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动态测定脓毒症患者肌钙蛋白Ⅰ的变化,探讨肌钙蛋白Ⅰ用于脓毒症患者病情和疗效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分别测定脓毒症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的肌钙蛋白Ⅰ浓度.分析不同时点与相同时点的APACHE Ⅱ评分、JCU病死率和28d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时间点肌钙蛋白Ⅰ升高组(cTnI〉0.1ng/m1)和正常组(cTnⅠ〈0.1ng/ml)的ICU病死率和28d生存率。结果66例脓毒症患者中有47例患者肌钙蛋白Ⅰ升高,升高率达到71.21%。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第3天的肌钙蛋白Ⅰ的浓度与对应的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0.37、0.34,P均〈0.05),与ICU病死率成正相关(r分别=0.34、0.36,P均〈0.05),与28d生存率呈负相关(r分别=-0.39、-0.42,P均〈0.05);入院后第7天患者肌钙蛋白Ⅰ的浓度虽与同时点APACHE Ⅱ评分没有相关性(1=-0.21,P〉0.05),但是与ICU病死率和28d生存率具有相关性(r分别=0.37、-0.42,P均〈0.05)。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和入院后第7天,肌钙蛋白Ⅰ升高组的ICU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2.21、-3.06、-3.35,P均〈0.05);而28d生存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2.40、-3.13、-3.78,P均〈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肌钙蛋白Ⅰ的914定可以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进行病情判断,并且对疾病的顸后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2.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时间分辨荧光法与化学发光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TPA法制备了Eu^3+标单抗,采用夹心法建立了AFP和CEA IFMA。它们的灵敏度分别为43ng/L和90ng/L,批内CV为1.599%和1.36%,批间CV为7.139%和2.89%,平均回收率为103.98%和92.78%。与CLIA进行临床应用比较显示结果高度相关(AFP r=0.9040,CEA r=0.9705)。  相似文献   
83.
曲古菌素A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体外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 方法 采用磺酰罗丹明B染色分析法、Hoechst33342/PI双染荧光显微镜检测及PI单染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技术检测曲古菌素A对不同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结果 不同浓度的曲古菌素A处理48h,能明显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率也增大,各组间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 统计学意义(F=35.67, P<0.01);双染后镜下观察显示曲古菌素A使甲状腺癌细胞呈明显的凋亡状态,流式细胞仪分析则表明诱导后滤泡状甲状腺癌细胞凋亡峰(Sub G1)比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5, P<0.01)。 结论 曲古菌素A能显著抑制甲状腺癌细胞体外的增殖及诱导甲状腺癌细胞的凋亡,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受体5(CCR5)对乳腺癌干细胞(CD44+CD24-/low)趋化和侵袭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乳腺癌干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乳腺癌MCF-72个SP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6例样本CCR5 mRNA和蛋白质,在趋化因子5(CCL5)作用下通过趋化小室法检测2个SP侧群细胞趋化活性和侵袭活性,并与CCR5的封闭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CL5对MCF-7肿瘤干细胞有明显趋化[乳腺癌干细胞(86.0±14.8)个/HP与CD44+CD24+(72.0±13.5)个/HP,t=7.461,P<0.05]和侵袭作用[乳腺癌干细胞(25.0±8.3)个/HP与CD44+CD24+(16.0±5.4)个/HP,t=6.665,P<0.05].结论 CCB5表达能够促进乳腺癌干细胞趋化和侵袭.  相似文献   
86.
HBeAg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的HBeAg分析以免疫化学技术为主 ,存在方法稳定性欠佳和环境污染等缺陷。近年发展的时间分辨荧光测量技术具有测量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示踪物稳定、定量分析量程宽、无放射性污染和应用范围广等优点[1] 。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与试剂。抗HBeAg单克隆抗体G8和C4 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提供。Eu3 标记盒 (12 44 30 2 )、Eu3 发光增强液 (B118 10 0 ) ,Wallac产品。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酐 (DTPAA)Sigma产品。PD 10和SepharoseCL 6B ,Pharmacia…  相似文献   
87.
CA125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CA1 2 5单克隆抗体包被微孔板 ,用平衡饱和法与 CA1 2 5、Eu3+标记异硫氰酸苄基二乙烯三胺四乙酸 -CA1 2 5单抗形成三层夹心 ,以β-二酮体为增强液 ,建立 CA1 2 5的时间分辩免疫荧光分析法 ( IFMA)。方法的批内和批间 CV分别为 2 .4 5%、2 .66% ,平均回收率 1 0 4 .2 9% ,灵敏度 3.2 7U/L,可测范围为 6.0 5-2 0 62 U/L。本法与 CEA无交叉 ,与 AFP有 6.77%的交叉 ,与β-HCG有 1 0 .89%的交叉。 84名健康女性血清 CA1 2 5浓度为 1 1 .4 2± 1 2 .2 0 U/L,34例卵巢癌患者血清 CA1 2 5浓度为 334 .33± 376.66U/L,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 P<0 .0 1 )。血清样品测定结果与酶免疫分析 ( 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 CLIA)测定结果呈相关 ,其相关系数 ( r)分别为 0 .888和 0 .899。诊断试验结果表明 ,CA1 2 5IFMA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和预测值等指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88.
六步洗手法洗手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通过手传播的,这个途径往往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1999年中华医院感染委员会亦把洗手作为重点项目.为了寻找一种效果好的洗手方法,我们在普通内外科病房试用了六步洗手法,并与一般随意洗手法对比监测,结果显示六步洗手法是一种有效的洗手方法.  相似文献   
89.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为应对大量污染或感染伤员入院带来的医院环境污染和预防病人间交叉感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改进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组建多学科融合的医院感染控制组,加强伤员的检伤分流和预检分诊处的感染管理,同时规范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从而有效保障了伤员和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0.
目的监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联合治疗过程中症状积分、气道反应性[(以比气道传导率下降35%的乙酰甲胆碱浓度(PC35sGaw)为代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和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的动态变化,探讨上述指标对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方法将65例轻至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分为A(22例)、B(22例)、C(21例)3组。初始治疗均为吸入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治疗[即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μg/250μg、50μg/100μg]。A组维持固定剂量不变,B组根据哮喘症状积分和肺功能进行降级或停药,C组根据症状积分、肺功能结合气道反应性进行降级或停药。定期随访18个月,记录哮喘症状积分,测定FEV1占预计值%、PEF%和PC35sGaw。比较3种疗法的哮喘控制率。结果65例轻至中度哮喘患者中有46例按研究方案完成治疗和随访,其中A、B、C组分别为15、15、16例。哮喘患者症状积分、FEV1占预计值%和PEF%在治疗后1~3个月内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54、13.17、14.27、12.4、6.72、6.59、8.31、5.22、5.96,P均〈0.01)。继续治疗期间大多数患者症状积分、FEV1占预计值%和PEF%维持在一相对稳定水平,持续性改善不明显,但B组部分患者症状控制不良,肺功能指标有所下降。气道反应性在治疗1~3个月内迅速降低(A、B、C组的t值分别为9.71、12.04、14.31,P均〈0.01),随后缓慢降低,治疗9个月后维持在较低水平。4例患者气道反应性阴转,其中1例在停药后又转为轻度阳性。疗程结束时A组哮喘控制率为93.3%。B组有86.7%的患者降级治疗,40%停药,但有40%需要复治或重新升级治疗。疗程结束时B组哮喘控制率为53.3%,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P〈0.01)。C组降级和停药的比例(62.5%、25%)低于B组,时间也晚于B组,但仅有1例需要复治,临床结束时哮喘控制率为93.8%(与A组相似),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P〈0.01)。结论(1)ICS联合LABA治疗能够迅速控制哮喘患者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反应性;(2)根据哮喘临床控制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可能导致降级和停药过早,哮喘易于复发;(3)PC35sGaw是反映哮喘气道炎症较为敏感的指标,可作为评价疗效、指导治疗方案调整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