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6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65篇 |
预防医学 | 20篇 |
药学 | 24篇 |
中国医学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8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挤压综合征(CS)的治疗结果,为指导类似灾难性事件中挤压伤、cs的救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2008年5月12口汶川地震后所致49例合并急性肾脏功能衰竭(ARF)的cS患者,致伤原因均为地震中被重物砸伤;受挤压时间4~102 h,平均24.7 h.男27例,女22例;年龄6.8~76.0岁,平均31.8岁.平均累计肢体1.5肢.49例存在ARF,血Cr平均365.6μmol/L(169~842 μmol/L),CK平均64 022 U/L(34 571~76 836 U/L),均出现肌红蛋白尿,39例合并有高钾血症(血钾5.23~6.38 mmoL/L).所有患者均予持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补液、利尿、碱化尿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输血、改善低蛋白血症、预防或治疗创面感染治,扩创换药、扩创缝合.结果 CRRT治疗49例,肾脏功能在11~37 d恢复.高钾血症均在入院后当天纠正.CK在人院后13~45 d恢复正常.无1例死亡.骨筋膜间室切开减压30例52肢,截肢35例45肢.5例因感染、肢体坏死行二次截肢手术.24例创而经换药、扩创或植皮愈合,8处创面(4例)因感染、组织坏死或创面过大等原因未愈合,均为长时间(>20 d)接受CRRT治疗患者,并合并有其他系统、器官损伤.结论 及时明确诊断、积极有效的早期局部和全身治疗,是成功治疗CS,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CS时创面愈合与长时间CRRT治疗之间的协调,是目前部分尚存创而患者治疗的难点.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单平面截骨及下肢机械力线矫正方法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OWHTO的28例(36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术中采用传统单平面截骨及下肢机械力线定位矫正方法的11例(14膝)患者归入传统组;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术中采用改良单平面截骨及下肢机械力线定位矫正方法的18例(22膝)患者归入改良组。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发生骨折率;观测两组手术前后下肢机械力线改变,以髋膝踝角(HKA)表示;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价临床疗效。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及膝骨关节炎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传统组2例切口持续渗出,经对症处理后3周愈合;传统组其余患者及改良组全部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改良组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均低于传统组(t =5.427,P<0.01;t=3.328,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t =1.192,P>0.05)。传统组术中3例胫骨外侧皮质发生骨折;改良组术中均未发生骨折。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其中传统组随访时间平均(10.7±1.6)个月;改良组随访时间平均(8.2±1.5)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术前及术后HSS评分(t传统=29.797,t改良=20.611)、WOMAC评分(t传统=12.748,t改良=20.17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复查示,两组患者股胫角均得到纠正。两组术后1 d及6个月随访时HKA角较术前均提高(P<0.05)。 结论与传统单平面截骨及下肢机械力线定位方法相比,OWHTO术中采用改良单平面截骨及下肢机械力线矫正方法,可降低骨折发生率,降低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进而有效减少医患双方辐射暴露、提高手术疗效,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评价自制导萌装置牵引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和使用方法.方法 临床选择7~11岁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12例,在萌出间隙开拓充分后,应用自制导萌装置进行埋伏阻生牙的牵引导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拍摄X线片辅助评价疗效.结论 通过应用自制导萌装置,12例患者的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均顺利萌出至理想位置,疗效满意,疗程3~18个月,平均8.5个月.结论应用自制导萌装置牵引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可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S-CpGODN对肺结核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型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20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各分为4份,分别用RPMI1640,PPD,S-CpGODN,S-CpGODN+PPD培养48h。用real-time PCR检测PBMC的IFN-γmRNA、IL-10 mRNA和IL-12 mRNA表达。结果:S-CpGODN能促进肺结核病人PBMC表达IFN-γ mRNA,但不影响IL-10 mRNA表达;同时S-CpGODN也可促进肺结核病人PBMC表达IL-12 mRNA。结论:S-CpGODN可增强结核病人低下的Th1型免疫反应,抑制结核菌抗原诱导的Th2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HIV患者共感染难治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型和4型)后的临床药物处理对策。方法:收集国内外2000年至今报道的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提取其中共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资料。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HIV患者罹患丙型肝炎后,尤其是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后的治疗方案。结果:Medline文献检索结果命中88篇文献,其中6篇符合纳入标准,共提取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资料1 131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所获得的持续病毒反应率是26%,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反应率(8%)。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也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独疗法(26%vs 13%)。而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法在基因2型或3型HCV感染的HIV患者可获得55%的持续病毒反应率。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副反应发生率和停药率相似。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时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或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独疗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从与炎症相关的巨噬细胞分化角度探讨健脾化痰汤防治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健脾化痰组和易善复组4组,以高脂饲料联合脂肪乳灌胃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观察健脾化痰汤对血清C-反应蛋白、肝组织巨噬细胞(Kuppfer细胞)分化相关的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健脾化痰组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C反应蛋白含量较模型组均有下降;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健脾化痰组血清TG含量降低、HDL/TC提高;健脾化痰组大鼠肝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的诱导因子(IL-4)及M2型巨噬细胞分泌因子(IL-10)的mRNA表达增高。结论:健脾化痰汤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脂肪肝、血脂增高及机体炎症状态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巨噬细胞M2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肝移植围术期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原位肝移植89例患者的化验检查、用药情况及围术期输血情况,排除二次肝移植手术患者、死亡患者、术中输血>50 U患者,根据围术期是否应用rHuEPO,分为EPO组和对照组。EPO组入院后根据围术期贫血情况皮下注射 rHuEPO 10000 U/次,1 次/d或1次/2 d;对照组入院后未用rHuEPO。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以及输血量的对比情况。结果 ①EPO组患者经治疗后,术后3 d(T1)、术后7 d(T2)、术后15 d(T3)及术后1个月(T4)与术前基础值(T0)比较,Hb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b T1、T2、T3、T4与T0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PO组T0时点H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3、T4时点H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PO组患者经治疗后,T1、T2、T3、T4与T0比较,R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BC T1、T2、T3、T4与T0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T4时点RBC低于EPO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PO组患者经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RET)T3、T4时点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EPO组T3、T4时点与T0比较,RE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RET 在 T1、T2、T3、T4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EPO组T3、T4时点RET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移植贫血患者在围术期皮下注射rHuEPO,术后1个月患者的贫血改善好于对照组,提示rHuEPO对肝移植贫血的重症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8.
目的测定4种喹诺酮药物对临床标本中对环丙沙星敏感金葡菌的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对20株环丙沙星敏感金葡菌MPC90、MPC90/MIC90、结果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MPC90、MPC90/MIC90分别为1.2、9.2;4.0、16;4.0、16和8、16mg/L。MIC与MPC存在不一致性。少数菌能在MPC浓度下存活,但没有MIC改变。结论加替沙星较其他喹诺酮药物限制选择富集耐药突变株能力更强,不能从MIC推测MPC。 相似文献
99.
强化手卫生控制ICU内MRSA感染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强化手卫生,包括改进医护人员洗手条件,加强洗手教育,提高洗手依从性等措施,对ICU内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监测分析强化手卫生前后ICU内痰标本MRSA菌株检出率的变化。结果强化手卫生使ICU内痰标本MRSA的检出率从16.9例/1000人天/月降低到9.3(P〈0.05),并且降低的程度与医护人员洗手依从率密切有关。结论强化手卫生对控制ICU内MRSA的医院感染切实有效,而合理安排工作量,加强教育和监督才能提高洗手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0.
2004-2005年住院患者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监测和探讨我国不同地区的8所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按照设计方案对7所医院从2004年9月1日至2005年8月31 日内分离的1 111株致病菌采用国际标准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敏感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07年的标准测定MIC,以MIC50和MIC90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并计算出耐药率(R%)、中介率(I%)和敏感率(S%).结果 检测到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分别为39.3%和74.0%.未发现MRSA或MRSE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总耐药率为33.3%(R%5.6%,1%27.7%).肠球菌91株,耐青霉素粪肠球菌40.8%,而耐青霉素屎肠球菌为100%.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分离到644株革兰阴性菌.最常见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酶菌各占38.6%和26.7%.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是所测定抗菌药物中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最强的抗牛素.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有很高敏感率.三代头孢中的头孢他啶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仍有很高敏感率.新喹诺酮类的莫西沙星、左氧沙星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很强的广谱抗菌作用.结论 本次监测(2004-2005年)与2002-2003年度监测结果显示,在致病菌的耐药类型和某些菌耐药增长趋势方面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