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9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探讨多元多层分析模型在具有多个因变量的纵向研究资料中的适用性。方法:应用多元多层模型分析多个自变量(年份、地区和医院级别)对两个因变量(医院仪器设备总值与业务收入)的影响以及两因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多元多层模型显示,自变量中的年份与医院级别对两因变量(医院仪器设备总值与业务收入)的增长值有影响,而地区对其无影响;两因变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962)。结论:多元多层模型可有效地分析具有多个因变量的纵向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讨代谢性疾病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女性高血压发病的关系,为识别高血压的高危人群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山东多中心健康管理纵向观察队列,随机抽取2009年9月 — 2015年12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 ≥ 2次健康体检的1 240名 ≥ 20岁女性构建高血压随访队列,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基因型检测,并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女性高血压发病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女性高血压随访队列平均年龄为(37.67 ± 10.48)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7.42 ± 14.77)个月;1 240名 ≥ 20岁女性中,新发高血压者127例,发病密度为45.47/1 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饭菜油腻程度、绝经情况、流产次数、高血压家族史、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等混杂因素后,ABCG2-rs2231142(HR = 1.448,95 % CI = 1.090~1.924)、CDKN2A/B-rs10811661(HR = 1.357,95 % CI = 1.052~1.751)和FAM19A1-rs17047586(HR = 1.455,95 % CI = 1.050~2.015)SNPs是女性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CYP17A1-NT5C2-rs11191548(HR = 0.721,95 % CI = 0.525~0.990)和CDKAL1-rs10946398(HR = 0.754,95 % CI = 0.579~0.981)SNPs是女性高血压发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ABCG2-rs2231142、CDKN2A/B-rs10811661、FAM19A1-rs17047586、CYP17A1-NT5C2-rs11191548和CDKAL1-rs10946398代谢性疾病相关SNPs与女性高血压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评价莒南县1995年~2005年大规模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设立接种人群和对照人群观察队列,对比分析接种组与对照组人群的发病密度、疫苗保护率、效果指数等实验流行病学指标;按接种疫苗后的时间分层,计算两组人群各时点内的累积发病密度,比较两组人群各时点的发病水平、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接种组人群的发病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人群的发病密度(χ2=79.921?0,P<0.05),总人群保护率为92.61%(95% CI:87.09~98.13),效果指数为13.54(95% CI: 6.41~28.57);按接种时间分层后逐年保护率分别为100.00%、95.56%、92.18%、92.09%、91.45%、92.05%、92.47%、92.52%、92.56%、92.59%、92.61%。结论:大规模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良好;在大规模人群中,基础免疫后至少11年无需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索利用主成分-线性判别分析基于中药的功效主治属性判别其药性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中华本草》中收录的药性明确、功效主治属性特征详尽的植物药1 725种,首先运用主成分-线性判别建立模型,以此模型对药性进行判别分类,采用10次5折交叉验证评价模型稳定性,然后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从寒、热性两类药材中分别随机抽取80%(共1 380种)的药材作为训练集建立模型,其余20%(共345种)药材组成测试集,做预测。结果运用主成分-线性判别模型,全部1 725种中药的组内判别正确率为94.43%,交叉验证平均正确率为91.54%。训练组的组内回代判别正确率为94.78%,测试组的预测正确率为90.14%。结论基于主成分-线性判别对中药药性进行判别,不仅保证了线性判别的正常运行,而且判别准确率高,模型稳定性好,能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疾病空间分布的热点区域,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ArcGIS 9.3软件作为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利用软件空间统计模块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综合反映疾病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2010年聊城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存在热点区域。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0.69,u=11.46,P<0.01;广义G统计量G=0.01,u(G)=9.51,P<0.01。利用局部G统计量得出疾病分布聚集性,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昌府区和高唐县。结论在空间统计中,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有效探究研究区域内的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将偏最小二乘法用于中药药性判别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中华本草》中收录的药性明确、功效主治明确的植物性中药1 725种,利用基于偏最小二乘的两种方法建立药性识别模型,用组内回代、外推预测、交叉验证等方式评价模型。结果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两种模型的判别效果与原来判定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2.75%、94.67%,两种方法的外推预测正确率分别为85.51%、89.86%,而重复10次的5折交叉验证正确率分别达到了88.28%、90.46%。结论基于中药的功效主治,偏最小二乘法能够准确判别药性且模型稳定好,能够有效解决多重共线性等问题,为中药药性的有效判别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构建数据不平衡时癫痫发作频率预警模型。方法以2008年9月~2011年1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36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癫痫发作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mote算法,进行数据的平衡化处理、后构建随机森林模型(RF),对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次/月)进行分类预测。结果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癫痫患者进行分类,判断的正确率为82.53%,误判率为17.4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为94.2%,袋外误差率为13.3%。结论随机森林法能够对癫痫患者发作的频率进行快速的分类,为癫痫发作的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提出大型纵向监测健康体检数据统计分析策略。方法从数据预处理、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填补、广义估计方程纵向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该策略,并以白细胞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研究为例说明其应用性。结果将粗糙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填补了大量不完整数据;利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纵向统计分析,克服因忽略组内相关造成的问题,使时间因素得到控制和体现。结论大型纵向监测健康体检数据统计分析策略可有效地利用查体记录的各类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统计分析质量。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二维最小生成树模型在分析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源地空间结构中的地理流行病学意义及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遵循空间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将图论、泛生物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相结合,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框架内,构建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源地空间结构的二维最小生成树(MST)模型,并以肾综合征出血热为例,验证模型的优良性。结果MST模型对分析疫源地空间结构的相似性、揭示疫源地内疫点之间的生态学或流行病学联系、推测疾病流行轨迹等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结论MST模型是分析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源地空间结构动态特征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0.
山东省莒南县为国家级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点,2006-2007年对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进行监测并与山东大学、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对HV宿主动物躯体度量等指标做了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