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7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腺病毒介导融合双自杀基因治疗膀胱癌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CD)和胸苷激酶(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膀胱癌治疗作用并与单基因系统作比较。方法 利用含有CD-TK双自杀融合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作载体,PCR检测CD、TK及E1基因。建立C57BL/6同系膀胱癌Mb49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注射腺病毒联合丙氧鸟苷(GCV)或/和5-氟胞嘧啶(5-FC)治疗后肿瘤体积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PCR可检测到腺病毒DNA中含CD及TK基因、无E1基因。腺病毒注射联合GCV、5-FC、GCV+5-FC治疗后,肿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小(P=0.00),腺病毒注射联合GCV+5-FC有协同作用(P=0.04),优于腺病毒注射联合GCV以及腺病毒注射5-FC。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大片坏死.对照组细胞形态无变化。结论 腺病毒介导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联合GCV或/和5-FC能有效治疗膀胱癌,融合双自杀基因CD-TK/(GCV+5-FC)系统对膀胱癌治疗有协同作用,其效果优于CD-TK/GCV或CD-TK/5-FC系统。  相似文献   
482.
目的:获得大量纯化的尿素酶B蛋白,为下一步的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制作准备。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尿素酶B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基因重组,构建表达工程菌。结果:通过对载体、培养条件的优化选择,实现了尿素酶B编码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结论:克隆到的尿素酶B编码基因和表达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483.
484.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公认的根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但缺乏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完全相合的理想供者 ,移植过程中预处理的毒副作用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限制其在临床广泛开展。我们将非清髓预处理和纯化的CD34+细胞异基因移植结合起来 ,对HLA半相合的供受者或者在供者不令人满意的情况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以减轻预处理的毒副作用并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发生。共治疗了 2例白血病病人。  对象和方法病例 例 1,女性 ,37岁 ,体重 5 0kg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移植前经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 6月。例 2 ,男性 …  相似文献   
485.
多中心肾癌发生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中心肾癌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为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寻找依据。方法:对42例肾癌根治标本进行薄切后行病理检查,同时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三种免疫组化检查。结果:42例肾癌中,多中心肾癌6例,血管瘤栓比例为83.3%,PCNA、MVD及VEGF表达分别为26.8%、84.02、2.35;单中心肾癌的血管瘤栓比为11.1%,三种免疫组化检查分别为26.1%、56.03、1.46。结论:PCNA、MVD及VEGF高表达是多中心肾癌的重要影响因素,多中心肾癌可能是肿瘤侵入微血管造成肾内播散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6.
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临床可疑输尿管结石而常规B超、KUB、IVU等检查未确诊者,均未口服造影剂直接螺旋CT平扫,5例平扫后静注76%泛影葡胺60ml,延迟10~15s增强扫描,11例将获得的容积图像行输尿管多平面重建。结果:平扫确诊45例,可疑结石6例,其中5例经增强CT延迟扫描确诊,另1例经输尿管重建确诊。11例输尿管多平面重建成像均清楚地显示输尿管全程,同时显示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和输尿管梗阻扩张程度及范围。结论:螺旋CT除直接显示高密度结石及其部位和大小外,还可显示输尿管梗阻扩张程度等继发征象,增强CT延迟扫描有助于鉴别腹膜后其他高密度影,输尿管多平面重建可获得良好的输尿管成像,弥补轴位图像不足,对输尿管结石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7.
骨科手术复杂而精细。骨科导航系统的开发旨在通过分析术前、术中和术后数据, 提供增强现实的三维可视化环境, 提高治疗效果。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临床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被引入到骨科术中导航系统中。人工智能与器械设备、成像技术相结合, 增强了骨科医生的可视化能力, 使他们在手术过程中获得实时反馈和指导, 进而提供最佳临床决策。人工智能在骨科术中导航的应用还能提高手术的可重复性, 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率。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在骨科术中导航的应用现状, 并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配准、实时跟踪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 对目前存在的局限和不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