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应用Ilizarov技术进行肢体延长,探讨其对骨愈合过程中的影响。方法1991/1999年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肢体不等长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8~15岁,平均12.5岁。肢体短缩3~12cm,平均6cm,均采用改良干骺端皮质骨截骨术,术后7d开始延长,1mm/d,分2~4次完成。延长1周后拍X线片,了解截骨是否完全、截骨对位对线情况,如有轴向偏移等,随时调整。以后每3周拍X线片1次,了解延长情况,新骨形成情况,达到预期延长长度后停止延长,带外固定架至延长区获骨性愈合后去除外固定架。结果所有病例均达预期延长长度,延长2.0~14.5cm,平均7cm,胫骨延长3~12cm,股骨4~10cm,胫骨、股骨同时延长11.0~14.5cm,尺骨2.0~3.5cm,愈合指数25~43d/cm,平均31d/cm。结论Ilizarov延长技术合理,手术切口小,创伤小,骨膜剥离少,对局部血供破坏小,明显缩短了截骨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微波消毒对甲基丙烯酸树脂全口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制作20件上颌无牙颌丙烯酸树脂基托并定点,测量微波消毒前后标志点间距离.收集20例戴甲基丙烯酸树脂全口义齿患者,对上颌半口义齿进行微波消毒,消毒前后对义齿进行评分,请患者填写问卷调查表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微波消毒后,丙烯酸树脂基托尺寸稳定,基托光滑面近远中标志点间距离(t=-0.463,P=0.649)、基托光滑面颊舌向标志点间距离(t =0.650,P=0.523)消毒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波消毒前后,患者对义齿的各项满意率相同,语言功能、稳定性、咀嚼能力和舒适度满意率分别为90% (18/20)、80%(16/20)、85% (17/20)和95%(19/20);微波消毒前后对义齿的评分也无变化:60% (12/20)为3分,(6/20) 30%为2分,(2/20)10%为1分.结论 微波消毒对甲基丙烯酸树脂全口义齿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高温高压消毒对超硬石膏模型三维精度有无影响。方法:对30例患者制取藻酸盐印模,再用超硬石膏灌模,1h后脱模,静置24h定标志点。石膏模型扫描成数字模型后用测量软件进行标志点三维测量。测量后进行高温高压消毒。消毒后用同种方法测量标志点距离。最后用SPSS软件分析消毒前后数据。结果:高温高压消毒后对超硬石膏模型三维精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温高压消毒对超硬石膏模型三维精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存质量、开展科学有效的社区慢性心力衰竭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例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访谈归纳出6个主题:①患者对生存质量内涵的理解;②躯体症状;③自我管理能力;④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⑤家庭成员的支持程度;⑥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连续性。结论社区医务工作者应充分考虑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通过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与患者建立契约关系,为其提供专业、可及、连续的医疗服务,同时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双向转诊模式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有效提高双向转诊率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0月太原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患者家庭医生开具转诊单向其对口支援的三级医院上转的内科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取该社区无签约家庭医生由普通社区全科医生上转的内科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双向转诊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双向转诊的满意度,评价以家庭医生为纽带、实施双向转诊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对双向转诊的总体满意度高(t=11.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社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认可度与服务态度、药物使用的便利情况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医保因素、社区医疗环境的认可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双向转诊模式可提高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与服务态度的认可度,提高药物使用的便利度,为患者提供了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有利于双向转诊的实施;而进一步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是促进双向转诊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浆中内皮素-1(ET-1)浓度随静息心率(RHR)的变化情况,推测RHR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联性。方法将18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按RHR不同分为3组,即RHR1组(55/min≤RHR≤70/min)、RHR2组(71/min≤RHR≤80/min)、RHR3组(81/min≤RHR≤100/min)。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1浓度,同时生化检测血浆中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生化指标。结果随RHR的加快,收缩压(SBP)、ET-1浓度逐渐升高(P〈0.05或P〈0.01),Ccr逐渐下降(P〈0.05或P〈0.01)。SBP、ET-1及Ccr与RHR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2、0.605、-0.347。结论 RHR与血管内皮损伤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太原市某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医疗机构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设一般资料问卷、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问卷,对太原市某社区1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测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为39.13分±25.28分,与上海市普通门诊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相比,总体生存质量较低;社区心力衰竭患者中女性、性格不开朗、有家族史者、在职的患者,由配偶以外的子女或他人照顾者、运动量越少、用药种类越多,患者生存质量越差。结论太原市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较上海市普通门诊的心力衰竭患者低,其生存质量受性别、性格、家族史、照顾者、运动、用药种类、职业状况的影响,应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在社区开展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管理,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估家庭医生责任制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00例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诊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诊疗的同时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身体领域(14.24±9.33)分vs.(22.18±11.57)分,情绪领域(5.32±4.78)分vs.(8.66±6.82)分,综合生存质量(28.90±18.81)分vs.(44.70±23.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家庭医生责任制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分数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2003年我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表明35-74岁成年人中有400万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为0.9%,而北方地区人群患病率高达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