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9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烧伤后整形手术区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1988~1998年1590例伤后的整形手术,其中54例发生术区感染,感染率为3.5%,在统计的5项危险因素中,其中手术时间超过4h。手术前住院日超在和术区有残留创面和(或)术区瘢痕凹不平,还3项因素均可明显增加术感染的发生率。术前过早备皮是导致术区感染的可能因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术后术区感染的发生率似乎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后全身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肠道和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40 min 与再灌注72 h 动物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成 bFGF 治疗组,肝素生理盐水对照治疗组以及假手术组.用肝功能指标,血浆 TNFa 含量,组织细菌学定量以及病理学方法评价伤后不同时间的治疗效果.结果经 bFGF 治疗的大鼠伤6 h 与24 h 的肝功能损伤较对照明显减轻,血浆 TNFa 含量显著减少.脏器细菌培养以现经bFGF 治疗的大鼠,其肠道细菌迁移至肝脾与淋巴结的发生率较对照治疗组明显下降.结论 bFGF 能显著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注对肠道和肝形态与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 bFGF 的促分裂效应与非促分裂激素样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背部任意皮瓣(6.0cm×1.5cm)模型,于原位缝合后即刻在皮瓣下滴注bFGF。结果bFGF治疗组皮瓣坏死率明显降低;组织学检查发现,bFGF治疗组皮瓣下肉芽组织层明显增厚,并有大量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bFGF治疗组在皮瓣形成后第3,4和5天断蒂,其坏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局部应用bFGF可降低缺血皮瓣坏死率,并有利于皮瓣早期断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经负压封闭系统给药与常规负压封闭引流两种技术在治疗褥疮上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分别采用经负压封闭给药(给药组)技术治疗与常规封闭负压(VAC组)治疗49例褥疮患者(52处创面),随访时间6~12个月,详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创面变化情况,记录并比较治疗2周前后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发生的并发症等资料.将临床观察及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给药组与VAC组治疗前后14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2.8±1.9)%与(7.0±1.2)%,两组创面面积变化有统计学意义(t=13.453,P<0.001).给药组较常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更能促进创面愈合.(2)给药组与VAC组的愈合时间分别为(31.9±5.8)d与(57.9±17.1)d,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2,P<0.001).(3)给药组较VAC组相比并发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4,P=0.028).(4)给药组较VAC组细菌培养阳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8,P=0.030).结论 经负压封闭系统给药技术治疗褥疮能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和细菌污染,较常规封闭负压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MODS的早期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48例大面积烧伤后延迟复苏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评价改进休克复苏方案对延迟复苏后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防治效果.方法:1992年至1999年我科首诊收治的延迟复苏(伤后6h或6h后开始补液)病人48例,对比分析采用改进休克复苏方案治疗与未采用改进方案治疗患者脓毒症和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改进后的休克复苏方案包括:①Swan-Ganz导管监测下的快速有效复苏.②山莨菪碱的早期大量应用.③氧自由基清除剂VitC、VitE和甘露醇的大量使用.结果:1992年以后,使用新方案治疗显著缩短了休克纠正时间,提高了复苏成功率.抽样观察结果显示,新方案可显著提高胃粘膜pH值,降低血中丙二醛、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水平;从总的治疗效果来看,降低了患者脓毒症和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结论:改进的休克复苏方案提高了复苏效率,减轻了延迟复苏时缺血及重灌流造成的损害,进而有效降低了脓毒症和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严重烧伤糖尿病患者快速控制血糖的新方法。方法:近年来我科收治此类病人共19例,其中10例行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CSII组);另9例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II组),目标是将血糖基本控制在5~10mmol/L范围内。结果:CSII组与MSII组比较,前者血糖波动性小,低血糖发生率低,微粒皮存活率高,治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CSII法更有效控制严重烧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植皮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细菌内毒素(LPS)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γ-干扰素(IFN-γ)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增生性瘢痕患者的正常皮肤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分别用终浓度为0.005、0.010、0.050、0.100、0.500和1.000μg/ml的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刺激,传代至表型稳定(第8代)。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LPS刺激后8、24和γ2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和IFN-γ含量的变化。阴性对照为DMEM培养基;阳性对照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结果:随着LPS浓度的增加(0.005~0.100μg/ml),各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增加,而IFN-γ的含量降低,呈明显量一效依赖关系,在0.100μg/ml浓度时作用最为明显,TGF-β1、IFN-γ的含量与阳性对照相近(P〉0.05)。但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0.500μg/ml),这一作用开始下降,当刺激浓度达到(1.000μg/ml)时,则呈相反作用。结论:一定浓度的LPS刺激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并抑制IFN-γ的分泌,这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09年8月-2010年1月我科使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4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一直是烧伤工作者追求的两大目标。近 10年来 ,我们在积极防治并发症提高生存率的同时 ,注重了创面局部处理措施的改进 ,将国内外最新的创面修复观念和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 ,使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减轻了患者痛苦和家庭负担。1 病例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70年 1月~ 1999年12月我科治愈了大面积〔>30 %全身体表面积 (TBSA)〕烧伤患者 6 5 7例。其中男 5 42例 ,女 115例 ;年龄 14~ 5 5岁 ,平均 (2 4± 12 )岁 ;烧伤面积 30 %~ 10 0 % ,平均 (5 6 .2± 2 8.5 ) % TBSA。以 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