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50篇
  2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51.
胆石症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较高,其发生与种族、饮食结构和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尽管空勤人员经过了医学选拔,但其胆道系统结石患病率仍不低于普通人群,可能会危及飞行安全以及任务的顺利完成,空勤人员胆石症的发生与航空飞行的特殊工作环境等因素有关.本文就空勤人员胆石症的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52.
目的:探索鹰嘴豆素A对IL-1β诱导的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对鹰嘴豆素A延迟大鼠骨骺闭合促进长骨生长的作用进行验证。方法:对4周龄SD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正常培养的生长板软骨细胞为正常对照组,20 ng·mL-1 IL-1β诱导生长板软骨细胞凋亡为模型组,用药组在加入20 ng·mL-1 IL-1β的同时加入含有10 μmol·L-1鹰嘴豆素A的培养基进行培养,阳性对照组在加入20 ng·mL-1 IL-1β的同时加入5 μmol·L-1来曲唑进行培养。分别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鹰嘴豆素A抑制生长板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同时以鹰嘴豆素A 100 mg·kg-1给予大鼠灌胃,观察其对大鼠胫骨平台骨骺闭合及胫骨生长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软骨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来曲唑和鹰嘴豆素A均能拮抗IL-1β对软骨细胞増殖的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鹰嘴豆素A的干预效果优于来曲唑;流式分析结果表明,鹰嘴豆素A能够降低IL-1β诱导的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凋亡率,且干预效果优于阳性对照来曲唑;并且100 mg·kg-1给予大鼠灌胃可以延迟大鼠胫骨平台骨骺闭合且促进胫骨生长。结论:鹰嘴豆素A对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凋亡抑制效果明显,可以延迟大鼠胫骨平台的骨骺闭合,为骨骼生长争取更长时间,从而促进发育期骨骼生长。  相似文献   
353.
目的:调查近12年学龄期儿童近视进展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验光的5~12岁儿童4569人次纳入研究,排除有高度近视家族史者及眼部疾病者。有1次或多次复查记录的儿童进入近视进展程度统计。所有儿童采用麻痹剂散瞳后规范验光。结果:2000~2011年间儿童的平均屈光度为-2.0 ±1.7 D;年平均屈光进展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P>0.05)。近视儿童平均年龄由2000年的10.1岁降至2011年的8.9岁(P<0.05)。2000~2011年间儿童平均进展屈光度为-0.6±0.7 D/年,其中5~8岁阶段屈光进展度数呈减慢趋势(P<0.05),而9~11岁期间近视进展加速,其中10、11岁组与7、8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基线近视度数与近视进展呈正相关。结论:近12年间学龄期儿童的平均近视进展程度无明显变化,但儿童近视发生的平均年龄下降。近视度数较高的儿童尤其是10岁以上的近视儿童是预防高度近视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35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46例共88眼(双眼42例、单眼4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饮食控制加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则加用0.9%NaCl 250 mL加黄芪注射液30 mL及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和餐后2 h静脉血浆葡萄糖、视力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眼底病变改善者明显增多,恶化者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稳定控制血糖的情况下,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55.
抑肽酶在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曾收治 1例尿毒症伴高危出血的患者 ,在抑肽酶的辅助治疗下顺利度过了 2个多月的高危出血期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 ,6 7岁。 2 0 0 2年 4月因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我院开始接受规律血液透析 (HD)治疗。 1个月后因腹部肿块发现结  相似文献   
356.
目的观察刺伤对星形胶质细胞及其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影响。方法用腹腔注射速眠新和氯胺酮联合麻醉,微型钻钻孔造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仪,观察刺伤后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密度及其胶质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并与未刺伤组作对照分析。结果 GFAP阳性细胞在二组星形胶质细胞中均有分布;刺伤组星形胶质细胞的密度比未刺伤组增加(P〈0.05),GFAP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刺伤组高于未刺伤组(P〈0.01)。结论刺伤星形胶质细胞后可以引起其数量及其胶质酸性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是星形胶质细胞对刺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357.
口服依苏致声嘶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苏通用名为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是心血管系统的常用药物。为第2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口服后在体内水解成为依那普利,强烈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造成全身血管舒张,致使血压降低。用于治疗各期原发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以及治疗和预防心衰。但口服依苏致声嘶罕见,我科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74岁。有原发性高血压史30余年。否认其他病史。以往一直服用长效心痛定片降压。3年前因为降压不理想,心血管内科医生建议其改用依苏片。起始每日10 mg,分2次服用,中午、晚上各口服5 mg,血压控制很理想。口服依苏1年…  相似文献   
358.
目的 探讨大黄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线粒体分裂和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 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对照组(0μmol·L-1大黄酸组)、低剂量大黄酸组(100μmol·L-1大黄酸组)、高剂量大黄酸组(200μmol·L-1大黄酸组),不同浓度大黄酸处理24 h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2,Mfn2)和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1,Drp1)、波形蛋白(Vimentin)、E钙粘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大黄酸可减低Drp1、Vimentin蛋白表达(P<0.05),增高Mfn2、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细胞线粒体数目和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情况,从而减低乳腺癌细胞MDA-MB-231转移(P<0.05)。大黄酸高剂...  相似文献   
359.
目的: 探究鼻丘、下鼻甲割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关键技术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日至2020年5月30日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接受鼻丘、下鼻甲割治法治疗的85例AR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53例,年龄(35.74±10.24)岁。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不同割治部位、割治方向、割治深度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的疗效。进一步采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含量,用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用Western blot、qPCR检测治疗前后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表达量。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丘联合下鼻甲割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鼻丘割治和单纯下鼻甲割治(P<0.05)。鼻丘割治的3个方向疗效没有差异。下鼻甲割治深度达骨质层,明显优于黏膜和黏膜下;ELISA实验表明治疗后的AR患者IFN-γ(t=6.069,P<0.001)含量明显上升,IgE(t=6.954,P<0.001)和IL-4(t=12.060,P<0.001)含量明显下降。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表明治疗后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肥大细胞的活性明显下降。Western blot实验表明AR患者治疗后的CGRP(t=11.130,P=0.008)和SP(t=11.930,P=0.007)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qPCR实验表明AR患者治疗后的CGRP(t=11.640,P=0.007)和SP(t=7.104,P=0.002)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结论: 割治部位和割治深度是鼻丘、下鼻甲割治法的关键技术参数,该割治法可以减轻鼻腔黏膜炎症,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降低CGRP和SP表达。  相似文献   
360.
急性脑梗死(ACI)主要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和软化引起。ACI的发病机制及病情预后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炎症因子在ACI的病情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脂联素(APN)由脂肪细胞分泌,具有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炎症等作用的激素,但目前对APN在ACI中与炎症因子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检测ACI患者APN及炎症因子水平,探讨APN在ACI炎症评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