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目的评价电子矩阵时间-空间相关成像(eSTIC)技术显示胎儿心脏诊断切面是否较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具有优势。 方法2019年1月至6月在绍兴市妇女儿童医院超声科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中,随机选择四腔心观上脊柱在5点至7点的18~24周正常胎儿64例。分别应用电子矩阵容积探头、传统机械容积探头采集同一胎儿心脏容积数据,存盘并脱机分析。应用正交三平面模式、断层超声显像模式显示胎儿心脏8个诊断切面:标准四腔心观、左心室流出道观、右心室流出道观、三血管-气管观、腹部横切观、动脉导管弓长轴观、主动脉弓长轴观、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观。将各个切面观重建图像的质量分为优、一般、差三级,质量为优、一般定义为合格,质量差定义为不合格。应用配对χ2检验对比2种方法显示心脏各诊断切面的合格率,应用配对秩和检验对比2种方法获得的心脏各诊断切面的成像质量的差异。 结果2种技术均采集容积数据64个,采集成功率均为100%。eSTIC、STIC对于标准四腔心观、左心室流出道观、右心室流出道观、三血管-气管观、腹部横切观的显示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对于动脉导管弓长轴观、主动脉弓长轴观、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观,eSTIC显示合格率均优于STIC(均为93.8% vs 7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均=11.925,P均=0.001)。eSTIC所有诊断切面重建图像的质量均优于ST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eSTIC能显著提高胎儿心脏诊断切面重建图像的成像质量。与STIC相比,eSTIC对胎儿心脏纵向诊断切面的显示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胎儿期肺动脉狭窄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所有受检胎儿均进行四腔心切面及左右流出道切面扫查,并对发现的8例肺动脉狭窄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产前超声诊断肺动脉狭窄8例,均经胎儿超声心动图复查,并引产证实,其中伴房间隔缺损3例,伴室间隔缺损2例。结论本结果显示胎儿产前超声行四腔心切面及左右流出道切面扫查对胎儿肺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在孕18-24周进行产前超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与处理。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动态正交三平面(Multi-planar,MP)分析法在胎儿心脏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STIC对156例孕20~38w的正常胎儿进行心脏三维数据的采集,采用正交三平面模式,在四腔心切面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切割面和正交点位置,显示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并与直接采集的二维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应用动态正交三平面法,左室流出道切面的显示成功率为100%,右室流出道的显示成功率为94.9%(148/156)。其图像质量与直接采集的二维图像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动态正交三平面法能够显示胎儿心室流出道切面,使心脏大动脉连接部的显示更加定量和步骤化,减少了对操作者技术水平的依赖,对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GE-730型专家版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并进行三维立体成像。结果: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48例,46例经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95.8%。结论: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能清晰并直观显示子宫和宫腔内病灶的立体结构,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可靠方法,若结合CDFI将更有利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  相似文献   
85.
宫内外同时妊娠是指宫腔内妊娠与异位妊娠同时存在的一种病理妊娠性疾病,有可能是双卵双胎一次受孕,也有可能是先后两次受孕因孕卵着床部位不同而造成宫内外妊娠同时存在.其发生率极低,但由于是宫内外合并妊娠,极易发生漏诊误诊.现对2004 年1 月至2009 年12 月本院诊治的宫内外同时妊娠患者9 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6.
新生儿肾上腺出血是一种新生儿期少见疾病,尸检其发现率为0.05%~0.14%[1]。多在出生后被诊断,产前诊断鲜有发现。其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贫血及黄疸。腹部超声检查能早期诊断肾上腺出血[2]。现对2004年6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例肾上腺出血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4年6月~2009年12月经我院行常规及系统产科超声诊断为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4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3例胎儿心脏内多发、大小不一强回声光团,附着于室间隔、左右心室乳头肌及腱索,边界清晰,无活动性,1例为左室内近二尖瓣环处单发强回声光团,彩色多普勒均未探及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M型均未提示心功能明显改变。结论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胎儿心脏横纹肌瘤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胎儿期Fallot四联症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所有受检胎儿均进行四腔心切面及左右流出道切面进行扫查,并对其发现的16例Fallot四联症的超声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产前超声诊断Fallot四联症16例,均经胎儿超声心动图复查,并引产证实。其中一例早期漏诊,后于妊娠28周纠正诊断。结论本资料结果显示,产前超声可准确地检测诊断法洛四联症,但在检查中需注意超声切面及诊断时间过晚问题。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超声在早孕期经腹徒手绒毛取材中的引导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对87例早孕期的孕妇行超声引导下经腹绒毛取材(TA—CVS),着重在术前观察胎盘附着的位置,尽量选择绒毛分布范围较宽处同时也是和进针方向平行时作为穿刺点。术中实时引导穿刺针路径并抽吸绒毛,术后观察胎心搏动及胎盘部位有无血肿等情况。结果 87例行TA—CVS的孕妇平均取材孕周为12.26周,穿刺成功率97.65%,穿刺相关并发症无,发现异常核型4例。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经腹徒手CVS,可实时观察取材路径并避开羊膜腔、肠管、周围大血管等重要脏器,穿刺成功率高,不失为一项安全可行的进行早孕期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右室双出口的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检查胎儿心脏大血管有无异常。结果胎儿右室双出口15例,均伴发室间隔缺损,其中10例伴发室间隔缺损以外的其他心脏畸形,1例伴发心外畸形。发现异常者均经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并经胎儿染色体检查发现异常3例。结论胎儿右室双出口即为复杂性的大动脉畸形,超声可观察大动脉与心室的连接关系、血管的排列、主肺动脉的比例等有无异常改变,可作为诊断胎儿右室流出道病变的最佳方法,值得在产前应用并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