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为寻求比较理想的慢性血液透析(chronic hemodialysis,CHD)治疗方案,本文经1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比较了低流量体外循环血液透析(low-flux hemodialysis,LHD)和标准血液透析(standard hemodialysis.SHD)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LHD对保护残肾功能、延长透析间期及停止透析方面优于SHD。  相似文献   
42.
1984年Binswarger首次报告了8例由皮层下白质动脉硬化所致的慢性进行性痴呆,以后文献陆续有所报道,但神经病学教科书一直认为此病罕见。有人持完全否定观点。随着CT与MRI等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近年临床又出现一偏激现象:根据CT及MRI显示的...  相似文献   
43.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N)所致的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DM)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在美国和欧洲国家已成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最常见的原因。DN起病隐袭,呈进行性加重,而早期常缺乏临床表现,诊断比较困难,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检测手段,提早诊断,对阻止、延缓DN的...  相似文献   
44.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临床少见,但为潜在致死性疾病,包括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AFBN)[1]和肾脓肿.儿童AFBN患者如能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病灶可消失[2],否则可能发展为肾脓肿[3],以致发生肾疤痕[4].因本病少见且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误治,延误病情,增加患者负担,带来不应有的后果,因此,本研究分享了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28例患者的诊治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肾病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17例,停用抗高血压药物,安慰剂治疗2周后,应用氯沙坦钾治疗8周,观察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量、肌酐清除率、电解质、尿酸及血压变化。结果 氯沙坦钾治疗后患者血压显著下降(P<0.01)、尿蛋白排出量减少、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P<0.01),而不伴有心率与体重的改变。同时患者的电解质、尿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氯沙坦钾在对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对患者的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6.
原发性小血管炎继属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故易误诊而导致病情恶化。现报告一例原发性小血管炎继发肾盂积水,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7.
原发性小血管炎继发肾盂积水少见,现报告1例以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48.
目的肾脏病患者并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分析4例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并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治疗特殊性和转归。结果例1为原发性小血管炎、Ⅲ型新月体肾炎患者;隐球菌败血症用氟康唑治疗过程中并发隐球菌脑膜炎和葡萄球菌败血症。例2、3、4均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狼疮性肾炎(LN)维持治疗期出现发热,头痛,例1和例4继发癫痫,例2复视。例2和例3分别误诊3和5个月。4例均无家鸽接触史,有多种抗生素应用史,脑脊液均发现隐球菌。抗真菌治疗5~9天后体温正常。例1:氟康唑治疗22个月,大蒜素(120~60mg)7个月,痊愈。例2两性霉素B(总量2837mg)和氟康唑17个月。例3尿毒症行腹膜透析,伏立康唑静脉输注,1月后死亡。例4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输注并伏立康唑口服。例2和例4仍在抗真菌治疗中。结论肾脏病患者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尤其是癫痫、复视者,警惕隐球菌脑膜炎;有效长程抗真菌治疗外,加强支持治疗和并存的其他感染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青春期肾小球疾病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49例(14~19)岁的肾小球疾病患者,应用常规剂量GC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每3~6个月,检测第2~4腰椎(L2~4)和股骨近端BMD;其中BMD降低明显的14例加用伊班膦酸钠治疗.结果 ①青春期患者L2~4和股骨近端骨量分别约占峰值骨量的83%和90%.②用GC治疗15个月后,男性各部位和女性L2~4骨丢失7.3%~21.3%,BM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5).③男性各部位、女性L2~4骨密度与体质量和身高,男性L2~4与年龄均正相关(P均=0.000).男性近端股骨BMD与GC用量和用药时间负相关(rs=-0.296,-0.290,P<0.05).④用伊班膦酸钠4个月后骨量增加1.9%~4.2%,以L2~4BMD增加明显.⑤随访17个月无自发性骨折病例.结论 青春期骨量是峰值骨量的83%~90%;长期口服GC导致与GC用量和用药时间相关的骨丢失,男性更突出.伊班膦酸钠可防治GC所致的BMD减低.  相似文献   
50.
谭会斌  傅淑霞 《临床荟萃》2006,21(21):1585-1586,F0003
患者,男,60岁,因水肿、蛋白尿4年,发现血肌酐升高1年于2005年8月30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6月感冒后出现面部水肿,检查发现尿蛋白(++)~(+++),尿糖(-),诊断为“慢性肾炎”,当地医院查血压及肾功能正常,血清尿素氮(BUN)5.6mmol/L,血清肌酐(SCr)61μmol/L,血清白蛋白(A1b)/球蛋白(Glob)比值(A/G)28.4,予以“黄芪、青霉素、庆大霉素”静脉滴注,出院后口服中药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及保肾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