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慢病毒介导shRNA特异性沉默livin基因促进SPC-A1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慢病毒介导的livin基因沉默系统,探讨其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Livin shRNA慢病毒感染肺腺癌细胞株SPCA1沉默livin基因表达。应用PI染色经荧光镜下观察SPCA1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SPCA1细胞凋亡率及亚二倍体峰形成,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livin和caspase 3表达的改变。结果:livin基因在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中持续高表达。经慢病毒介导shRNA使livin基因表达沉默后,镜下可见肺腺癌细胞出现典型凋亡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出现亚二倍体峰,细胞凋亡率较空白对照及阴性病毒对照细胞明显增加(8.21% vs 0.08%, 0.13%;P<0.05),RTPCR及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 3 mRNA表达无改变,但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上调。结论: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RNA能抑制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中livin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SPCA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2.
气道重建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道重建可导致气流不可逆阻塞与持续的气道高反应性,资料表明气道重建可能是慢性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病理基础,本文述气道重建的病理特征,发生机制及其在哮喘防治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了解肺隐球酵母菌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982-2007年1月经病理确诊肺隐球酵母菌病16例临床资料,对肺隐球菌酵母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确诊方法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16例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多为中青年,多数患者发病前健康良好.经手术治疗、抗真菌治疗,随访6个月~5年,无肺隐球酵母菌病复发、全身播散及死亡.结论 原发性肺隐球菌酵母病多无基础疾病,影像学表现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肺实质浸润影;病变局限者可采取手术切除,术后抗真菌治疗,多发病变应抗真菌治疗为主,氟康唑为治疗肺隐球酵母菌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NLPR3炎性小体(含NLR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3)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凋亡的影响。方法用NLRP3 siRNA和NC siRNA(阴性对照)分别转染HPAECs后(分别为siNLRP3组、siNC组),再以10%CSE刺激12 h,应用annexin V/PI流式法检测这两组细胞在CSE刺激前后的凋亡水平。再将HPAECs分为对照(control)组、CSE组(加入10%CSE液)、NAC(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CSE组(以10 mmol/L NAC预处理1h后再以10%CSE培养液处理)及NAC组(以10 mmol/L NAC单独处理),均培养12 h后以DCFH-DA光探针标记法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Western blot法测定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siNC组在CSE刺激后,HPAECs存活率下降,凋亡率较CSE刺激前明显增加(P<0.05),SiNLRP3组在CSE刺激后,细胞凋亡率较siNC组同等CSE刺激后有所减少(P<0.05)。分组处理HPAECs后,CSE组细胞胞内ROS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NAC+CSE组细胞胞内ROS水平较CSE组有所下降(P<0.05)。CSE组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NAC+CSE组细胞NLRP3、caspase-1表达较CSE组下降(P<0.05)。结论CSE能诱导HPAECs发生凋亡及胞内ROS增加,伴有NLRP3炎性小体表达增加。NLRP3蛋白表达沉默能抑制CSE对HPAEC的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特发性自发性气胸(PSP)患者的体型特点,随访其治疗效果及肺大疱的诊断率。方法2008年11月—2011年2月收集PSP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计算其体质指数(BMI);根据胸部正侧位片测量胸廓的矢状径、横径;并行胸部CT,随访其治疗效果及肺大疱的诊断率。结果共收集34例PSP患者,多为瘦高体型人群,低BMI(BMI<18.5kg/m2)者24例,占70.59%;男性30例,女性4例,皆无肺部基础疾病。36例患者中,左侧气胸者18例,右侧气胸者14例,双侧气胸者2例。双侧气胸者皆有胸廓畸形,表现为漏斗胸;其余患者多为扁平胸。34例PSP患者胸廓矢状径/横径比值均值为0.39。34例PSP患者胸部高分辨CT发现肺大疱者16例,发现率47.06%;19例胸腔镜手术后确认胸膜下肺大疱者16例,发现率84.21%。结论 PSP患者男性多见,低BMI人群多见,胸廓多呈扁平胸。多数PSP患者肺部病变可见胸膜下肺大疱。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难治性哮喘气道炎症的粒细胞表型,初步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o-avleolar lavage,BAL)在难治性哮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难治性哮喘患者选择右肺中叶或左肺舌段进行BAL,回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进行细胞分类和细菌培养。结果 31例患者的BALF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呈不同程度升高,范围分布于8%~97%,其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40%者占64.5%,而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者只有6例,其中3%~6%的5例,54%的1例。BALF培养结果发现,烟曲霉(+)4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大肠杆菌(+)1例。结论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表型可能是难治性哮喘的一种特征,通过BALF检查有助于难治性哮喘的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37.
患者,男性,44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6个月,气喘1个月,声嘶10d,于2003年3月13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伴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9.0℃,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减轻,但易反复发作。1个月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喘,以及气困难为明显,并逐渐加重,就诊外院曾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气管肿瘤待排”。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的标准摄取最大值(SUVmax)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32例接受过18F-FDG PET/CT检查,且给予EGFR-TKI治疗的NSCLC患者资料,将其各要素分别与PFS进行相关性分析,不同临床参数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PFS与SUVmax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39,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UVmax≤5组患者的PFS明显长于SUVmax>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表明SUVmax是EGFR-TKI治疗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UVmax可作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9.
背景:细胞周期调控失常是造成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参与的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通路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途径。目的:了解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的情况,并探讨它们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设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利用随访资料进行生存率及预后因素的比较分析。单位:福建省立医院呼吸科。对象:实验于2002-01/0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完成。肺癌组织标本来自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学分型依据1981年WHO制定的标准,TNM分期依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修订的标准。方法:将肺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用以知阳性染色的肺癌切片为阳性对照,用磷酸盐缓冲液替代一抗为阴性对照。以肿瘤细胞核或细胞质呈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每例标本随机观察5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200个肿瘤细胞,取平均值。根据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为:阳性细胞数小于5%或看不到明显的阳性细胞为“-”;阳性细胞数在5%-20%为“+”;阳性细胞数在21%-50%为“++”:阳性细胞数超过50%为“+++”。检测6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术后生存期。结果:①非小细胞癌组住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之间的相关性:达率分别为55.9%,48.5%,52.9%,应用χ^2对资料进行分析,其表达之间均无明显相关。(9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纽胞周期蛋白D1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细胞周期蛋白p16阴性者短[(12.40,35.40)个月,(χ^2=5.3,P=0.021)];p16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p16阴性者长[(27.84,15.95)个月.(r=4.38,P=0.03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阳性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别[(18.50,24.19)个月,(χ^2=0.04,P〉0.05)]。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提示细胞周期蛋白D1过度表达者预后差(P=0.057),而p16则为1个预后保护性因素(P=0.039)。结论:与细胞周期G1→S调控相关的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均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016的表达水平对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下有多发性骨质或软骨组织结节状增生并突向管腔的良性病变[1].1855年,Rokitansky 等首次描述了本病,迄今为止国外已报道457例,国内报道较少,但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支气管镜的普及应用,近年来诊断的病例正逐渐增多,至今已报道3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