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饶玉霞  袁岸龙  李春  叶梅  李瑾  姜黎  夏冰 《胃肠病学》2007,12(5):270-273
背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共刺激分子,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对T细胞的激活起抑制作用。目的:通过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探讨CTLA4在IBD发病中的作用和功能。方法:将18例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4例活动性克罗恩病(CD)患者以及21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TLA4、CD4 和CD8 的表达。结果:自然状态下,UC和CD患者CD4 CTLA4 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8.2%±4.7%对1.4%±1.3%,P<0.001;4.3%±2.9%对1.4%±1.3%,P=0.011);CD8 CTLA4 表达亦显著高于对照组(9.1%±7.2%对0.9%±0.3%;8.7%±3.5%对0.9%±0.3%,P均<0.001)。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IBD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TLA4的表达均增加;CD组CD8 CTLA4 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35.0%±10.9%对18.1%±10.1%,P=0.005)。结论:活动性UC和C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TLA4表达增强,提示T细胞激活第二信号通路B7/CD28/CTLA4在IBD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研究Dermokine-β(Dk-β)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癌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各对照组结肠组织中Dk-β表达,对结肠癌不同临床参数间组织Dk-β表达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k-β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癌、癌旁黏膜组织中表达阳性检出率是不同的,Dk-β在癌旁黏膜组织中表达最高,正常结肠组织表达最低,UC组织中仅比正常结肠组织高(P〈0.01)。结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对Dk-β的表达没有直接影响(P〉0.05),结肠癌不同组织学分级和Dukes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Dk-β的表达水平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肠癌Dk-β表达与结肠癌患者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密切相关,早期结肠癌Dk-β表达呈显著升高,因此组织Dk-β检测对提高结肠癌早期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磁光氧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选择2002-07/2004-07在孝感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女32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磁光氧疗法治疗组42例.[2]对照组采用降压药物单用或联用血管紧张素2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共服8周.磁光氧疗法治疗组采用等容血液稀释疗法加上血液磁光氧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8次.[3]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24 h动态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及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血栓素B2、前列环素Iα水平,记录不良反应.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脂采用酶法检测.血内皮素、血栓素B2、前列环素Iα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4]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24h平均血压:治疗8周后对照组和磁光氧疗法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降压效果相似(P>0.05).[2]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内皮素,血栓素B2:磁光氧疗法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1).磁光氧疗法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磁光氧疗法与降压药物有相似的降压疗效,可同时降低血糖、血脂,显著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2]磁光氧疗法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PPI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H.pylori阳性的慢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同期选择80名于我院体检中心各项检查均正常,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健康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患者均予PPI三联疗法(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观察组在PPI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统计两组治疗后H.pylori根除率,疾病转归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6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H.pylori根除率为92.5%,对照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治疗前,入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PPI三联疗法根除H.pylori,可以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促进疾病愈合,改善药物不良反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在H.pylori阳性慢性胃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比研究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成本与效果。方法将经过胃镜检查证实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雷贝拉唑组(A组)、埃索美拉唑(B组)和奥美拉唑组(C组)。A组56例,采用雷贝拉唑治疗;B组59例,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C组57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记录病人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在治疗结束后复查镜观察食管炎症内镜分级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A组总有效率96.4%,B组总有效率91.5%,C组总有效率82.5%,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B组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C/E)最低,且每增加一个效果单位(△C/△E)所花费成本也较低;敏感度分析埃索美拉唑组的成本-效果仍比奥美拉唑组、雷贝拉唑组低。结论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在经济学方面比较,埃索美拉唑比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占优势,更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总结归纳国内外胃内异位脾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孝感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收治的1位异位脾患者,并以“胃”、“脾”、“异位”和“异位脾”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相关文献,以“stomach”、“gastric”、“spleen”、“ectopic spleen”和“splenosis”为关键词检索Medline、Pubmed和Elsevier 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数据库,并对病例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就诊原因、内镜特点、确诊方式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中文文献9篇,英文文献43篇,其中13篇有经病理确诊的胃内异位脾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13篇文献共计报道14例患者,结合本文报道1例,共发现15例胃内异位脾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男∶女=1.5∶1.0。患者年龄分布为26~68岁。15例患者均有因脾破裂而行脾切除术史。14例患者异位脾病灶位于胃底,1例位于胃体,术前均被诊断为胃黏膜下肿瘤。5例经内镜切除或内镜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10例经外科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结论 胃内异位脾是一种罕见疾病,患者没有特异性症状,但...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粪便钙卫蛋白(CP)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性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UC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缓解期组(n=24)、活动期Ⅰ级(n=25)、Ⅱ级(n=33)和Ⅲ级组(n=18),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粪便CP及血清CRP的含量,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粪便CP及血清CRP在对照组中含量最低,在活动期Ⅲ级患者中最高,活动期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缓解期组(P0.01),且活动期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1);UC活动期患者粪便CP及血清CRP含量均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733,0.527,P0.01)。结论粪便CP及血清CRP在活动期UC患者中显著高表达,且与病理分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客观反映UC炎症的活动性,可作为内镜检查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影响,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和治疗组(DSS 银杏叶提取物)。建立大鼠急性DSS结肠炎模型。治疗组在饮DSS水的同时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灌肠至实验结束。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并在实验结束后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炎症肠段细胞因子TNFα、IL-6表达,TUNEL法检测结肠细胞的凋亡,RT-PCR法检测炎症肠段fas、fasL、bcl和bax的表达。结果自实验第4天开始,治疗组DAI明显低于DSS组。实验结束后,治疗组血清和炎症肠段中TNFα浓度分别为91.53±47.59pg/ml和182.06±115.86pg/ml,较DSS组明显降低(565.32±200.01pg/ml,735.11±205.45mg/ml,P<0.01)。治疗组血清和炎症肠段中IL-6的浓度分别为452.34±159.65pg/ml、559.38±100.77pg/ml,也较DSS组显著降低(939.29±163.93pg/ml、943.41±145.80mg/ml,P<0.01)。治疗组结肠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DSS组(P<0.05),其fas、fasL表达分别为0.049±0.072、0.031±0.085,与DSS组比较显著性降低(0.62±0.73、0.43±0.51,P<0.05);而bcl和bax表达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15±0.020vs0.013±0.014,0.23±0.31vs4.02±0.43,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灌肠能抑制大鼠结肠炎的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通过fas/fasL途径抑制结肠细胞的凋亡,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减少肠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建立血清Dermokine-β(DK-β)实验检测方法,研究结肠癌患者血清DK-β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结肠癌患者血清DK-β含量,对不同结肠癌患者、结肠炎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血清DK-β含量进行比较,对不同结肠癌组织学分类中各组间血清DK-β含量进行比较,对不同结肠癌Dukes临床分期间血清DK-β含量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肠癌患者血清DK-β含量比结肠炎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都要显著性升高(P<0.01),结肠癌患者血清DK-β含量在不同组织学分类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血清DK-β含量在Dukes A期最高(P<0.01),当疾病进展至Dukes B期和Dukes C期下降,到Dukes D期又升高(P<0.01),而Dukes B期和Dukes C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DK-β含量变化与结肠癌患者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密切相关,结肠癌患者血清DK-β含量呈显著升高,随着对DK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研究不断深入,DK-β将有可能成为结肠癌早期诊断、预后及评价疗效的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