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 对32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中所见、组织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显微手术治疗技巧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影像学中肿瘤呈三种类型,即囊性伴壁结节型(20例,62.5%)、假囊性伴壁结节型(10例,31.3%)和实质型(2例)。术中见肿瘤无包膜或有假包膜,大多与周围组织间有相对清楚的界限。镜下为双极毛发样或纤维状细胞,伴有Rosenthal纤维。肿瘤全切除28例,大部切除4例。结论 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有比较典型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显微手术全切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2.
耳后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73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7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为全麻下行乳突内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分离责任血管。结果:责任血管依次为小脑上动脉49例,基底动脉6例,岩静脉6例及小脑前下动脉3例,联合性责任血管9例;术后随访1-45个月,1例无效,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肺部感染,余70例疼痛完全消失。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副反应小等优点,尤其对于药物难治性三叉神经痛宜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颅内囊性病变的神经内窥镜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对20例透明隔囊肿行囊肿-侧脑室造瘘;19例蛛网膜囊肿行囊种-脑池、脑室造瘘;4例脑实质内囊肿行囊肿-脑室造瘘;1例第三脑室囊肿行囊肿大部切除.结果44例中41例(93.2%)有效,3例无效.3例术后出现少量硬膜下出血,1例出现单侧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结论颅内囊性病变是神经内窥镜手术较好的适应证,对于有症状的颅内囊性病变应首选内窥镜治疗.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对应的手术策略.方法选择21例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患者,根据头颅CT中肿瘤的特征分为囊肿结节型、囊肿型和实体型;根据肿瘤与四脑室的关系,分为脑室沟通型和非脑室沟通型.依CT及手术中所见行肿瘤切除.结果21例中非脑室沟通型7例、脑室沟通型3例行囊壁及结节全切除;非脑室沟通型5例、脑室沟通型5例行瘤结节全切和囊壁部分切除.囊肿型1例未能找到瘤结节而以后复发.结论术前影像学对肿瘤的切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分型而采取的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对迟发特发性中脑导水管狭窄(Late-onset idiopathic aqueduct stenosis,LIAS)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5例LIAS患者,在神经内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并利用MRI、临床症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分析,了解LIA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神经内镜治疗效果.结果 15例LIAS患者术前MRI均有可见的中脑导水管狭窄或梗阻,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扩大,脑组织相对萎缩,无室管膜下渗出;术后3个月MRI显示第三脑室底造瘘口通畅,脑室缩小.MoCA、临床症状评估显示术后3个月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所有病人利用Odom评价标准进行调查,显示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度高.结论 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可明显改善LIAS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注意不应该把此类患者定义为静止性脑积水进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6.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大型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大型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和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经支架辅助进行栓塞的大型颅内动脉瘤13例.动脉瘤位置:后交通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2例.结果 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其中致密填塞9例,部分致密填塞4例,术后肢体出现偏瘫1例.本组有10例栓塞后3 ~17个月后进行造影随访,动脉瘤复发3例,2例给予补充填塞治疗,1例继续观察.结论 支架辅助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大型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优点,经验丰富的操作医师可将并发症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提高斜坡区肿瘤的全切率,降低并发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 总结一组32例斜坡区肿瘤的主要临床症状,术前检查,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MRI作为术前诊断及设计手术入路的主要依据。按肿瘤中心部位不同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手术。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全切率78.1%。术后常见合并症为不同程度的颅神经受损。结论 斜坡区肿瘤以良性为主,占81%以上,选择适当入路手术切除肿瘤能达到满意效果。胆脂瘤手术时辅以神经内镜有助于在切除肿瘤同时减少牵拉脑组织,从而减轻不必要的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8.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两种备皮方法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术日剃除切口周围约3cm范围头发,对照组常规于术前1d剃除病人全部头发。结果观察组病人头皮损伤、备皮所需时间、疼痛不适感及负性心理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两组颅内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提示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术日局部小范围剃毛备皮法优于开颅手术的常规备皮法。  相似文献   
49.
单鼻孔直入经筛骨垂直板后段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推广单鼻孔直入经筛骨垂直板后段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探讨该术式的优越性。方法 2001年10月以来对43例垂体腺瘤采用单鼻孔直入经筛骨垂直板后段经蝶入路手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周。随访3~25个月。MR复查示肿瘤全切除32例,近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2例。有内分泌症状的37例中.10例恢复正常,15例改善,12例同术前。结论 单鼻孔直入经筛骨垂直板后段经蝶手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鼻腔的自然间隙,入路直接.手术时间短.创伤轻微.并发症较少.是目前最为理想的经蝶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总结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7年 1月~ 2 0 0 3年 2月对 178例动脉瘤采用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 ,其中 43例采用机械式可脱弹簧圈 (MDS)栓塞治疗 ,13 5例采用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结果 以 MDS栓塞组的 43例动脉瘤中 ,栓塞程度 10 0 %者 3 5例 (81% ) ;栓塞 90 %以上者 6例(14 % ) ;栓塞 90 %以下者 2例 (5% ) ,有 4例有弹簧圈短尾停留在载瘤动脉内 1~ 2 mm ,没出现临床症状。以 GDC栓塞组的 13 5例中 ,栓塞 10 0 % 12 6例 (93 % ) ;栓塞 90 %以上 8例 (6% ) ;栓塞 90 %以下 1例 (0 .7% )。全组手术死亡6例 (3 % ) ,术中出血 6例。 MDS组有 11例动脉瘤在栓塞后 3~ 3 2个月进行造影随访 ,其中 1例动脉瘤稍微变大 ,2例钨丝弹簧圈出现腐蚀溶解 ,动脉瘤复发 ,行再次栓塞。 GDC组有 15例栓塞后 6~ 17个月进行造影随访 ,均无变化。结论  MDS和 GDC都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有效材料。GDC因其顺应性、可控性好 ,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 ,效果好 ,是目前最主要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