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52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6篇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1.
目的报告临床较为少见的因指深屈肌腱粘连引起症状类似于轻度缺血性肌挛缩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5例指深屈肌腱粘连致屈指畸形的患者,术中探查前臂深、浅层屈肌群未见变性、挛缩,而深层屈肌肌腱和肌腹交界处与骨及筋膜相互粘连形成纤维束带。2例行3~5指指深屈肌松解、束带切除术,2例行指深屈肌自身延长,1例行指浅屈肌移位代指深屈肌术。结果术后随访6~21个月,疗效明显,手功能评定:优(S4M5)4例,可(S2M3)1例。结论指深屈肌腱粘连引起的假性缺血性肌挛缩因与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相鉴别,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明显改善手功能。  相似文献   
72.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thase,NOS)作用下氧化产生的一种小分子自由基气体.由于其分子量小,脂溶性及化学性质活泼,因而极易透过生物膜,是细胞间、细胞内的重要信使分子.由于其合成易于调节,作为高级生物体,调节的有效信号在循环、呼吸、消化及内分泌代谢等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的研究发现,NO-NOS系统对骨折愈合起重要作用.本文就NO-NOS系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3.
裴福兴 《四川医学》2002,23(8):771-771
关节外科兴起于50年代,80年代后迅速成为骨科主要的亚专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关节伤病的谱系发生明显变化,交通事故、工业外伤和运动损伤大量增加,由于人口老龄化,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日益增加,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关节镜微创技术也已成为骨科创伤和运动医学必不可少的诊治手段.通过外科手段和相关技术,清除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病变、修复骨、软骨和软组织损伤.矫正关节畸形,减轻或消除疼痛,重建关节的解剖结构和恢复关节功能成为关节外科发展的必然使命.  相似文献   
74.
永年  裴福兴 《健康世界》2004,(11):85-96
希腊神话里的斯芬克斯之谜:“今有一物,先是四足,后是两足,最后三足,这是何物?”俄狄浦斯猜出是人,。这是一个苦涩的谜语,仿佛人终究难逃“三足”的宿命,于是多数人束手经历着从“两足”变成“三足”的残酷过程。但是今天我们可以说“不”,因为合理的运动、科学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钙质补充已经让我们为明天的骨骼健康写下祝福。  相似文献   
75.
麻醉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性分析 1997~ 2 0 0 0年间我院非骨水泥型全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 ,以探讨麻醉对全髋术后DVT发生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三年间在我院行非骨水泥全髋置换的病人 ,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服用激素以及恶性肿瘤病人除外。符合要求的病例共 14 1例 (14 3髋 ) ,获得 2 4个月以上随访 12 9例 (133髋 )。其中Howmedica公司 5 0例 (5 3髋 ) ,Depuy假体 79例 (80髋 ) ,全麻组 4 1例 ,持硬膜外麻醉组 88例。手术时年龄 5 7~ 80岁 ,平均 5 9岁…  相似文献   
76.
17β-雌二醇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凋亡及其骨吸收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17β-雌二醇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及其与骨吸收功能的关系。方法 在培养液中加入17β-雌二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破骨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观察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在不同时间段对破骨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同时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的变化。结果 17β-雌二醇可增加破骨细胞的凋亡率,这种作用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效应,同时,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的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减少。结论 17β-雌二醇可促进破骨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77.
瘤椎全切与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瘤椎全切与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6~62岁,平均31.5岁。原发肿瘤10例,其中骨巨细胞瘤4例,软骨肉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复发2例,骨肉瘤1例;转移瘤6例。肿瘤侵犯T53例,T6、T6、7、T9、T11、L2、L4及L5各1例,T8、L1及L3各2例。Tomita外科分型:4型9例,5型6例,6型1例。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1例,B级4例,C级7例,D级4例。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行瘤椎彻底切除,椎管减压,植骨重建。术后根据肿瘤病理类型行相应的辅助治疗。结果术后16例获随访10~63个月,平均27.5个月。患者疼痛均完全缓解,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至D级5例(其中1例术前为A级),E级11例。10例原发肿瘤中,1例骨肉瘤术后18个月双肺转移死亡,余9例均无瘤生存。6例转移瘤中,2例全身转移死亡,1例术后10个月肺部带瘤无症状生存,3例均无瘤生存。16例随访期内手术部位均无肿瘤复发。结论瘤椎全切与重建是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手术适用于胸腰椎原发恶性肿瘤,有复发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及Tomita外科分型为3~5型的胸腰椎单发转移瘤。  相似文献   
78.
Tofruetancloc nthisoitpnru sac.rttih oOrnorpig ltaiensctahylln y(i,qTuH emAa)jfoo irrs a Td HweteAelrli-o etrseatctaehbdnliiqs huheeidpsutilized bone cement for fixation,but loosening rate ofthe acetabular component was very high because ofbone cement tec…  相似文献   
79.
目的:一氧化氮在维持机体多个系统的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许多慢性疾病可造成一氧化氮产生减少,此时一氧化氮供体是一种必要的补充。观察一氧化氮外源性供体L-arginine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增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5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选择出生1d的清洁级SD大鼠乳鼠,采用骨髓诱导法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培养液内分别加入0.3,0.6,1.0g/L不同浓度的L-arginine,并以等体积三蒸水作为对照。培养7d后,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数目、形态,MIAS-2000图像分析仪检测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浓度L-arginine对骨吸收陷窝的影响。结果:①破骨细胞的一般形态:破骨细胞较其他细胞大,形态不规则,呈油煎蛋形、长条形、腊肠形或漏斗形等,细胞内可见几个至几十个核不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酶活性部分酒红色,颗粒状。②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各组破骨细胞数目随着L-arginine浓度增加而减少(P<0.05)。③骨吸收陷窝的面积和数目:骨片培养7d,吸收陷窝计数的结果显示,0.3g/L以上浓度L-arginine对破骨细胞吸收功能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相关性。0.3g/LL-arginine组陷窝面积为对照组的91%(P<0.05),0.6g/LL-arginine组为对照组的80%(P<0.05),1.0g/LL-arginine组为对照组的69%(P<0.01)。结论:采用骨髓诱导法培养的破骨细胞数量多、纯度高,且具有明显的骨吸收功能。L-arginine抑制破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并呈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医用胶进行兔体内桡骨中段横断骨折的黏接固定,观察其在体内降解的速度以及对桡骨横断骨折黏接固定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3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72只,随机分为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模型对照组,36只/组。①全部动物腹腔麻醉后常规方法锯断桡骨制作桡骨中段横断骨折模型。②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拭干骨折断端血迹后在断端间滴入一两滴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黏接胶(由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添加催化剂及辅助成分精制而成),加压并维持1min,以使胶体充分固化;模型对照组不采用内固定,以尺骨为支架进行自然固定。③术后2,4,6,8,10,12周分批处死动物,6只/组。对断端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胶体残留情况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选用大白兔7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不同时间两组大体观察和X线片检查结果:两组均于术后4周可见骨痂形成,8周骨折线模糊并有较多骨痂形成,12周骨折线完全消失;但前8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的骨折愈合速度均较模型对照组为慢,8周以后材料已经基本降解吸收,两组骨折愈合速度基本相同。②术后不同时间两组组织学观察结果: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随着胶体的降解,骨折逐步愈合,术后4周时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逐渐长入,6周时可见材料被软骨细胞和纤维细胞包裹,8周时材料降解破碎,材料逐渐吸收并可见软骨化骨。12周时编织骨密度基本接近骨组织,连接骨折断端,骨折基本骨性愈合。模型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愈合程度基本与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相似。结论:在黏接固定兔桡骨骨折过程中,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在体内2周即开始降解,10~12周完全降解消失,未形成板障效应,骨折愈合效果良好。提示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具有较高的生物力学强度,是黏接固定骨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