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观察心包剥脱术不同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 16名择期行全心包剥脱术的患者,采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 CCO)技术连续监测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在心包剥脱术的3个不同阶段分别获得3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随手术进行,心脏指数[(1.9±0.6)、(2.7±0.6)、(3.0±0.5)L·min-1·m-2,P<0.05]和每搏量指数[(22.5±8.7)、(29.9±8.5)、(30.1±8.5)dyn·s·cm-5·m2,P<0.05]明显改善,中心静脉压[(17.1±5.0)、(13.3±3.9)、(12.3±3.0)mm Hg,P<0.05]显著降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533±156)、(580±153)、(559±144)ml·m-2,P<0.05]明显增加,每搏量变异度[(15.6±6.1)%、(10.8±4.2)%、(9.4±5.4)%,P<0.05]显著减低,上述血流动力学改善主要出现在完成左室流出道部位心包剥除后。结论 Pi CCO作为一种创伤较低、操作简便的监测手段,可有效用于心包剥脱手术。左室流出道心包剥除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构建融合术前、术中危险因素和术中基本生命体征的术后医疗相关感染(HAI)预测模型。方法 基于两项随机对照试验(NCT02715076,ChiCTR-IPR-17011099)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行择期根治性切除术的进展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30 d内首次出现HAI。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基于迭代遮挡输入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进行特征筛选;融合术前、术中危险因素和术中基本生命体征构建术后HAI深度学习预测模型,并评估比较模型性能;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模拟调整术中基本生命体征,尝试探索可降低HAI发生率的调节系统。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39例患者,其中112例(13.3%)术后30 d内出现HAI。筛选出的术前、术中危险因素包括新辅助化疗、肠外营养、手术部位(涉及食管、胃、结直肠、胰十二指肠和肝脏)、术中失血量>500 ml、麻醉时间>4 h。术中基本生命体征显著性程度:心率>核心体温>收缩压>舒张压。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单纯纳入生命体征的LSTM模型相比,基于深度学习构建的融合术前、术中危险因素和术中基本生命体征的术后HAI预测模型的表现最好(ACC=0.733,F1=0.237,AUC=0.728)。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出现HAI的患者进行3种不同条件的模拟,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HAI发生率,降低退火初始温度且取手术进程后20%效果更好。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构建了融合术前、术中危险因素和术中基本生命体征的术后HAI预测模型,并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探索术中基本生命体征的模拟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HAI发生率。  相似文献   
23.
分娩镇痛是以遵循产妇自愿和临床安全为原则,通过实施有效的分娩镇痛技术,以最大程度减轻产妇产痛的医疗服务。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成为我国分娩镇痛首批试点单位,近年来在分娩镇痛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成果。本文主要介绍北京协和医院分娩镇痛相关经验,具体包括:(1)合理调配人员安排,多学科联动制定标准化诊疗流程,为安全分娩提供舒适度保障;(2)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方案,为安全分娩保驾护航;(3)传递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分娩镇痛培训与救治演练落到实处;(4)开展教育与科普讲座,帮助产妇树立科学分娩镇痛观。希望该经验分享可为我国各级诊疗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在开腹肝脏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56例行开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静脉自控镇痛(PCA),观察组行静脉PCA+帕瑞昔布钠镇痛。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镇痛效果、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与术中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两组血氨水平、门静脉流速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均P0.05),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术后第1、2天静息与活动后VAS评分、术后第3天静息VAS评分以及使用镇痛药物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整体需要疼痛补救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5例vs.17例,P=0.001),观察组术后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8%vs.46.4%,P0.05),而两组术后恶心发生率、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开腹肝脏手术后镇痛中联合应用帕瑞昔布钠是安全的,可有效改善疼痛,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且并不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是否改善麻醉管理和麻醉苏醒质量。方法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检索Pubmed和Medline—CDRom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04年1月),随后按照一定的入选原则找出符合要求的文献。按已制定的研究评价标准进行筛选,共10篇文献纳入最终的Meta分析。结果 BIS监测在镇痛药用量一致的情况下可减少催眠药物的用量。吸入麻醉中BIS监测可减少吸入麻醉药用量,但肌松药用量增加。BIS组病人睁眼时间、言语指令反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缩短。BIS监测对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没有影响。BIS监测减少术中知晓与术后记忆发生的证据尚不足。结论 BIS监测能减少全身麻醉中药物用量并提高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索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流程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行胃肠手术的患者, 在胃肠与营养代谢专业组接受手术治疗及ERAS管理的患者进入ERAS组, 在其他专业组接受传统围手术期管理者进入对照组。ERAS组围绕术前营养评估、口服或管饲营养补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等措施, 结合其他ERAS管理流程, 主要包括微创手术、全身麻醉或联合硬膜外阻滞等多模式镇痛、术后镇痛以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 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措施, 主要包括开腹或微创手术、全身麻醉、术后镇痛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等。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住院天数, 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0 d内再入院率。  结果  共纳入204例患者, ERAS组和对照组各102例。ERAS组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7.2±4.5)d比(9.8±4.8)d, P < 0.001], 住院总费用亦显著降低[(41 125±18 593)元比(51 512±19 453)元, P < 0.001]。两组术后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0 d内再入院率无统计学差异(9.8%比13.7%, 2.9%比2.0%, P均>0.05)。  结论  围手术期营养干预在胃肠外科中应用安全有效, 有利于患者术后实现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27.
手术后出现恶心和呕吐让人不适,麻醉医师常常因此而受到指责。事实上,目前有证据表明:引起手术后恶心与呕吐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一些与麻醉医师有关,一些与手术有关,另一些则与病人本身有关。由于手术后恶心呕吐为自限性,不会慢性化,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视频喉镜在垂体瘤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垂体瘤手术患者51例,男19例,女32例,年龄18~71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将患者分为Macintosh喉镜组(M组,n=25)和视频喉镜组(VL组,n=26)。M组患者气管插管时使用Macintosh喉镜暴露声门,VL组患者使用电子视频喉镜暴露声门。测量患者颈部后仰度、张口度、甲颏距、颈围、下颌支长度、改良Mallampati分级及面罩通气难易程度。记录暴露声门时按压环状软骨的比例、Cormack-Lehane分级、二次插管的比例和插管时间。结果VL组按压环状软骨的比例(7.7%vs48.0%)及Cormack-Lehane分级明显低于M组(P0.01),插管时间明显短于M组[(32.4±11.7)s vs(45.8±12.6)s](P0.01)。结论视频喉镜用于垂体瘤患者气管插管,可显著改善声门暴露,提高插管成功率并缩短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电子化日常评估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比较既往纸质评估表和近3年的电子化日常评估表的回收率,并通过电子系统提取总结不同年级(1~3年级)和不同来源住院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基地、研究生)的日常评估结果。结果纸质评估表格和电子评估表格的回收率分别为59.5%和96.7%。随着年级的增加,总分和各项评分均逐渐增高。各年级住院的最低分均为麻醉决策/紧急处理的评分;2年级住院医整体表现低于预期的比例最高;3年级整体表现高于预期的比例最高。除麻醉理论知识外,北京市基地住院医师其他各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和规培研究生。相比较基地住院医师和规培研究生,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整体表现低于预期比例最高。教学小组根据不同住院医师日常评估成绩,针对该住院医师的弱项,在排班方面和授课内容方面加以重点培训,从而达到个体化优质高效教学的目的。结论电子化日常评估的考核模式有助于及时全面的了解住院医师的日常工作情况,调整教学方法,逐渐实现过程考核和形成性评价,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