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伴肺动静脉畸形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15岁,因口唇发绀15年,加剧2年于2002年6月7日入院。患者自幼出现口唇发绀,无胸闷、心悸,无喜蹲踞,无咳嗽、气急,未就医。近2年来活动后发绀加重,并出现气促,到胸心外科就诊。心脏彩超示:心脏各房室未见明显异常,未见右向左分流征象,遂转入我科。患者既往有反复少量鼻出血史,家庭中多人有鼻出血和发绀表现。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0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05/75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发育欠佳,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白介素-13(IL-13)的变化,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血清IL-13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呼吸科病房住院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共5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组),及同期正常体检人员33例(对照组),皆抽取空腹外周血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其血清IL-1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基因测序方法检测IL-13+1923C/T、+2044G/A基因多态性.54例中病情好转期患者30例(慢阻肺好转组),于入院后1周抽取空腹外周血3mL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IL-13.统计分析比较慢阻肺急性加重组与对照组的血清IL-13及基因多态性,及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与好转期的血清IL-13变化.结果 慢阻肺急性加重组血清IL-13水平低于对照组〔(47.8±42.7)比(70.6±53.6)μg·L-1,P<0.05〕,IL-13+1923C/T与+2044位点G/A显著相关(R2=0.911,P=0.000<0.001);+1923位点等位基因C、T频率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χ2=0.915,P>0.05),慢阻肺急性加重组等位基因C、T的频率为71.3%、28.7%;血清IL-13在T携带基因组与CC基因组之间的差异及在A携带基因组与GG基因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慢阻肺急性加重组血清IL-13特异性下降,IL-13+1923C/T与+2044位点G/A连锁不平衡,IL-13+1923位点T等位基因、+2044位点A等位基因与慢阻肺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23.
家族性自发性气胸(FSP)是指家族中存在2人或2人以上患有自发性气胸,是1种少见遗传性疾病。自1921年由Faber首先报道后,国内外均有散见报道,但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仍小明确。我们共报告r9例家族性白发性气胸患者,分布于3个家族,其中4例于本院住院治疗,以期探讨家族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遗传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家庭妇女,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胸痛4个月,加重1d"于2010年9月5日人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约38.0℃,伴咳嗽、咳白色痰,痰中偶带少许血丝,无臭味,量少,并出现右下胸痛,咳嗽、深呼吸时加重,无气促,无盗汗.  相似文献   
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致死性疾病,疾病负担重。吸入疗法作为慢阻肺治疗的首选给药方式,起效快速、使用方便;但临床仍存在医患对吸入装置特性认识不足、吸入装置使用不当、吸入药物选择不同、吸入方法掌握不妥等情况,导致患者症状控制不佳、急性加重增多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将重点介绍吸入药物的类型和作用机制、吸入装置的种类和特点、影响吸入药物疗效的因素等,以利于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正确选择和使用吸入装置,从而实现慢阻肺的全程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6.
患者女, 50岁, 既往存在雷诺综合征、口干、眼干。此次因"咳嗽10 d, 左前胸痛1 d"入院, 胸部影像学提示双肺多发结节、团块, 双肺弥漫性囊性病变。以"双肺多发占位、双肺弥漫性囊性病变"作为鉴别切入点, 完善相关化验检查、经皮肺病灶穿刺活检, 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ⅣA期(肺、腮腺)、干燥综合征。并通过详细分析影像特点及发病机制, 考虑双肺弥漫性囊性病变与干燥综合征导致的肺部并发症, 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相关。而淋巴瘤经RCHOP方案治疗后肺部占位明显吸收。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DNA修复和转录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在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取2例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组织,并以正常肺组织作对照。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测定其基因差异表达。[结果]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如RAD23A)明显下调,而转录因子相关基因(如C-MAF)明显上调。[结论]DNA修复和转录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参与了肺组织损伤修复失衡的发生,与UIP的发病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28.
恙虫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恙虫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情况。方法我院收治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1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常并发多脏器功能受损,死亡率高,该病危重程度与误诊时间长短成正相关,及时诊治,预后好。结论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较少见,误诊率高,应仔细收集病史,认真体检,及时诊治,防止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29.
恙虫病早期误诊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恙虫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误诊原因.方法:对1993年8月~2006年8月我院收治的恙虫病MODS 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中发生3个器官功能障碍9例,4个器官功能障碍6例,疾病的危重程度与器官损害数呈正相关.15例至我院就诊前已在当地医院误诊并予抗感染治疗无效,误诊时间为5~15天.15例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恙虫痛间接免疫荧光抗体阳性确诊恙虫病,9例经及时诊治,预后良好.6例死亡.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常伴有MODS,应仔细收集病史和体征,及时正确诊治,以防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气道重建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道重建可导致气流不可逆阻塞与持续的气道高反应性,资料表明气道重建可能是慢性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病理基础,本文述气道重建的病理特征,发生机制及其在哮喘防治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