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调查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感染内科收治的24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6例发生院内感染,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率为34.7%(86/248),以呼吸道感染多见。患者年龄60岁以上、住院时间30d以上、侵入性操作、并发合并症等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49.6%比16.2%,57.4%比12.7%,54.9%比18.7%,51.3%比19.4%,均P〈0.05或P〈0.01)。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率较高,且常见多重耐药。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耐药率高,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V-DNA动态变化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3例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2组患者发病前、治疗初HBV-DNA及其变化等。结果发病前及治疗初期单一时间点HBV-DNA与预后关系不大(P〉0.05)。HBV-DNA升高或降低〉2log在存活组所占比率明显低于死亡组,HBV-DNA维持不变或变化〈2log存活组则明显高于死亡组,统计学分析表明上述改变模式在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明显下降或升高均不利于预后,而HBV-DNA维持不变或变化〈2log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As2O3诱导多药耐药人肝癌细胞Bel-7402/VCR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MTT法观察细胞生长和对VCR敏感性,应用形态学手段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As2O3对Bel-7402/VCR及Bel-7402细胞的生长抑制均呈明显的量效关系;Bel-7402/VCR及Bel-7402凋亡细胞百分比随着As2O3作用时间延长和作用浓度的增加明显增加;As2O3对Bel-7402/VCR及Bel-7402MDR1阳性表达率为81.6%和80.2%。结论As2O3在体外表现出较强的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肝纤维化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0例NAFL患者血清瘦素水平,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NAFL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对血清瘦素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AFL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轻、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依次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呈正相关。结论瘦素在NAFL发病中具有独立的致病作用,并可能是NAFL肝纤维化形成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热休克诱导人肝癌HepG22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P-糖蛋白(P-gp)随时间的表达规律,并研究应用槲皮素(Qu)对二表达的抑制效应。方法:(1)使用恒温水浴法42℃热休克HepG2细胞90min;(2)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热休克前,热休克后2,4,8,12,24h时HSP70和P-gp的表达规律,以及热休克前1h应用槲皮素在热后4h二的表达。结果:(1)42℃热休克诱导HepG2细胞,HSP70表达增多,“核内迁移”,阳性细胞数升高,4h达到最高(11.47%),较对照组(6.64%)升高近2倍(P<0.005),24h后回落到低值,细胞核内表达减少;P-gp阳性细胞数随HSP70升高后升高,12h达到最高值(96.31%),较对照组(33.95)升高近3倍(P<0.005),24h回落到低值,同时,细胞内低水平的HSP70表达在细胞质中,少部分在细胞核内。(2)热休克前应用槲皮素能有效抑制热2休克诱导HSP70和P-gp的过量表达,槲皮素并能有效抑制二内在表达,以100-200μmol/L Qu作用明显(P<0.005),呈浓度剂量效应。结论:(1)热休克可能诱导HepG2细胞HSP70和P-gp的过量表达,P-gp与HSP70具有相关关系;(2)槲皮素可能在转录水平上抑制HepG2细胞HSP70和P-gp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有关临床资料,探索自诉不明原因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在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自述不明原因感染患者256例,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实验室病原体检测以及心理测试量表等各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与人疱疹病毒的相关性.结果 256例患者,男性占86.72%,女性占13.28%;67.9%患者有高危性行为史、临床主诉多、并反复出现,仅37.1%患者有阳性体征,重要脏器功能无异常;仅4.3%的患者出现CD4+减少;全部患者HIV检测阴性;73.0%患者在多种标本中检出入疱疹病毒阳性;12例接受心理测试发现异常有9例.结论 患者无重要器官病变,可排除HIV感染,是否与人疱疹病毒感染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又称Castleman病,临床上极为罕见,容易误诊。我院近期收治1例,曾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和肝硬化腹水,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因右肘、腋、腹股沟肿物8个月于2004-02-16入院。患者于2003-06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肘、腋窝、腹股沟肿物,不影响活动,大小无明显变化,不疼痛,无发热。1周来,渐出现脸颊部和眼睑部水肿,遂到我院求治,拟诊“血管瘤”收入骨外科。发病以来,精神及食欲尚好,尿粪正常,消瘦约5kg。既往病史无特殊,家族史无特殊。无特殊接触史。入院查体:无发热,心肺未见异常。腹胀,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4…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17岁。因皮疹、发热2个月,皮肤巩膜黄染1个月,神志不清2d于2004-08-25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反复于左耳后、右颈部出现数粒肿大淋巴结,2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淋巴结炎”,经抗炎治疗后肿大淋巴结消退。于2个月前因“淋巴结炎”,注射“头孢克肟”后出现皮疹,先于双大腿  相似文献   
19.
戊型肝炎是经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HNANA),许多国家已有流行或散发的报道,为探讨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本文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来源于1992年12月~1994年12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病人共720例,均检测抗-HEV-IgM,按1990年5月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诊断,其中男性514例,女性206例,最大85岁,最小6岁,平均年龄42.2±18.0岁。1.2 方法1.2.1 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HEV-IgM,试剂盒由北京高达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实验操作及阳性判断参照说明书,阳性标本作重复试验,两…  相似文献   
20.
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隐性感染普遍存在,属于主动免疫范畴.隐性感染的流行病学意义是通过自然过程,让机体产生免疫保护、接种疫苗后的追加免疫、遏制传染病流行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