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术后长期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术后长期卧床的高龄病人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值得临床重视。我院 1994~ 2 0 0 2年对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病例采用预防措施 ,与早期 ( 1986~1993年 )病例相比 ,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4年以后采用预防措施病人 71例 (预防组 ) ,年龄70~ 83岁。术后卧床时间 7~ 2 2天 ,平均 10 4天。 1994年以前病人 71例 (对照组 ) ,年龄 70~ 88岁 ,平均 76 3岁。术后卧床时间 7~ 2 5天 ,平均 12 7天。两组病例年龄、性别、原发病及治疗术式、并存症差异均无显著性 ,有可比性。预防措施 :( 1)定时翻身、…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对恶性转化的CCL13/HBx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转移潜能的抑制效应.方法 采脂质体法将pcDNA3.1-HBx质粒转入CCL13细胞,将CCL13/HBx细胞分别在普通条件下培养或与干扰素-α共培养,采用绘制生长曲线、平板集落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体外侵袭力、体内裸鼠成瘤实验分别检测CCL13/HBx、INF-α-CCL13/HBx、CCL13/PcDNA3.1细胞在体内、体外的生长及运动迁移能力的差异.结果 pcDNA3.1-HBx质粒转染CCL13细胞后在该细胞中稳定表达,CCL13/HBx细胞生长明显快于INF-α-CCL13/HBx和CCL13/PcDNA3.1细胞,克隆生成率明显增高(31.2%比10.8%比12.4%,P<0.05),划痕愈合能力明显增强,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明显增多[(41.6±3.1)/HP比(7.4±1.2)/HP比(9.2±1.6)/HP,P<0.05].干扰素-α治疗组CCL13/HBx细胞裸鼠皮下成瘤体积减小[(2.4±0.2)cm3比(4.2±0.3)cm3,P<0.05].结论 CCL13/HBx细胞较CCL13/pcDNA3.1细胞具有更强的生长和侵袭转移潜能,干扰素-α能明显抑制HBx蛋白所诱导的细胞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53.
临床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51.3岁。肿瘤部位:胃窦部18例,胃体小弯侧11例,大弯侧3例。临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19例,Ⅲ期6例。病理诊断:未分化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20例,高分化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4...  相似文献   
54.
用电视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70例,其中3例行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15~18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72.1min。术后发生皮下气肿3例,高碳酸血症10例,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95.7%,并发症率1.8%。术后住院2~15天,平均7.8天。大部分病人术后1~2周可恢复正常工作。认为电视腹腔镜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必须严格选择其适应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褚光平  朱其一 《医学综述》2007,13(19):1451-1453
对肝胆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及基因突变特点进行综述,了解这两种疾病的家族遗传规律。肿瘤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但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家族成员之间未发现明显的家族遗传关系,单纯的家族遗传因素在胆管癌的发病当中影响并不大。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其一级亲属中合并乙肝(尤其合并小三阳)和肝硬化的男性成员,应列为原发性肝癌发病的极高危人群,必须严密观察,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手术切除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6.
小儿肝母细胞瘤并不少见,但巨大肝母细胞瘤罕见,而且由于肿瘤巨大,往往邻近重要血管,或者占据大部分肝脏,正常肝组织过少,患儿对麻醉及失血的耐受力差,手术风险大,能手术切除者不多。现将我院成功切除的1例小儿巨大肝母细胞瘤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女,5岁。因“右上腹痛、发热1d”入院。患儿2d前自觉右肩背部不适,不影响正常生活而未予注意,1d前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胀痛,向右肩背部放射,无阵发性加剧,伴发热,体温38~39℃,无寒战,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皮肤、巩膜黄染,自觉乏力、食欲减退,以“肝占位并感染”收入院。既往史及家族史…  相似文献   
57.
shRNA/mrp1表达载体构建及其体外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构建shRNA/mrp1的质粒表达载体并验证其体外表达效率.方法 根据业已筛选出的mrp1基因RNAi靶序列,按照pSUPER的设计要求合成64 bp的寡核苷酸序列,将其退火后形成双链并用双酶切法克隆到pSUPER得到质粒pSUPER-shRNA/mrp1,转染感受态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经测序证实后扩增培养并以去内毒素试剂盒提取,然后转染HepG2/mrp1细胞,阴性载体为对照组,Real-time PCR、流式细胞术检测mrp1基因mRNA、MRP1表达、细胞耐药性等功能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质粒载体pSUPER-shRNA/mrp1,经基因测序证实靶序列插入正确;HepG_2/mrp1组Ct值较GAPDH增加5.61,HepG_2/mrp1-si组Ct值比GAPDH升高11.35,mrp1基因的表达水平是耐药株HepG_2/mrp1的179分之一;实验组HepG_2/mrp1细胞和阴性对照组HepG_2/mrp1细胞的MRP表达率分别为11.2%和97.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敏感试验显示HepG_2/mrp1细胞耐药倍数从45.0下降到1.2,相对逆转效率99.62%;细胞内DNR累积量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78.58%vs 38.44%,P<0.05).结论 成功构建质粒载体pSUPER-shRNA/mrp1,在HepG2/mrp1内稳定表达,逆转其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