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静脉采血操作执行流程的现状,比较具体操作中有无地域差异,为建立标准化的静脉采血操作流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国不同地区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含基本资料、静脉采血培训管理现状和执行现状。结果共发放问卷3 715份,回收3 46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3.18%。定期组织培训的占92.52%,有制定标准静脉采血流程的占98.99%;采血前19.61%护理人员使用扫描电子手腕卡的形式核对患者信息,73.71%主动查阅患者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果,仅有46.89%查阅凝血功能;采血中正确定位压脉带捆扎位置的为51.70%,正确停针时间的为58.95%;采血后仅有51.49%的护理人员单手直接丢弃已使用的针头,正确指导患者止血按压时间占72.93%;血标签信息中包含采血日期的仅75.09%,整个静脉采血操作中对患者执行三次核信息的仅67.88%。不同地区护理人员执行静脉采血具体操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国不同地区护理人员在执行静脉采血具体操作有差异。采血操作中护士自身防护意识有待提升。应建立规范并细化我国静脉采血操作规程,加强培训与考核,提升采血质量,保障护理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22.
中国护士静脉采血针刺伤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静脉采血过程中针刺伤现状,探讨有效防护策略。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中国临床一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士的一般资料及护理人员静脉采血培训与管理状况、采血前戴手套依从性、近一年因静脉采血发生针刺伤的情况等。结果共发放问卷2 861份,回收有效问卷2 575份。护士定期参加静脉采血培训的占93.17%;定期进行静脉采血考核的占87.15%;仅72.74%护士在采血前了解患者是否患有血源性传染病;采血时坚持佩戴手套的仅61.01%;近一年,因采血发生针刺伤的占20.78%。使用三种不同针具静脉采血时针刺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χ2=1.649,P=0.438)。48.21%的静脉采血针刺伤发生在整理医疗废物时。结论中国护士静脉采血培训与管理较好,但针刺伤发生率仍较高。预防针刺伤应制定静脉采血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培训内容,以改变护理人员不安全的行为。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真菌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病率高,预后恶劣[1,2].重型肝炎病人因为肝脏功能严重障碍、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真菌感染.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科近年来诊治的13例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护士对该病的认识,并指导临床通过各种护理干预预防和控制重型肝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24.
肝衰竭人工肝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人工肝治疗肝衰竭中低血压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226例次肝衰竭患者在人工肝治疗中发生低血压49例次,发生率为21.68%。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失血是最主要因素。上机前对病情实施系统评估,勿仓促上机;个性化调节各参数和使用抗凝剂;术中严密监测,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干预,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治疗顺利完成、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MR I间接膝关节造影诊断半月板撕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选取MR I平扫疑似半月板损伤32例,静脉注射常规剂量(0.1mmol/kg)与双倍剂量(0.2mmol/kg)造影剂(Gd-DTPA),运动后延时扫描。参照MR I平扫片对比两组不同浓度MR I关节造影表现。结果:两种不同浓度造影均可使半月板撕裂的高信号增加,以采用0.2mmol/kg造影效果较好。32个半月板,造影后确诊半月板撕裂18例(占56.3%),排除诊断8例(占25%),确诊和排除诊断合计占81.3%,6例可疑,可疑的6例经关节镜检查排除诊断3例。结论:对半月板损伤MR I平扫不能肯定诊断时,行间接膝关节造影对确定或排除诊断是十分必要的。0.1mmol/kg Gd-DTPA能达到诊断目的。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改编反艾滋病歧视培训方案,对三级甲等医院的骨干护士进行培训,探讨此培训方案对三级甲等医院骨干护士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善效果。方法 成立反艾滋病歧视方案改编小组,制订改编方案。选择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3个科室的62名骨干护士,对其进行反艾滋病歧视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培训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护士艾滋病知信行量表对骨干护士进行测评。结果 与培训前相比,62名骨干护士培训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艾滋病知识得分提高,歧视态度和工作逃避行为得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反艾滋病歧视培训改编方案的实施可有效提高骨干护士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善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与行为。  相似文献   
27.
<正>HIV感染者要经过多年、有些甚至长达10年或10年以上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患者后期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免疫力几乎降至为零,容易出现多种并发性感染,甚至全身衰竭而死亡~([1])。由于艾滋病前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征,且艾滋病患者人数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医务人员感染风险大幅提高,因此全面提高青年医务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及职业暴露的防护  相似文献   
28.
医用臭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医用臭氧自体血液回输结合直肠灌注治疗.结果 8例(19.0%)显效,17例(40.5%)有效,总有效率为59.5%.治疗中无1例出现溶血、过敏性休克、肠黏膜损伤等并发症,25例完成1个疗程,17例完成2个疗程.随访6个月,持续有效17例,复发8例.提出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执行规范化操作,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的不良反应,对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人工肝股静脉留置导管病原菌定植结果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股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病原菌分布、相关因素,为研究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27例次行ALSS股静脉双腔导管置管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取导管尖端和外周血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置管227例次,总留置导管日2580d,共培养出25珠病原菌,其中G+球菌76%,G-杆菌20%,真菌4%,屎肠球菌是重要致病菌.结论 严格手卫生、最大无菌屏障、缩短置管时间、加强带管期间每日监测和健康宣教能有效减少ALSS股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终末期肝病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应加强监测和护理.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静脉采血时自我防护现状,比较具体职业防护行为有无地区差异。方法按中国六大地理分区(华东、华南、华西、华北、东北、华中)进行分层,对中国不同地区12所三甲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静脉采血职业防护的组织管理、具体行为执行及采血后拔针按压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其调查结果,并比较各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调查12所医院89个科室,共计护理人员3 176名。护士每月人均静脉采血次数最多为华南地区,为299.88次;最少为华北地区,为102.03次。99.42%(2 910/2 927)的护理人员知晓医院针刺伤应急预案;采血时佩戴手套者仅65.71%(1 901/2 893),其中最高为华西地区(98.03%,398/406),最低为华北地区(25.00%,115/460),不同地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32,P0.01);单手直接丢弃废弃针头执行率为49.47%(1 445/2 921),最高为东北地区(66.16%,217/328),最低为华东地区(40.83%,167/409),不同地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8,P0.01)。嘱患者按压穿刺点上方血管刺入点为65.42%(1 831/2 799),最高为华中地区(74.95%,380/507),最低为东北地区(48.73%,154/316),不同地区间指导患者按压部位正确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4,P0.01)。结论中国护理人员静脉采血职业防护意识有待提高,需针对不同地区开展系统化的安全防护培训和规范静脉采血职业防护行为,以减少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促进护理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