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蓉  蔡辉  董晓蕾  赵智明  袁爱红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17-20,100,7,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血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和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LOX-1在其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9)、高脂饲料组(n=17),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高脂血症模型组(n=8)和吡格列酮组(n=9),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正常组和模型组)和药物(吡格列酮组)干预4周后,常规方法检测各组血脂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主动脉LOX-1、Bax、Bcl-2蛋白表达,TUNEL染色法观察主动脉内膜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成功复制17只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吡格列酮干预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主动脉LOX-1、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主动脉LOX-1、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1),且吡格列酮组主动脉内膜AI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调节凋亡蛋白表达,减少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LOX-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周围性面瘫病人与正常健康志愿者的针刺前、针刺中以及针刺后fMRI的对照研究,探讨针刺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神经生理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分为2组,面瘫组35例,正常对照组24例.2组采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采集针刺前、中、后3个静息态和1个针刺任务态的功能数据.利用AFNI程序分析任务态的针刺脑激活区,以及静息态的PCC、SI(左侧和右侧)、MI(左侧和右侧)以及SⅡ(左侧和右侧)的功能联系区.对所有fMRI数据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并用Monte Carlo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校正.结果:任务态组内分析显示2组均可见多个脑区激活;静息态组内分析显示针刺前、中、后2组的PCC、SI、MI和SⅡ都与其他脑区存在着广泛的功能联系;组间分析显示面瘫组针刺前左侧SI和右侧MI与运动前区的功能联系增强;针刺中2组之间的功能联系没有显著性差异;面瘫组针刺后双侧的SⅡ与视觉及听觉皮层的功能联系减弱.结论:1)面瘫病人感觉运动皮层之间的功能联系增强;2)2组之间的针刺即时效应存在少许差别,针刺后的差别更加明显;3)针刺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能机制是针刺作用通过强化感觉运动皮层之间的相互功能联系,促进脑功能重组,实现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SD大鼠主动脉氧化应激的影响以及针刺抑制氧化应激的机制.方法:17只刚断乳的SD大鼠经高脂喂养16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针刺组(9只),干预4周后检测血清TG、TC、HDL-C、LDL-C、NO、MPO和主动脉NO、tNOS、iNOS、cNOS、SOD、MDA,设普食对照组(9只).结...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针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的影响。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针刺组(n=40)和优降糖组(n=40),针刺组辨证施治12周,优降糖组根据血糖调节剂量持续12周,比较治疗前后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GHb)、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并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和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数评价胰岛素抵抗状态。结果治疗前针刺组和优降糖组的体重、BMI、FPG、GHb、FINS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PG、GHb及HOMA-IR均明显下降,ISI明显回升,而针刺组体重、BMI均显著下降(P<0.01),优降糖组体重、BMI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针刺组FINS下降明显,优降糖组FINS有所上升。治疗后针刺组降低FPG、GHb水平与优降糖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降低FINS的作用明显优于优降糖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针刺对体重、FPG、FINS的调节可能是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围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围刺 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58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3.10%.结论:围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MAS分级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7.
108.
袁爱红  蔡辉 《中医药研究》2010,(10):1201-1203
目的探讨AdipoR的不同亚型在高脂饮食机体主动脉表达的变化以及针刺对该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高脂喂养12周的SD大鼠检测血脂、一氧化氮(NO)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模型和针刺组,干预4周后检测血脂、NO、MPO、主动脉AdipoR1和AdipoR2基因表达,并设普食对照组。结果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TG、TC、MPO明显升高,NO明显降低。干预后,模型组TG、TC、MPO、NO无明显变化,主动脉AdipoR1和AdipoR2基因表达明显降低;针刺后TG、TC和MPO明显降低,NO明显回升,主动脉AdipoR2基因表达明显上调,AdipoR1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脂饮食造成机体主动脉AdipoR1和AdipoR2基因表达低下,影响了脂联素信号对主动脉的保护作用;针刺能够上调脂联素信号保护高脂对主动脉的损伤,其作用主要通过AdipoR2介导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基于神经电生理与调控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及梳理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4个中文数据库(CNKI、Wanfang、VIP、CBM)中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相关文献,建立中风后呃逆的针灸处方数据库,利用SPSS 21.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选穴规律。结果 经过筛选共有1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统计出200条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针灸处方,共涉及穴位88个,总频次1 143次,穴位使用频次最多的是内关、足三里、中脘,选穴位置以胸腹部为主,任脉穴位使用次数最多。通过关联规则技术得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内关-中脘-足三里。结论 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组方具有规律性,且与单纯性呃逆的选穴规律的差别体现在选穴部位和穴位配伍上,中风后呃逆更注重脑腑协同作用及神经功能的调节,本研究为临床上使用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选穴提供理论支持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阿是穴火针联合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热凝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PH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4例予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热凝射频术治疗,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是穴火针治疗。2组均治疗后4周评定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4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75.0%(18/24),总有效率95.8%(23/24),对照组分别为33.3%(8/24)、83.3%(20/24),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 d、4周疼痛VAS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1 d、4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 d、4周SD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4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 d、4周PSQ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1 d、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