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神经内窥镜治疗脑积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在脑积水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单独或辅助手术。对123例脑积水患者根据其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58例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行内窥镜下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28交通性脑积水行脉络丛凝固术;8例单侧脑室积水行透明隔穿通术;14例丘脑肿瘤合并双侧室间孔堵塞性脑积水行透明隔穿通,肿瘤活检并内窥镜引导下放置V-P分流管;15例,进展迅速的交通性脑积水行内窥镜引导放置V-P分流管的颅内端。结果:随访3-36个月。123例中108例(88%)有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内窥镜用于脑积水的治疗,明显改善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可使部分患者免除体内置管,对分隔型及其他类型脑积水,内窥镜应作为术中重要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2.
神经内镜辅助的中后颅窝胆脂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的中后颅窝胆脂瘤手术治疗效果及技巧。方法 根据瘤体部位分别采用颞下入路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神经内镜的辅助下,对同时跨越中后颅窝的15例胆脂瘤施行手术治疗。结果 瘤体全切率100%;颞下入路1例术后出现滑车神经受损表现,1例动眼神经不完全性麻痹;枕下入路中1例因脑干水肿而昏迷,轻度面瘫1例;无死亡及无菌性脑膜炎病例。结论 在神经内镜辅助下,中后颅窝胆脂瘤的显微手术可增加全切率,减少对脑士,各脑神经的牵拉和重要血管的损伤,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3.
一氧化氮与脑胶质瘤血管形成、瘤周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脑胶质瘤血管形成、瘤周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胶质瘤和对照组标本中诱导型NO合酶(iNOS)和Ⅷ因子相关抗原,MRI判断瘤周水肿的程度。结果①iNOS阴性组微血管密度为(22.4±12.6)个/视野,iNOS阳性组为(36.9±22.2)个/视野,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iNOS阳性组与阴性组水肿指数比较,前者明显大于后者(P<0.05);③胶质瘤iNOS的半定量计分与瘤周水肿体积作等级相关分析,二者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结论NO参与了胶质瘤的血管形成和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与肿瘤的生长、进展密切相关,iNOS与微血管密度及水肿指数的结合有利于临床对胶质瘤转归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4.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血管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经病理或头颅MRI诊断 .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治疗.15例于栓塞后3 d内行手术切除,1例进行观察.结果:16例病变均位于后颅窝.脑血管造影提示单纯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的3例,由双侧小脑上动脉供血的4例,由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等多条供血的9例.单纯应用电解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3例,单纯应用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5例,二者联合应用栓塞者8例.15例病灶显微镜下全切,术中平均出血(350±60)mL.1例因肿瘤体积缩小及瘤体坏死,进行观察随访.结论:血管母细胞瘤主要由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单独或联合供血.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手术安全性.单纯栓塞治疗有可能成为血管母细胞瘤治疗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为指导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6年以来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行微血管减压术的3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一般资料、责任血管和手术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0例病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6~59岁(平均51.1岁).发病率右侧:左侧=1.18:1.总计39条责任血管中,动脉接触25条,动脉压迫6条,静脉接触与压迫8条.2条责任血管者9例(30%),小脑前下动脉16例次.小脑后下动脉10例次,椎动脉压迫3例次,基底动脉压迫2例次,静脉压迫者8例次.随访时间1月至2年.28例术后1月内症状完全消失(93.3%),另2例术后症状改善,需结合药物控制(6.7%),其中1例术后3月症状消失,无需服用药物.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性血管接触是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主要发病原因,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是其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6.
背景与目的:松果体区肿瘤的位置深在,毗邻重要的结构,病理类型丰富,故其诊断及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最富挑战和争议的领域。本研究总结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松果体区肿瘤的疗效,评价神经内镜在诊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53例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松果体区肿瘤患者应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加肿瘤活检术,在解决脑积水同时明确肿瘤病理性质,其后给予综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梗阻性脑积水均解除,51例获病理结果。结论:在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松果体区肿瘤的初期治疗中,神经内镜是一种有效的诊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7.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根治颅咽管瘤的方法。方法;采用臀点入路在显微镜下对34例不同类型的管瘤行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4例。死亡3例。随访1~43个月,能参加工作和学习者25例,生活需人照者6例。结论:翼点入路能达到绝大部分肿瘤的良好显露和全切除,可作为大部分颅咽管瘤手术的首选入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对比研究容积重建成像三维CT血管造影与三维DSA(3D-DS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1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先采用采用GE公司的Light Speed Plus 64排容积螺旋CT机获得原始图像,采用容积重建成像技术(VR)进行三维重建.并辅助运用多轴面重建(MPR),然后再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并行3D-DSA成像.结果 本组1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断为颅内微小动脉瘤11例,均经开颅手术证实;其中CTA诊断11例,3D-DSA诊断10例.容积重建成像CTA清晰显示颅内微小动脉瘤、载瘤动脉、动脉瘤的形状和大小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与3D-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容积重建成像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方法,为急症手术提供了详实的影像学资料,可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9.
蛇毒解聚素在裸鼠胶质瘤间质化疗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裸小鼠皮下人脑胶质瘤模型,研究蛇毒解聚素(contortrostatin)抑制U87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裸鼠30只,接种U87胶质瘤细胞成功后随机分成两组,接种后肿瘤长至直径约1 cm大小时开始间质内注射给药.蛇毒解聚素按40μg/d给药,持续3周.观察两组肿瘤抑瘤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的微血管计数(MVD),以及VEGF.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蛇毒解聚素组均能抑制肿瘤生长(P<0.01),其体积抑瘤率为50%;蛇毒解聚素能明显降低肿瘤MVD并下调移植瘤组织中VEGF的蛋白表达.结论:蛇毒解聚素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抑制U87裸鼠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脑脊液可溶性Fas(s Fas)、Fas配体(s Fas 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慢性脑积水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给118例a SAH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间点行腰穿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脊液s Fas、s Fas L浓度。另选取12例发热颅内感染待排患者为对照组。在发病后3个月时,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a SAH患者的预后。对a SAH组发生脑积水与无脑积水患者,以及不同预后患者之间的脑脊液s Fas、s Fas L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a SAH组患者中发生慢性脑积水24例(20%)。a SAH组患者发病后各时间点脑脊液s Fas、Fas L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脑积水组发病后第7~9 d的脑脊液s Fas及第10~12 d的s Fas L浓度显著高于无脑积水组(均P0.05)。重度残疾组和植物生存组脑脊液s Fas、s Fas L浓度均显著高于恢复良好组和轻度残疾组(均P0.05);植物生存组脑脊液s Fas L浓度还显著高于重度残疾组(P0.05)。结论 a SAH患者发病后脑脊液s Fas、s Fas L水平明显增高;其水平变化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关系不大,但与患者的预后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