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研究HBV前C/BCP区基因变异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HBV核心抗原表位肽core18-27,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CFC)分析法检测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特异性CTL,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54例CHB患者中G1896A突变毒株21例,占38.9%;1762/1764位核苷酸联合突变26例,占48.1%;3位点同时突变毒株13例,占24.1%.3种变异株体外HBV核心抗原表位肽core18-27刺激后,特异性CTL水平[(0.41±0.09)%、(0.36±0.08)%、(0.48±0.08)%]显著高于野毒株[(0.11±0.06)%,P<0.05].结论 G1896A变异及1762/1764位核苷酸联合突变能显著增强特异性CTL水平,在CHB患者病情活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变化。方法随机选择30例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两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周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变化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的浓度对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预后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TNF-α、IFN-γ 、IL-10、IL-12、IL-18的影响.方法:将60例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拉米夫定0.1/次,1次/d;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次,1次/d,另选用甘草酸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苦黄注射液等.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再加用艾康注射液40mg加入25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两周.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两周时采集外周静脉血,用ELASA法检测两组患者TNF-α、IFN-γ 、IL-10、IL-12、IL-18水平,比较这些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TNF-α水平治疗后一过性上升然后下降;IL-10于治疗后持续下降;IFN-γ、IL-12、IL-18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可以促进Th1应答,促进炎症吸收,促进病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TB)ATP结合区外排泵基因Rv1217c-Rv1218c的表达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联合或单一耐药,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至少有一种以上耐药的MTB菌株24株和对上述4种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均敏感的菌株10株(全敏感组).提取菌株RNA,反转录,实时RT-PCR方法检测ATP结合区外排泵基因Rv1217c、Rv1218c的表达量,采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外排泵基因表达量在不同菌株耐药表型中的差异.结果 与全敏感组(0.42±0.31)比较,Rv1217c基因表达量在耐利福平组(2.13±1.89,t=3.44,P<0.01)、耐异烟肼组(1.84±1.86,t=3.16,P<0.01)、耐链霉素组(1.86±1.96,t=2.78,P<0.05)和耐乙胺丁醇组(3.36±2.35,t=3.04,P<0.05)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全敏感组(0.65±0.42)比较,Rv1218c基因表达量在耐利福平组(2.54±1.84,t=3.82,P<0.01)、耐异烟肼组(2.34±1.84,t=3.72,P<0.01)、耐链霉素组(2.15±1.86,t=3.01,P <0.01)和耐乙胺丁醇组(3.78±1.78,t=4.22,P<0.01)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耐多药组Rv1217c、Rv1218c基因表达量为2.74±2.07和3.33±1.77,高于多耐药组的0.79±0.47和1.03±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5;t=3.8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v1217c基因高表达与利福平耐药呈正相关,但与Rv1218c基因高表达呈负相关(P<0.01);Rv1217c基因高表达与异烟肼耐药呈负相关,但与Rv1218c基因高表达呈正相关(P<0.01);两基因高表达与乙胺丁醇耐药均呈正相关(P<0.01);两基因高表达与耐多药呈正相关(P<0.01).链霉素耐药与两基因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 ATP结合区外排泵基因Rv1217c-Rv1218c表达量与MTB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有关,表达增高可能是耐多药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转归。方法对52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肝活检及血清学检查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5年间,52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12例出现临床显性发病,约占总数的23.1%。其中13例行2次肝活检,原肝组织正常者几年内相对稳定,病理很少变化,原有病理改变者不易恢复。HBsAg年转阴率为1.2%。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极大多数有异常,临床是否发病与肝脏炎症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L-2、IL-6、LPS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使用普通保肝治疗,血必净组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检测血必净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IL-2、IL-6、内毒素及肝功能、PTA的变化。结果二组患者IL-2、IL-6均于治疗后第五天上升然后下降,血必净组IL-2、IL-6在第五天的峰值及第十天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LPS治疗后均下降,第十天时血必净组LP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组患者肝功能的损伤较对照组更快改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拮抗内毒素,更好的保护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8.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疗效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EG-IFNα-2b治疗前后丙肝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自然杀伤(NK)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变化;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IL-2、IL-6、IL-10的变化。结果应答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NK细胞、CTL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周后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比较,CD3+、CD4+、NK细胞、CD4+/CD8+及IFN-γ、IL-2水平均显著升高,而CD8+、CTL及IL-6、IL-10水平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b治疗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通过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CTL及血清IFN-γ、IL-2、IL-6、IL-10的变化,可以预测患者干扰素治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在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血清AFU活力测定采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生物技术中心提供的试剂盒。选择临床资料齐全的265例住院病历,按照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慢性肝炎147例,肝硬化72例,重型肝炎46例。结果:在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三组AFU的活力变化有所不同,肝硬化与重型肝组病情变化和病死率与AFU活性变化关系呈现明显的相关性,AFU升高显著者病情重、预后差。结论:本研究表明在非癌性肝脏损害程度与AFU酶活性有密切关系,AFU酶活性的检测可能成为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0.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50例乙肝患者和30名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3 CD8 )、NK细胞,免疫散射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变化.结果表明各临床类型乙肝患者NK细胞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外周血CD3 CD4 、CD3 CD8 T细胞均下降,其中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3 CD8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P>0.05);各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认为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的检测对乙肝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着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