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3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目的研究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免疫抑制剂)在HLA配型部分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4例患者应用ALG20mg.kg-1,连用4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LG血药浓度,用3P97程序根据房室模型进行数据处理。结果AUC0-t为(1538.9±126.1)mg.h.L-1;Cmax为(369.8±21.0)mg.L-1,tmax为(4.5±0.4)d;t1/2β为(10.99±1.12)d;V/F(c)为(0.10±0.02)L.kg-1;CL(s)为(4.83±0.13)mL.d-1,ALG体内有效的血药浓度至少维持60天;ALG为超长半衰期药物,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含ALG总剂量80mg.kg-1预处理方案,临床有效并安全,适宜在HLA配型部分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22.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可造成诸多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后果, 严重影响移植疗效。近年来, 随着新的检测技术和抗病毒药物的出现, 中国在CMV感染的诊断、预防及治疗中均取得了较多进展。传统抗病毒药物能减少早期CMV疾病发生率, 但存在较强的毒性, 而免疫细胞, 尤其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控制CMV活化起重要作用。因此, 过继免疫疗法成为CMV感染防治的新思路。本文就异基因HSCT后CMV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监测、预防治疗、免疫探索以及过继免疫疗法进行中国经验的总结, 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3.
目的:评估恶性血液病儿童亲属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58例14岁及以下恶性血液病患儿诊断时均具有提示预后不良的遗传学或临床特征, 移植前重新定义高危组与标危组。分析其移植并发症规律及其疗效。结果: 58例患儿HLA-A、 B、 C和DR位点中2个位点配型不合7例(12.1%), 3个位点配型不合20例(34.5%), 4个位点配型不合31例(53.4%), 中位随访时间1 663 (752~2 664) d。 全部患儿获植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2~4度累计发生率为 (54.8±7.6)%, 3~4度发生率为 (11.4±4.8)%。慢性 GVHD 累计发生率为(45.6±7.8)%, 广泛型为 (19.6±6.5)%。38例患者存活, 其中33例患者无病存活(LFS)。2年实际总生存高危组和标危组分别为59.0%和78.9%, 3年预计LFS分别为(58.6±8.0)%和(68.4±10.7)%。结论: 体外非去T细胞亲属间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恶性血液病患儿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了解异基因造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的多发性浆膜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1月进行alloHSCT治疗的138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100 d后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中或大量的多浆膜腔积液且排除感染、肿瘤复发、药物等因素导敛的患者进行详细研究.结果 1385例患者中有911例患者诊断为cGVHD,其中局限型327例(35.8%),广泛型198例(21.7%).28例患者出现浆膜腔积液,感染导致的9例,低蛋白血症或肝硬化所致单纯腹腔积液6例;特发性或药物损害导致的单纯少量心包积液7例,复发所致2例.最终有4例患者符合入选条件.这4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接受了同胞相合移植.积液多为漏出液或介于渗漏之间,往往迁延反复,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cGVHD.小剂量激素治疗有一定疗效,目前均长期生存.结论移植中晚期后的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的多浆膜腔积液可以是cGVHD的一种少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微波烧结墨鱼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墨鱼骨微波烧结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根据图像计算总孔隙率及开孔率;进行XRD表征,细胞毒性实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活力及生长状态的观察,浸提液的成骨诱导培养实验。结果:微波烧结后墨鱼骨的有机质可被完全碳化,骨盐成分及适合发挥成骨效能的三维微孔结构得以保存,体外细胞培养无毒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其表面细胞黏附生长,其浸提液可显著促进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结论:微波烧结的墨鱼骨具有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一些重要特性如无细胞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表面活性及适合发挥成骨效能的多孔骨盐结构等;利用微波技术可完全碳化墨鱼骨有机质,灭活抗原性及灭菌可同时进行。因此,微波烧结的墨鱼骨具有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比较采用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方案及改良Bu/Cy+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进行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在预处理期间及移植后早期发生的相关毒性.方法 10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改良Bu/Cy方案者(A组)42例,应用改良Bu/Cy+ATG方案者(B组)58例,主要观察预处理期间及移植后早期出现的非感染性发热、腹泻、肝毒性、黏膜炎及血液系统毒性.结果 A、B两组发热发生率分别为4.8%和81.0%,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分别为59.5%和65.5%,胆红素升高发生率分别为16.7%和48.3%,腹泻发生率分别为59.5%和79.3%,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45.2%和37.9%.白细胞进入零期的中位时间分别为+3 d和-3 d;-10 d内需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比例分别为11.9%和32.8%,16.7%和82.8%.结论 含ATG的预处理方案组发热,腹泻,肝损害,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含ATG的预处理方案组,这种改变很可能与ATG相关.  相似文献   
127.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疗效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严重GVHD,可直接致患者死亡,也可能致患者死于大量免疫抑制剂引起的致命性感染,所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急性GVHD(aGVHD)可以减低移植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8.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CMV)血清学阴性供者对CMV血清学阳性患者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CMV血清学阴性供者(CMV IgG阴性)移植物的16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定义为CMV血清学阴性供者组(D -/R ...  相似文献   
129.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过程中患者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了解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临床特征,寻找有效防治措施,保护肠道菌群,减少细菌易位及感染的发生。对44例allo-HSCT后腹泻患者采用艰难梭菌毒素A&B检测试剂盒进行毒素检测,采用厌氧培养方法进行艰难梭菌的分离、鉴定。对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肠道微生态研究;采用光冈复合式法对目的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消化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4例腹泻患者中共检测出12例艰难梭菌阳性,阳性率为27.27%;CDAD的发生与使用抗生素或化疗药物有关;CDAD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肠杆菌等细菌数量明显下降;对CDAD用万古霉素、甲硝唑等药物并配合给予益生菌治疗效果好,但有一定复发率(16.67%)。结论:allo-HSCT并发CDAD与肠道微生态的改变有关,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扶植肠道菌群,这样的治疗有利于改善病情和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0.
亲缘与非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的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捐献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的健康亲缘供者及只捐献外周造血干细胞的非亲缘供者,在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的安全性方面进行比较。对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提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亲缘供者100例及2003年11月至2007年12月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北京管理中心登记的非血缘供者71例,在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采集后1、3、6个月及每年进行了评估。对血常规指标、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记录,并对随访期间的长期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亲缘供者提供的骨髓+外周血干细胞总MNC剂量为6.70(4.11—12.23)×10^8/kg,总CD34^+细胞剂量为3.40(1.61—13.57)×10^6/kg:非亲缘供者提供的外周血干细胞总MNC剂量为6.69(3.35-11.48)×10^8/kg,总CD34^+细胞剂量为3.50(1.15—11.60)×10^6/kg。动员时的常见副作用为骨痛,在亲缘供者的发生率为47%,在非亲缘供者的发生率为43.7%,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采集时的常见副作用为感觉异常(口唇和四肢),在亲缘供者的发生率为25%,在非亲缘供者的发生率为29.6%,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所有供者对副作用皆可耐受,没有供者因为不能耐受而中断采集。亲缘供者由于骨髓和外周血的采集,其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亲缘供者[(125.8±20.2)g/L vs(143.2±20.1)g/L](P〈0.05)。非亲缘供者由于外周干细胞采集多为2次,其血小板计数低于亲缘供者[(126.2±57.2)×10^9/L vs(162.4±72.9)×10^9/L](P〈0.05)。在长期随访中,亲缘供者与非亲缘供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长期的不良反应,健康状况良好。结论:亲缘与非亲缘供者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都是安全可行的。术前进行完备的检查,术中仔细操作、严密观察,及术后长期随访对于供者的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