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纳米混悬剂体外释药规律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薯蓣皂苷纳米混悬剂的含量,色谱柱为Angent-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55∶45,V∶V),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25℃,流速为1 m L/min。采用正、反向动态膜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度实验,并建立不同模型对薯蓣皂苷体外释放度进行拟合,揭示药物的体外释放特性规律。结果:薯蓣皂苷浓度在2.5~4720μ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0.9991),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0.15%和0.72%,平均回收率为102.63%。采用反向透析法测得的药物释放速率显著高于正向透析法(96.19%vs 61.03%)。且采用Zero-order kinetics、First-order kinetics、Higuchi及Peppas对结果进行拟合,原料药Raw、物理混合物PM在溶出介质中体外释药过程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r≥0.980;DioNS符合Higuchi模型,在Peppas方程中,其n值为0.36830.45,说明Dio-NS的释放为Fick's扩散,其释放机制以扩散为主。结论:反相动态膜透析法评价Dio-NS的体外释放能较好的模拟人体内释放的情况,且制得的薯蓣皂苷纳米混悬剂符合Higuchi模型,其体外释放主要以扩散为主。  相似文献   
32.
两种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急性期后冠脉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次和连续IVIG对预防川崎病CAD的疗效。方法对65例川崎病患儿分别采用IVIG1g/kg和IVIG0.4kg/kg治疗后,观察CAD的发病情况。结果随访资料表明:IVIG0.4g/kg组CAD发生率为6.7%,IVIG1g/kg组为6.3%。结论 IVIG1g/kg组和IVIG0.4g/kg组均能有效预防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后CAD的发生,IVIG1g/kg组既经济又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单纯性营养不良(PEM)患儿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PEM患儿及对照组儿童空腹和摄入液体试验餐后60min外周血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SS)及血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空腹及餐后60min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比值均明显降低,而SS水平则明显升高(P均<0.01);血糖水平,餐前明显降低(P均<0.01);餐后明显升高(P均<0.01)。两组餐后与餐前比较,胰岛素、胰高血糖素、SS、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和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PEM患儿存在明显胰腺内分泌紊乱,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外周血生长抑素(SS)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HIE新生儿50例血SS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IL-2、sIL-2R和IL-6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APAAP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HIE患儿血S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细胞免疫功能显示sIL-2R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CD3 、CD4 百分率、CD4 /CD8 比值、IL-2及IL-6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HIE患儿血SS的变化与CD3 、CD4 百分率、CD4 /CD8 比值、IL-2及IL-6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与sIL-2R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HIE患儿血SS水平升高与HIE存在密切相关,且其变化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存在非常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及防治的关键问题。方法分析于出生48h内发生MOF的107例重度窒息儿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儿均有肺功能衰竭,都以肺功能衰竭或包括肺的功能衰竭器官群首发;患儿病死率;受累器官为2、3、4、5个以上组分别是22.2%、52.2%、77.8%、100.0%,出生胎龄为-28w,-不足37、37w以上组分别是66.7%、44.4%、24.6%,生后发生MSOF时间为~12h、~24h、~48h组分别是46.5%、34.2%、19.3%。结论 受累脏器愈多,胎龄愈小,MOF发生愈早,其病死率愈高。尽早处理宫内窘迫及有效复苏,阻断肺动脉高压造成的恶性循环,是防止继发其他功能衰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脐带血碱性磷酸酶在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中的有效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出生的21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纪录了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一般情况;出生后即时测定脐静脉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并监测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治疗;对各组新生儿碱性磷酸酶水平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7.
一种新的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前降钙素(PCT)在儿童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并将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惠儿血浆中PCT含量,血中CRP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病毒性脑炎组比较,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浆中PCT含量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与CRP相比,在诊断细菌性脑膜炎方面,PCT具有更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结论PCT是一种鉴别小儿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灵敏、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38.
口服大蒜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大蒜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分别将急性腹泻62例,迁延性或慢性腹泻40例分为大蒜素组、抗生素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大蒜素、抗生素、大蒜素+抗生素治疗。结果:大蒜素组与抗生素组临床表现及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本组、抗生素组与联合组比较,其临床表现及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大蒜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则可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实验性红细胞增多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其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C)、单纯低氧组(H)、低氧+不同剂量的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EPO)组.除对照组外各低氧组大鼠共缺氧21 d,每日8 h.rEPO组每周腹部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rEPO (300 U/kg、600 U/kg、900 U/kg、1200 U/kg)3次.取血样测定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EPO浓度、全血/血浆黏度;颈外静脉插管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动物处死后计算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评价右室肥厚程度;光镜观察肺小动脉管壁厚度百分比、肺非肌性小动脉肌化程度.结果 ①随着rEPO注射剂量的增加,血浆EPO浓度相应的增加,同时RBC、Hb、Hct、全血及血浆黏度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②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与Hct均呈正相关,mPAP与高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呈直线相关;③随着rEPO剂量的增加,反映肺动脉高压程度的mPAP逐渐增高,但是肺血管重构及右室肥厚程度反而有所缓解.结论 外源性EPO诱导的红细胞增多通过增高全血黏度使肺血管的血流阻力增加,从而促使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但却减轻了右室肥厚及肺血管重构程度,后者可能系机体对缺氧的一种代偿机制.尽管如此,EPO和/或红细胞增多的净结果仍然是使肺动脉高压加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为了加深对儿童黑热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7月~2010年8月收治的11例黑热病患儿诊治经过.结果 11例小儿黑热病初诊时均误诊.结论 小儿黑热病受累脏器多,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非疫区的输入病例,极易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