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抑郁状态是以心境低落为特征的、常见的情绪障碍 ,随着社会的变革 ,抑郁状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本文为了了解德阳城南工业区人群抑郁状态的有关情况 ,现将 1998年 9月现场调查的结果报告于后。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依据当地公安局户口簿按分层随机抽取年龄在 35~ 6 3岁之间的常住人口 (82 0例 )为对象 ,其年龄、性别、经济收入及文化程度均有代表性。实际接受调查者为 791例 ,应答率为 96 4 6 %。在接受调查的 791例中 ,男性为 374例 ,女性为 4 17例 ,男女之比为 1∶1 10。年龄最小为 35岁 ,最大为 6 3岁 ,平均为 (47 6± 7…  相似文献   
82.
作者根据自己在临床中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多年研究和治疗,从作用于肌萎缩过程发病机理的主要环节方面进行考虑,采用了综合性治疗措施。作者认为,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初期,发病机理的一些主要环节是:肌蛋白分解增加,肌纤维膜的通透性增高,因而氨基酸、钾和其它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83.
中风后抑郁患者的多道睡眠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道睡眠图(PSG)指标对中风后抑郁(PSD)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进行多道睡眠图(PSG)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病例组为10例PSD患者,根据DSM-IV诊断标准确诊;对照组为10例中风后抑郁的患者;正常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结果: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病例组睡眠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睡眠潜伏期缩短,RSM-NREM周期次数增加;RER潜伏期缩短;REM活动度、强度、密度增加;S1阶段睡眠增加,S2和S3 4阶段睡眠减少。总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比正常组少,但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三组之间觉醒时间及睡眠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PSD患者存在PSG指标变化,这些改变可能有助于PSD的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84.
采用流室系统定量地研究了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红细胞与损伤内皮细胞的粘附特性.结果表明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红细胞与损伤内皮细胞的粘附较红细胞与正常内皮细胞的粘附数目增多,强度增加,提示内皮细胞损伤促进了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而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作用增强又加重了内皮细胞损伤,最终造成血流低灌注,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同时也提示内皮细胞因素是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5.
脑梗塞患者周围血细胞因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26名健康对照者及34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示: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塞患者PBMCIL-1、IL-6活性及血清TNF水平较对照者明显增高,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又较恢复期脑梗塞患者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高的程度与梗塞灶大小密切相关。提示:脑梗塞后早期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的产生在脑缺血和(或)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8例首次发病且于起病24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外周血IL-1I、L-6、TNF、sVCAM-1、sICAM-1水平。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根据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判断。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中有29例(26.9%)于7 d内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其入院时外周血IL-1I、L-6、TNFs、VCAM-1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且皮层梗死患者外周血IL-1I、L-6、TNF、sVCAM-1、sICAM-1水平高于皮层下梗死患者(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I、L-6、TNF、sVCAM-1s、ICAM-1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外周血浓度与体温、血糖、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不仅参与脑梗死后急性期反应,而且其外周血水平增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白细胞流变特性和分子流变特性的改变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I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28例首次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起病在24h内)作为研究对象,PIS的诊断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评分)的增加来判断,并对患者入院时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浓度及白细胞聚集性(LA)、白细胞黏附功能(LAF)进行检测。结果:128例脑梗死患者中有35例(27.3%)发展为PIS,PIS患者入院时IL-1、IL-6、TNF、sVCAM-1、sICAM-1浓度及LA、LAF明显高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P<0.01)。LA和LAF均与IL-1、IL-6、TNF、sICAM-1、sVCAM-1正相关。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L-1、IL-6、TNF、sVCAM-1、sICAM-1、LA、LAF是PIS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白细胞流变特性及分子流变特性的异常,这种异常在PIS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作用。方洁采用3H-TDR法和MTT法检测了38例急性期,3O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1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26名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IL-6活性及TNF水平。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PBMCIL-1、IL-6活性及血清TNF水平均较恢复期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恢复期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又较对照者高;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这些细胞因子增高不仅是急性期脑缺血性损伤反应,而且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已异常增高,它们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9.
本文采用德国EMETC—2000S型TCD诊断仪检测了3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发现椎—基底缺血性眩晕患者TCD异常率达84.3%,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为主,提示用TCD检测本病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0.
张锦红  彭蓉  袁光固 《华西医学》2007,22(1):190-19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严重影响PD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率为100~150人/10万人,给社会造成严重疾病负担.本文就近年有关PD患者生活质量研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