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3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39篇 |
内科学 | 33篇 |
综合类 | 54篇 |
预防医学 | 33篇 |
药学 | 21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71.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在冠状动脉疾病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 血小板膜表面的糖蛋白受体分两类,即整合素类和非整合素类。整合素类糖蛋白受体由(和(两个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有其独立的基因编码,两者于巨核细胞组合成一个功能单位,参与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参与血小板聚集的糖蛋白受体只有GPⅡb/Ⅲa(α_2bβ_3),存在于血小板膜表面,在血小板激活时大量表达,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玻联蛋白(vitronetin)受体(α_vβ_3)存在于内皮细胞、破骨细胞、血小板等,参与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和血管再狭窄的形成有关(表1)。 相似文献
72.
1.临床资料 男,62岁,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置放,术后服用噻氯匹定(杭州赛诺菲有限责任公司)250mg,bid,辛伐他汀(杭州默沙东有限责任公司)20mg,qd,美托洛尔25mg,bid,阿司匹林60mg,qd。10天后患者出现轻度的食欲不振、恶心、尿黄,遂自行停药,14 相似文献
7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分型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1引言以往认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及猝死的一组病症(图1)。总体上,由不稳定型心绞痛到无Q波心肌梗死,再到Q波心肌梗死,病情越来越重,预后越来越差。图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旧分型2旧分型的缺陷事实上,从不稳定型心绞痛到急性无Q波心肌梗死或急性Q波心肌梗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它们的病理生理基础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但在心肌酶出现增高之前,我们无法区别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另一方面,不稳定型心… 相似文献
74.
75.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和血栓复发 ,还要平衡其带来的风险 ,即出血的危险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着眼于调节凝血活性和预防静脉淤积两方面。一旦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成立 ,连续静脉肝素或皮下低分子肝素每日 2次 ,持续约1周 (5~ 1 0日 ) ,在开始肝素治疗后的 2 4~ 4 8小时内口服华法令至少 3个月 ,和弹力袜的应用是深静脉血栓形成标准的治疗方法。5 .1 肝素 一般的用法是肝素 50 0 0U静脉注射 ,然后持续静点 1 0 0 0U/h ,维持APTT于正常的 1 5~ 2 0倍 ,约为 50~ 75秒 ,2 4小时内同… 相似文献
76.
肺栓塞是血栓性或者其他性质的栓子 (如气体、羊水、脂肪 ) ,顺血流堵塞肺动脉的结果。绝大多数肺栓塞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 ,可将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 (VTE)。不能将肺栓塞称为肺梗塞或者肺梗死 ,因为肺梗死是肺组织因缺血发生坏死的结果。肺组织存在双重血液供应 ,除肺动脉外 ,还有支气管动脉供血 ,如果病人原来不存在心、肺疾病 ,单纯肺栓塞很少发生肺梗死。1 肺栓塞的发病率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 ,在欧美国家 ,死亡率一度在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 ,列第三位。国内的资料显示 … 相似文献
77.
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文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准则 总被引:172,自引:4,他引:172
为了合理应用心肌损伤标志物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专家小组制订了“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准则”草案。该草案刊登在CLInet网站上 ,并通过其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临床专家和检验工作者的意见 ,作为修改和完善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和中华心血管杂志 2 0 0 1年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急性心肌梗死学术研讨会” ,会议中对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进行了讨论。此次修改时也充分考虑了会议中的建议。本应用准则是在充分考虑所有上述意见并经多次修改后定稿。此准则已经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的专家组会议讨论并… 相似文献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