前患者与27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接受大脑MRI扫描(DTI数据),27例CSM患者术后6个月再次进行同样扫描,将双侧丘脑皮质束及脊髓丘脑束(丘脑-中脑)作为感兴趣区,对三组ADC、MD及FA值的独立或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各组间传导束FA值、MD值及ADC值的变化,以期揭示慢性颈髓压迫、减压对损伤远端的感觉传导纤维影响。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SM术前患者的丘脑皮质束及脊髓丘脑束的FA值均减低(P0.05),丘脑皮质束及脊髓丘脑束ADC、MD值升高(P0.05);术后6个月,术后CSM患者丘脑皮质束较术前、对照组FA值均减低(P0.05),脊髓丘脑束FA值较术前和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DTI数据值可以量化反映继发脊髓损伤远端神经微细损伤,对判断CSM病情及揭示病理生理机制有重要意义;CSM可致脊髓丘脑束及丘脑皮质束发生继发性、逆行性损害,减压术后丘脑皮质神经束康复效能不明显,但是术后脊髓丘脑神经束存在重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严重度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大脑神经元自发性活动强度的变化,从大脑静息态功能角度理解CSM患者的功能损害.方法 基于日本骨科协会(JOA) 17分法分组,对22例轻中度、18例重度CSM患者及25例年龄、性别等均匹配健康对照组(HC)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和临床功能评估(JOA、N...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刺、特定电磁波照射、拔罐、推拿综合治疗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愈67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5%。结论:针刺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明显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神经水肿的吸收和消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鼻息肉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78年以来,用川芎茶调散加味内服治疗鼻息肉23例,介绍于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16例,女7例.30岁以下11例,30岁以上8例.其中伴发鼻渊者1例,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2年以上.  相似文献   
19.
腰骶移行椎(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e, LSTV)是一种较常见的脊柱先天性变异,依据移行方向分为腰椎骶化及骶椎腰化,前者指向尾侧移行,后者则是向颅侧移行。据报道 LSTV 在人群中的出现率约4%~30%[1]。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在影像学上对 LSTV 的诊断及其相关机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LSTV 涉及腰椎数目变化及 L5、S1的形态学变化,易被漏诊及造成椎体定数错误,同时也发现 LSTV是腰骶痛、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的诱因。由于目前在临床上对 LSTV 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足,临床工作中 LSTV 常影响术中定位、腰骶痛及其他一些症状相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本文就近年来对 LSTV 的临床与影像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