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7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417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55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377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1044篇
内科学   528篇
皮肤病学   121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2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97篇
综合类   1882篇
预防医学   802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918篇
  6篇
中国医学   934篇
肿瘤学   22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8篇
  1974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并发骨质疏松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PD患者105例,根据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对所有患者检测25(OH)D、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β-CTX、PINP等骨代谢指标,分析各指标与骨质疏松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骨质疏松组少动强直型比例、女性比例、PINP、骨钙素、β-CTX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25(OH)D水平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与骨钙素(r=0.28,P=0.005)、β-CTX(r=0.36,P=0.001)、PINP(r=0.40,P<0.001)均呈正相关,与25(OH)D(r=-0.30,P=0.002)、PINP/β-CTX(r=-0.56,P<0.001)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多因素二元Lo- 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25(OH)D(OR=0.95,95%CI:0.84~0.98,P=0.041)、PINP/β-CTX(OR=0.90,95%CI:0.83~0.98,P=0.017)是 PD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④ROC曲线分析示25(OH)D联合PINP/β-CTX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2,灵敏性=0.80,特异性=0.84,P<0.001。结论:血清25(OH)D水平及PINP/β-CTX比值与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密切相关,在PD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检测时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2.
探讨香萱解郁方含药血清对血清剥夺致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剥夺培养HT22细胞建立神经损伤体外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组[中药组A(含药血清15%浓度)、中药组B(含药血清20%浓度)],各组血清剥夺12 h后,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确定15%浓度含药血清干预后细胞的存活率最高,设定为后续实验中药组的药物浓度。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β-Tubulin Ⅲ)在各组中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及qPCR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其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 在加药后培养12 h,中药组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P<0.001)。培养24 h,模型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中药组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01)。培养36 h,模型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中药组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01)。模型组BDNF蛋白含量及 BDNF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01),模型组少数神经元长出突起;中药组BDNF蛋白含量及BDNF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中药组HT22细胞轴突突起长度和分支增加,β-Tubulin Ⅲ阳性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香萱解郁方含药血清对血清剥夺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BDN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3.
检测肿瘤c-erbB-2癌基因扩增的差别PC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肿瘤c-erbB-2癌基因扩增的差别PCR研究薛开先陈森清马国建吴建中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他癌相关基因的扩增和缺失,在肿瘤发生和演进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提供预后信息[1~3]。差别PCR(diferentialPCR,d-PCR)技术的建立,为检...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含有登革病毒Ⅱ型NS1基因的重组质粒肌内注射小鼠后在其体内诱导的细胞和体液免疫。方法 用含有登革病毒NS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NX2 NS1于小鼠胫前肌注射并加强免疫 2次。然后定期处死 ,采集血液标本以及小鼠脾细胞 ,检测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结果 在末次免疫后 4周检测到小鼠抗NS1抗体 ,并且检测到小鼠CD4 、CD8 亚群的变化。结论 含有登革病毒NS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NX2-NS1免疫小鼠后 ,可以诱导小鼠产生针对NS1的稳定特异性体液、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95.
组合性生物人工肝是由合成材料和生物材料结合而成。前者利于后者粘附并发挥功能,在肝衰时提供功能辅助,其效果优于传统的人工肝。  相似文献   
96.
微量元素硒摄入过多对动物和人的毒性长期以来有过许多报导,我国恩施地区为富硒地区,当地居民每日硒摄入量高达3.2~6.7mg,平均5mg,出现明显脱发及指甲改变等中毒症状,本文对北京(适硒地区)、黑龙江(低硒地区)及恩施(富硒地区)人群发样作对比形态观察,研究其形态特征及与发硒、血硒等的关系。选北京2例,黑龙江5例,恩施8例  相似文献   
97.
神经生长颗粒对大鼠腓总神经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颗粒(NGG)对大鼠腓总神经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NGG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5.2g生药/kg、2.6g生药/kg、1.3g生药/kg)、弥可保组(剂最为625μg/kg)、空白对照组.行大鼠腓总神经横断缝合术,术后每日灌胃给药.于术后2周、3周、4周行足迹实验,测定展趾功能,术后4周行电生理检测,测定复合肌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动作电位检测,组织形态学分析,测定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髓鞘厚度和胫前肌肌纤维截面积,观察NGG对大鼠腓总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GG组展趾功能、复合肌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幅及恢复率、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髓鞘厚度及胫前肌横截面积均显著增高,且呈剂量依赖的量效关系.结论 NGG有利于轴突生长和髓鞘形成,可以促进大鼠损伤神经修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8.
芳香烃受体与乳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芳香烃受体(AhR)是一种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可介导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毒性反应(包括致癌性),还参与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如信号转导、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芳香烃受体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起促进作用,其中AhR与ER的抑制性交互应答可能解释为什么化学致癌物为主导致的乳腺癌仍为激素敏感性乳腺癌。以AhR为靶点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为临床试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选用山羊为实验动物,其体重约30公斤,其心脏大小相当于十来岁的儿童。这种动物宜于作人工心血管辅助装置的研究。 结扎冠状动脉分枝造成心肌缺血。结扎后常遇到的问题是心律不齐,并可发展至心室纤颤而死亡。对照组的34例中,出现心律不齐的有19例(56%),其中七例发展至心室纤颤而死亡。余下的27例在结扎后0.5—4小时内有19例(70%)呈现心律不齐。在结扎后4—12小时内有20例(74%)出现心律不齐,其中三例发展至心室纤颤而死亡。结扎后12—21.5小时,是在夜间,未进行监护,有四只动物死亡,死因不知。第二日剩下动物21只,其中15例(71%)出现心律不齐,有四例在手术准备阶段发展到心室纤颤而死亡。因此,完成全部计划实验过程的有17例。 心律不齐的发生率和严重性与麻醉剂量有关。以利多卡因用量反映心律不齐的频度和严重度。戊巴比妥剂量30毫升(浓度5%)以上的为高剂量组(46.1±18.5毫升,n=14);30毫升以下的为低剂量组(16.5±6.5毫升,n=10)。麻醉剂高低剂量组的利多卡因平均用量各为646±221毫克和1208±542毫克。两组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IABP在结扎冠状动脉分枝后半小时开始,反搏持续时间为三小时。在结扎后0.5—12小时内,IABP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利多卡因用量各为241±286毫克和863±498毫克,两者  相似文献   
100.
对128例老年病人进行舌诊与舌尖微循环的观察,并设非老年组222例为对照组,舌尖微循环的观察采用彩色录像机与改造的裂隙灯显微镜放大75倍、130倍,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均参照田牛主编的微循环方法学。观察结果:1)128例老年病人淡红舌较少占3.17%(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