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甲状腺肿瘤原发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经术前B超检查,共50个病灶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纳入研究,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评价良恶性,术后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评价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及探讨SUVmax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 50个病灶,病理诊断26例为恶性肿瘤,24例为良性肿物。18F-FDG PET/CT诊断的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79.2%。恶性组SUVmax高于良性组。SUVmax最佳诊断界值为1.810。结论对于B超怀疑的甲状腺恶性肿瘤,18F-FDG PET/CT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寻找合适的SUVmax界值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对EG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0年10月—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86例EG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例EGC患者中,17例(9.1%)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黏膜下癌(T1b)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黏膜内癌患者(T1a)(15.1%vs. 4.2%,χ~2=5.177,P=0.023);病灶最大径2cm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病灶最大径≤2cm患者(14.3%vs. 5.5%,χ~2=4.190,P=0.041);伴有脉管浸润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无脉管浸润患者(50.0%vs. 6.8%,χ~2=21.247,P=0.000);总淋巴结清扫≥15枚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淋巴结清扫15枚患者(12.5%vs. 0,χ~2=6.879,P=0.009);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手术方式与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有脉管浸润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R=6.886,95%CI=1.399~33.898,P=0.018)。173例(93.0%)患者具有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2~95个月。全组EGC患者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1%、92.4%,其中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97.1%、95.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87.5%、65.6%,尽管前生存率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78,P=0.115)。结论:黏膜下层浸润、病灶最大径2cm、伴有脉管浸润的EGC患者有更高的区域淋巴结转移风险,因此对EGC要进行规范的淋巴结清扫以准确的判断术后病理分期及决定后续治疗。淋巴结转移对EGC患者预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长期随访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初步研究乳腺癌病灶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与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8年10月完成PET/CT检查的乳腺癌患者118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0.3±9.70)岁,且计算病灶平均SUV(SUVavg)和最大SUV(SUVmax);所有病例均手术后病理证实且进行免疫组化检查(Ki-67检测)。结果:本研究的118例乳腺癌患者中,Ki-67阳性组占43.2%;Ki-67阳性组的平均年龄为(47.31±8.74)岁,而Ki-67阴性组的平均年龄为(52.43±10.22)岁,两组年龄之间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2.866,P=0.005);Ki-67阳性乳腺癌患者组平均SUVmax为4.95±1.75,平均SUVavg为3.76±1.22;而Ki-67阴性乳腺癌患者组平均SUVmax为3.95±1.23,平均SUVavg为3.04±0.95,两组SUVmax和SUVavg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3.469,P=0.001和t=-3.451,P=0.001)。本试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SUVmax预测Ki-67表达正确率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达0.668±0.050,用SUVmax预测Ki-67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根据ROC曲线发现SUVmax分界值为4.105,其预测敏感性为58.8%,特异性为59.7%;SUVavg预测Ki-67表达正确率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达0.674±0.049,用SUVavg预测Ki-67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ROC曲线发现SUVavg分界值为3.050,其预测敏感性为62.7%,特异性为61.2%。结论:利用18F-FDG PET/CT显像的SUVmax和SUVavg早期评价乳腺癌Ki-67表达情况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替吉奥与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联合治疗胃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36例,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直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胃癌临床疗效显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SPECT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下后壁衰减程度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对成年男性患者76例行仰卧位和俯卧位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重建两种体位下的心肌断层图像,利用靶心图获得两种体位显像左心室下后壁的放射性计数和灌注缺损面积,比较二者差异及其与BMI的相关性;对仰卧位显像时左心室下后壁的灌注缺损程度和俯卧位显像时的填充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不同体质量组之间评分的差异。结果 76例中,体质量正常组43例,体质量超重组33例。俯卧位显像时左心室下后壁的平均放射性计数显著高于仰卧位(P<0.001),平均灌注缺损面积显著低于仰卧位(P<0.001),两种显像体位间放射性计数及灌注缺损面积的差异与BMI无相关性(P均>0.05);仰卧位和俯卧位显像时左心室下后壁的平均放射性计数和灌注缺损面积在不同体质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仰卧位显像左心室下后壁稀疏缺损区在俯卧位显像时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填充,缺损和填充程度评分在不同体质量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年男性在仰卧位显像时,左心室下后壁的衰减程度与BMI无相关;俯卧位显像能明显改善男性患者左心室下后壁的衰减伪影,但改善程度与BMI无相关。  相似文献   
66.
患者男,67岁,进食后觉中上腹部不适10d入院。无恶心、呕吐、无腹泻,腹部MRI颖胰头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及肝肾多发囊肿(图1a),否认肝炎,结核及糖尿病等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7℃,呼吸18次/min,脉博78次/min,血压121/68mmHg(1mmHg=0.133kPa),精神面容,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部未见胃肠型及肠蠕动波,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与乳腺导管癌雌激素受体(ER)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PET/CT诊断的41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5.2±9.55)岁乳腺导管癌患者,且计算病灶SUV;所有病例均手术后病理证实且进行免疫组化检查(ER检测)。结果41例乳腺导管癌患者中,ER阳性组占43.9%,ER阳性组的平均年龄为(60.20±9.34)岁,而ER阴性组的平均年龄为(50.32±9.33)岁,两组年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0,P=0.012);ER阳性乳腺癌患者组平均SUV为2.76±1.34,而ER阴性乳腺癌患者组平均SUV为5.84±2.90,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71,P=0.004)。本试验FDGSUV诊断ER表达正确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达0.780±0.075,用FDGSUV诊断ER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根据ROC曲线发现SUV分界值为3.135,其诊断敏感性为72.2%;特异性为73.9%,曲线下面积为0.780。结论利用FDGSUV早期评价乳腺导管癌ER表达情况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初步认为将SUV>3.135作为乳腺导管癌ER表达的一个分界值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8.
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测试1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组)和17例正常儿对照显示:高胆组14例中ABR异常10例(71.4%),以Ⅰ波延长或缺失居首,Ⅴ波异常次之,4耳Ⅰ~Ⅴ波延长,2/3病例急性期ABR阈值增高,经治疗多数恢复正常。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致脑干、听功能损害,且与血清总胆红素及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浓度关系密切。ABR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系统及听力损害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137Cs穿透衰减校正(AC)在氟?眼18F?演-2-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显像中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行18F-FDG符合显像,衰减校正采用137Cs点源,分别重建有衰减校正和无衰减校正(NAC)图像。统计肺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数目,并对两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4例患者AC图像共检出肺部病灶55个,纵隔病灶154个。NAC图像共检出肺部病灶55个,纵隔病灶127个。所有病例中AC与NAC病灶数目相同者31例(57%),AC病灶数目多于NAC者21例(39%),AC病灶数目少于NAC者2例(4%)。AC检出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而NAC未检出者4例(7%)。结论:AC图像质量明显优于NAC图像,AC对肺部病灶的检出率无明显改善,但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检出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0.
显像时间与活性对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显像时的活性水平与显像时间对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在Jaszczak模型内高活性短采集时间、推荐活性和采集时间以及低活性长采集时间下,以全身显像方式采集发射数据;采用X线CT作衰减校正(CTAC)和全身显像方式进行图像重建.相同患者按5.18 MBq/kg给药,分别于给药50 min和90 min后采集数据,采用CTAC和全身显像方式进行图像重建.以152.026 MBq、每床位采集3 min 30 s对1例74 kg女性志愿者进行显像.结果三种显像条件所得图像都可清晰分辨模型中直径为6.4 mm的冷、热区,且均匀区域未见伪影.给药50 min后开始采集所得患者图像清晰,但有时病灶难以与正常组织区分;给药90 min后开始采集所得患者图像清晰,对比度良好,能进一步明确病灶轮廓与数量.低活性较长采集时间也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结论通过对活性和显像时间的平衡,明显降低了二者对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给药与开始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最好在90 min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