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目的 通过对蜚蠊长期监测,掌握蜚蠊的种群构成、密度、侵害率,分析蜚蠊的分布以及季节消长趋势等情况,为南通市蜚蠊防制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 每年在全市不同生境采用粘捕法进行蜚蠊监测,收集整理2018—2022年南通市全市蜚蠊的监测数据,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018—2022年南通市共监测房间总数26 590间,阳性房间数1 423间,共捕获蜚蠊7 641只,平均密度为0.29只/张,平均侵害率为5.35%,蜚蠊种类以德国小蠊为主,构成比为93.12%。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差别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107.613、945.699,P<0.05),以农贸市场蜚蠊密度和侵害率最高。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各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472、89.246,P<0.05)。蜚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不同,不同生境和不同年份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均在5~11月最高。结论 德国小蠊为南通市优势种群,农贸市场是南通市蜚蠊的优势生境,5~11月为蜚蠊活动高峰期。应根据蜚蠊的种群特征、生境特征和季节消长...  相似文献   
92.
<正>甲状旁腺囊肿临床上少见,占甲状旁腺病变的0.5%~1%,仅占颈部肿块的<1%[1],有无功能性取决于能否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因其多为无功能性,误诊率高,常诊断为甲状腺囊肿而行手术治疗。我科采用3D腔镜技术,经腋径路悬吊建腔治疗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35岁,因自觉左颈部肿块3个月,于2017年9月25日门诊拟诊为"左侧甲状  相似文献   
93.
1临床资料 病例1:男,29岁。因上腹部钝性伤7个月后腹痛一天入院。体检:腹平坦,左上腹可触及一肿块,边界不清,质软,有压痛。B超见胰腺体尾部50×65×82厘米液性暗区。CT见胰腺低密度影,有包膜,CT值3.03Hu。初诊胰腺假性囊肿。给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12天后出现下腹部疼痛,引流管无液体引出,CT提示引流管脱出,再次置管引流,但再次失败。遂行手术探查,发现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胰尾部5×8×6厘米囊肿,囊壁成熟,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囊壁病理检查证实为胰腺假性囊肿,手术后恢肓顺利。[第一段]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神经痛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和腺苷钴胺,比较两组治疗3d、6d、9d疼痛情况、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3d、6d、9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8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异常、肾功异常、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部位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神经痛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5.
毛囊神经干细胞促进受损大鼠视神经大胶质细胞去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培养毛囊神经干细胞,研究其对受损视神经大胶质细胞去分化的影响。 方法 取约90g雄性SD大鼠触须垫毛囊隆突区贴块,无血清培养或经15%胎牛血清诱导培养毛囊隆突区细胞,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PCR鉴定;以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相关病毒(rAAV2EGFP)稳定转染该细胞。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移植组,移植组为视神经损伤后移植上述毛囊神经干细胞。转染细胞移植组术后7d、14d、30d,取视神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损伤组和未转染细胞移植组术后7d取术侧视神经行Affymetrix基因芯片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术后7d、14d取术侧视神经行HE、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结果 成功培养出神经前体细胞标记分子阳性的毛囊神经干细胞,诱导后该细胞可表达成熟神经细胞标记分子。毛囊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受损视神经30 d后,仍能存活和迁移。与损伤组相比,移植组差异表达基因有240条,其中一些与去分化相关,如干细胞、凋亡、增殖、信号转导、转录、分化发育、细胞黏附等相关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相符。移植组视神经远侧段细胞数较损伤组明显增多,巢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增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减少,且视神经近侧段神经丝(NF)表达增加。 结论 毛囊神经干细胞通过调节受损视神经中的一些基因表达,促进了其大胶质细胞去分化并向有利于神经再生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价短期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对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66例已确诊病例进行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的短期化疗后手术,与141例常规手术患者对照比较,了解手术根治率、病理分期以及手术安全性。结果化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根治率及病理分期无差异,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短期新辅助化疗是安全可行的,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制备脱细胞绵羊带瓣静脉支架材料,通过探讨其对BALB/c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以此评价该脱细胞基质的免疫原性,进而为脱细胞组织工程支架的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正常成年绵羊带瓣股静脉2cm长的片段,联合使用弱碱、非离子去垢剂及核酶进行脱细胞处理.H-E染色观察细胞组分残留及细胞外基质完整性.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APP)、动态脉压指数(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 index,APPI)对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对274例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APP、APP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关系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所有病人分为两组:APP(24 hAPP)<60 mmHg组157例和APP≥60 mmHg组117例。结果 274例患者中APP≥60 mmHg组颈动脉IMT明显大于APP<60 mmHg组(P<0.05)。颈动脉IMT斑块阳性和阴性组比较,24 hSBP、24 hMAP、24 hP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4 hAPP(OR=1.033,95%CI:1.018-1.048,P=0.000 1)、男性患者(OR=2.07,95%CI:1.183-3.613,P=0.011)及吸烟(OR=1.808,95%CI:1.073-3.046,P=0.026)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随着APP的逐渐增大,颈动脉IMT明显增加,24 hAPP、男性及吸烟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9.
我们在应用 Ns 15型体外冲击波水囊式碎石机治疗肾、输尿管结石900例过程中,有4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现将其中2例资料完整观察和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典型病例例1,刘××,男,55岁,左肾盂内结石(0.7×0.5cm)。于1987年12月1日首次行碎石治疗,术前:肝、肾功能、血常规、胸透、心电图均正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综述国内外组织工程静脉瓣的研究现状,分析组织工程化静脉瓣在临床应用的发展趋势.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09-08 PubMed、ProQuest Health& Medical Complete数据库、Springer英文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issue engineering venous valv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0-01/2009-08重庆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组织工程静脉瓣",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还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结果:综合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一种比较理想的组织工程化静脉瓣构建方法是将内皮祖细胞和多能成体祖细胞联合应用,分批种植在同种异体来源的脱细胞静脉支架上,在三维立体培养系统上不断加压灌注,最大程度模拟体内环境,使种子细胞能很好的在支架材料上生长成有功能的组织工程化静脉瓣.为组织工程化静脉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结论:目前组织工程化静脉瓣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和令人鼓舞的成绩,为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带来了曙光,在深静脉功能不全治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