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80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1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观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结合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ePLND)治疗极高危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及新辅助化学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NCHT)对术后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56例行RARP+ePLND治疗的极高危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的初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初始肿瘤TNM分期、Gleason评分、新辅助治疗方案、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156例患者年龄为(67.9±6.9)岁,初始PSA为56.5(8.4~629.0)ng/mL,Gleason评分≥ 8分者占63.5%(99/156),临床分期≥ cT3者占95.5%(149/156),35.3%(55/156)的患者存在盆腔区域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为(186.7±35.5)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为(18.8±9.9)g/L,住院时间为5(3~66)d;2例(1.3%)出现直肠损伤,3例(1.9%)在扩大淋巴结清扫过程中出现髂血管损伤;64.1%(100/156)的患者术后PSA下降至0.2 ng/mL以下,6.4%(10/156)的患者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T0),25.6%(40/156)的患者切缘阳性。51.3%(80/156)的患者出现病理降期,15.4%(24/156)的患者出现病理升期。35例确诊后未接受新辅助治疗而直接行RARP+ePLND(non-NT组),54例先接受4~6个周期NHT再行RARP+ePLND(NHT组),67例先接受4~6个周期NCHT再行RARP+ePLND(NCHT组)。NCHT组初始PSA和TNM分期高于NHT组和non-NT组(P均<0.01),但3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T组与NCHT组术后PSA达到根治水平以下的患者分别为72.2%(39/54)和82.1%(55/67),高于non-NT组的17.1%(6/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HT组和NCHT组分别有57.4%(31/54)和68.7%(46/67)的患者出现病理降期,而non-NT组仅8.6%(3/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RP+ePLND治疗极高危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安全有效。术前新辅助治疗并不增加RARP+ePLND围手术期并发症,且可提高手术根治率、改善术后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92.
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保护控尿功能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减少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方法:对16例B超前列腺癌患者行保护控尿功能的解剖性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16例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13个月。膀胱控尿正常者13例,轻度压力性尿失禁者2例,严重尿失禁者1例。结论:在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时,认识尿道括约肌及其支配神经的解剖位置及结构,避免对其损伤可以减少术后尿失禁发生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使用α受体阻滞剂以及留置导尿时间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急性尿潴留(AUR)患者尝试撤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BPH导致初发AUR至泌尿科急诊的124例患者进行观察,年龄62~90岁,平均71.3岁;随机分为两组:(1)服药组60例,尝试撤管前2~3 d服用α受体阻滞剂4 mg/次,1次/d,其中30例患者留置导尿时间为3 d,30例患者留置导尿时间为7 d;(2)对照组64例,其中30例患者留置导尿时间为3 d,34例患者留置导尿时间为7 d.同时随访两组患者于撤管时中段尿细菌培养,以及撤管是否成功.结果 (1)服药组尝试撤管成功率71.7%优于对照组的53.1%(x2=4.523,P=0.033),服药组中导尿管留置7 d的成功率83.3%,优于导尿管留置3 d的成功率60.0%(x2=4.022,P=0.045).对照组中,导尿管留置7 d的成功率67.7%优于导管留置3 d的成功率36.7%(x2=6.143,P=0.013).(2)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留置7 d患者第2次的AUR发生率、择期手术率均较留置3 d明显降低(x2=4.538,P=0.033).(3)导尿管留置7 d的感染率为20.3%与导尿管留置3 d的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2,P=0.603).结论 α受体阻滞剂能提高AUR患者尝试撤管的成功率,导尿管留置7d尝试撤管的成功率较国外研究的3 d明显升高,而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几率增加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尿液肾损伤分子1(uKIM-1)、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分子(uNGAL)在梗阻性肾病所致急性肾损伤(AKI)诊断中的价值,评价其在预测肾脏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0例梗阻性肾病患者解除梗阻前后不同时相的尿液标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uKIM-1、uNGAL水平,进行分析、比较.随访1年,评估uKIM-1、uNGAL在梗阻性肾病肾脏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生AKI的患者uKIM-1和uNGAL水平显著升高,uKIM-1、uNGAL与血清肌酐成正相关,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3和0.900.肾脏预后差的患者术后72h uKIM-I水平显著升高.ROC曲线分析uKIM-1在肾脏预后判断中的AUC为0.912,敏感度85.7%,特异度84.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示出现术后72h尿KIM-1> 156.00 pg/( mg·Cr),与不良预后呈明显相关性.结论:uKIM-l、uNGAL对诊断梗阻性肾病所致AKI有较高的准确性,术后72h uKIM-1有助梗阻性肾病肾脏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5.
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对于前列腺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免疫疗法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本文从前列腺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主要组成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6.
通常来说,诊断为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且全身情况较好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患者,可选择的治疗途径包括根治性手术、外放疗或积极监测,但是很多患者难以接受长期监测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以及根治性治疗相关并发症如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等带来的痛苦和生活质量损害。对局限性前列腺癌采用局部消融治疗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包括冷冻消融、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射频消融、微波热疗等治疗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微创治疗方法在一部分患者中能够有效地控制肿瘤进展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望给患者带来福音。然而,目前仍缺乏大样本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全面评估各种前列腺癌微创治疗方式的优势及其临床局限性。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综述了前列腺癌微创治疗的新技术、临床应用情况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病史或合并NMIBC对行根治手术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93例UTU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NMIBC病史或合并NMIBC对预后的影响。采用χ2检验分析NMIBC病史或合并NMIBC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87例(12.6%)有NMIBC病史或合并NMIBC,606例(87.4%)无NMIBC病史及未合并NMIBC。随访2~13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随访期间共有216例死亡,其中172例死于UTUC;148例出现膀胱内肿瘤复发。有NMIBC病史或合并NMIBC的患者相较于无NMIBC病史及未合并NMIBC的患者有着更高的多灶性肿瘤(肾盂+输尿管)的比例(P0.001)及更大的肿瘤直径(P=0.03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MIBC病史或合并NMIBC、年龄≥65岁、肿瘤WHO高级别、肿瘤≥pT2期及淋巴结转移是总生存率(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直径3cm是CSS的独立危险因素;NMIBC病史或合并NMIBC、性别及肿瘤位置是膀胱内无复发生存率(I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有NMIBC病史或合并NMIBC是UTUC患者行根治术后OS、CSS和I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需加强对有NMIBC病史或合并NMIBC的UTUC患者的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98.
目的总结肾细胞癌腔静脉癌栓外科处理的经验与治疗结果.方法 15例肾癌伴腔静脉癌栓,癌栓在肾周水平5例,肝下水平7例,肝水平1例,肝上水平2例.结果 13例作肾癌根治切除及取癌栓术,其中12例腔静脉阻断下取除肾细胞癌癌栓,1例右肾细胞癌癌栓达右心房,在心肺分流、深低温、心脏停搏下取癌栓.随访6月~ 6年,平均28月,7例无瘤生存,占53.8%,1例带瘤生存,5例癌肿转移死亡.结论肾细胞癌腔静脉癌栓可以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99.
目的总结肾细胞癌腔静脉癌栓外科处理的经验与治疗结果.方法 15例肾癌伴腔静脉癌栓,癌栓在肾周水平5例,肝下水平7例,肝水平1例,肝上水平2例.结果 13例作肾癌根治切除及取癌栓术,其中12例腔静脉阻断下取除肾细胞癌癌栓,1例右肾细胞癌癌栓达右心房,在心肺分流、深低温、心脏停搏下取癌栓.随访6月~ 6年,平均28月,7例无瘤生存,占53.8%,1例带瘤生存,5例癌肿转移死亡.结论肾细胞癌腔静脉癌栓可以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在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临床上可以通过X线定位以及超声定位两种方法来建立碎石的通道。然而,通过X线定位的方法不可避免地产生射线暴露。而通过传统的超声定位的方法可以避免射线的暴露,可困难在于,徒手操作很难将整个针道完整的可视化。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内脏的损伤,目标盏的丢失以及出血的隐患。我们这次研究的目的就是,评估利用激光辅助下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能性。方法:回顾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我科24例病人行激光辅助下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激光组)。在建立经皮通道阶段,利用激光光束与穿刺平面的重叠,进而激光光束的偏移间接反映针道的偏移,并做相应调整,从而将针道在超声图像上完全做到可视化,顺利建立通道。并与24例同期运用传统徒手穿刺行经皮肾镜的病人(徒手组)进行临床数据对比。结果:激光组24例病人中,22例患者在首次激光辅助下穿刺中,针道顺利在超声中显影,从而顺利进入目标盏。另外2例穿刺中,穿刺通过在经过激光光束的纠正后,B超下显示进入目标盏。较之徒手组(16/8)有所改善。激光组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徒手组。结论:激光辅助下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是一种改良的建立通道技术。利用激光光束与穿刺针、超声平面的重叠,在早期就能够纠正针道的方向,减少穿刺针数,缩短穿刺时间。激光辅助下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是PCNL术中一项安全有效的穿刺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