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18篇 |
免费 | 194篇 |
国内免费 | 13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81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148篇 |
口腔科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675篇 |
内科学 | 352篇 |
皮肤病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151篇 |
特种医学 | 19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50篇 |
综合类 | 1357篇 |
预防医学 | 482篇 |
眼科学 | 37篇 |
药学 | 452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522篇 |
肿瘤学 | 1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189篇 |
2013年 | 175篇 |
2012年 | 185篇 |
2011年 | 214篇 |
2010年 | 199篇 |
2009年 | 197篇 |
2008年 | 203篇 |
2007年 | 206篇 |
2006年 | 218篇 |
2005年 | 226篇 |
2004年 | 213篇 |
2003年 | 204篇 |
2002年 | 165篇 |
2001年 | 197篇 |
2000年 | 178篇 |
1999年 | 122篇 |
1998年 | 151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137篇 |
1995年 | 104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82篇 |
1992年 | 82篇 |
1991年 | 69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81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57篇 |
1985年 | 50篇 |
1984年 | 42篇 |
1983年 | 35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7篇 |
1966年 | 2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收治的79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生长抑素、Fas、FasL、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3和8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χ~2检验、q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生长抑素mRNA与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8,P<0.05).低分化和中分化大肠癌组织中生长抑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组织(χ~2=10.78,11.24,5.27,5.24,P<0.05);生长抑素mRNA及其蛋白在乳头状腺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未分化癌(χ~2=6.56,6.99,5.44,7.39,P<0.05);Dukes A、B期的生长抑素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D期(χ~2=5.17,4.06,P<0.05).生长抑素高表达组、中表达组的AI明显高于低表达组(q=5.66,4.21,P<0.05);Fas、caspase-8、caspase-3在生长抑素高表达组、中表达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χ~2=5.48,5.62,6.89,4.32,4.19,3.91,P<0.05).结论 生长抑素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调控可能与Fas/FasL基因的表达失衡、功能和信号系统的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耳瘢痕模型的影响作用.方法 建立48个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其随机分为bFGF治疗组与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观察bFGF对创面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的影响.结果 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3个月后瘢痕外观、厚度及质地均优于对照组,表现出良好的愈合质量;对照组羟脯氨酸(HPr)表达较高,且随时间表现为增高趋势,伤后3个月达到高峰;而bFGF治疗组HPr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显示bFGF可以抑制CO Ⅰ mRNA的表达,但对COⅢ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FGF可以促进MMP-1的合成,且随着时间延长表现为增高趋势,具有一定的时间相关性.结论 bFGF可以通过增加MMP-1合成、促进胶原蛋白降解而减少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53.
54.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优势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10月美国医生PatrickLeahy进行世界上首例腹腔镜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后,腹腔镜逐渐被运用于结直肠癌手术中。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自身的不断完善以及业界对该技术的更好运用与掌握,特别是超声刀、腔内切割闭合器等高科技器械的出现,使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有了更好的发展,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5.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70 例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p16INK4a、p21CIP1、CDK2及CDK4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GAS、SS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16INK4a、p21CIP1、CDK2、及CDK4的相关性,了解GAS、SS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具体调控位点[1]. 相似文献
56.
胃癌和癌旁黏膜与距癌远端切缘胃黏膜基因表达谱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胃癌 (T)和癌旁黏膜 (P)与距癌远端切缘胃黏膜 (C)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与早期癌变相关的基因.方法利用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标准化 Affymetrix公司生产的 U133A基因芯片分别检测 T和 P及 C基因表达谱,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T与 C比较差异 4倍以上共有 766个基因,其中表达上调 [信号比的对数值 (SLR)〉2]有 530个,表达下调 (SLR〈- 2)有 236个;(2)P与 C比较差异 4倍以上共有 64个基因,其中表达上调 (SLR 〉2)有 50个,表达下调 (SLR〈- 2)有 14 个;(3)T和 P同时与 C比较 (T、 P两者之一差异 4倍以上 )共有 143个相同的基因,其中表达上调 (SLR 〉2)有 108个,表达下调 (SLR〈- 2)有 35个.结论癌旁黏膜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显示 143个基因与胃癌表达的基因相同,提示这些基因可能与早期胃癌癌变的启动和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57.
58.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 (endometrialstromaltumors)较少见 ,国内报道例数不多 ,现就我院自 1978年以来所见 12例结合文献作简要的临床病理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年龄 :12例中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瘤(以下简称间质细胞瘤 ) 8例 ,年龄 32~ 5 6岁 ,平均 37 3岁 ;间质肉瘤 4例 ,年龄为 45~ 5 0岁 ,平均年龄 47 5岁 ;(2 )发生部位 :发生在子宫肌壁间 8例 ,发生在内膜层并向腔内突出 4例 ,其中 1例合并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 ,1例合并卵巢畸胎瘤。1 2 临床表现 :8例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月经过多 ,4例流淡黄色液…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细胞细胞周期素A(Cyclin A)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化疗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双参数标记法对45例临床胃肠道肿瘤标本Cyclin A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显色法(MTT法)检测该肿瘤标本对几种常用化疗药物单药和联合用药方案的敏感程度。结果Cyclin A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中对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5-FU+丝裂霉素(MMC)敏感的标本比例分别为76.9%、73.1%和84.6%;Cyclin A阴性表达的肿瘤细胞中相应的比例分别为15.8%、15.8%和10.5%,Cyclin A的表达与5-FU、DDP、5-FU+MMC的药物敏感性之间具有相关性(均P〈0.01)。Cyclin A的表达与泰素(Taxol)、替尼泊苷(VM-26)、MMC、5-FU+Taxol、5-FU+DDP药物敏感性未发现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Cyclin A的表达与某些肿瘤术后化疗方案的敏感程度显著相关,检测该指标对术后化疗药物和联合化疗方案选择可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10月来院检查并治疗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直肠功能障碍患者71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36)和参照组(n=35)。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肠道功能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77 0、4.921 5,P=0.000 0、0.000 0),且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1 8,P=0.000 0)。研究组的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便秘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64 4、33.056 1,P=0.000 0、0.000 0)。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7.22%,高于参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72 2,P=0.001 2)。结论: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来说,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极大地改善了患者肠道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