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氯沙坦干预的作用。方法:入选230例首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给予氯沙坦50~100mg,qd,共12周;另入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观察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血清脂联素、瘦素和抵抗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患者的血压、瘦素和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而FMD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氯沙坦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高血压组患者血压下降,FMD提高,脂联素水平上升,瘦素和抵抗素水平降低(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MD与收缩压(r=-0.66)、TC(r=-0.53)、瘦素(r=-0.60)和抵抗素(r=-0.55)呈负相关(均P<0.05),与脂联素(r=0.73)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校正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等因素后,脂联素、瘦素和抵抗素是FMD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氯沙坦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可能与调节脂肪细胞因子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报告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血管鞘管,经鞘管插入心脏漂浮临时起搏电极行右心室起搏的经验.方法 175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均在床旁非X线条件下,以改良的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锁骨下静脉,留置血管鞘管.经鞘管送入漂浮起搏电极到达右心室,于床旁行临时起搏.结果 171例完全起搏成功,4例因心肌坏死严重起搏失败.所有患者均无血气胸、心肌穿孔、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除4例患者死于非起搏因素,5例安装永久起搏器外,其他患者均安全度过危险期.结论 本法无需X线引导,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起搏电流低,患者无痛苦,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易于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技术测定6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并肺部感染急诊患者及5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非并发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PCT,并同期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CRP)。结果 60例并肺部感染急诊患者PCT阳性52例,阳性率86.6%;CRP测定阳性60例,阳性率100%。同期56例非并发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PCT阳性9例,阳性率16.1%;CRP阳性54例,阳性率96.4%。结论 PCT检测应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的急诊患者,可作为早期快速鉴别是否并发肺部感染的实验室指标,从而能指导抗生素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技术操作及其在急诊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锁骨下法,通过顺利的床边穿刺置管而置入起搏电极、静脉补液测压导管等而进行重要的急诊抢救诊疗技术。结果 完成31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并成功应用于紧急床边心内膜复律、心内膜起搏、留置导管测压(CVP)及补液。结论 此方法临床应用已较成熟,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但只要操作得当,快捷、完全,临床应用广泛,效果良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5.
对确诊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手术前床边安置临时起搏器,可使其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减少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生命安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直接影响围手术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6.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两种途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经锁骨上途径与经锁骨下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经锁骨上途径和锁骨下途径完成锁骨下静脉穿刺术101例和214例.结果 经锁骨上途径与锁骨下途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锁骨下途径穿刺时间比经锁骨上途径短(P<0.05).结论 只要操作者能熟练掌握,经锁骨上途径与经锁骨下途径都可以达到良好的穿刺效果.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术者习惯将其中一种途径作为首选,而将另一种作为替补.  相似文献   
37.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肖兰英,蔺佩鸿对近2年来收治的46例60岁以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试对老年房颤的心电学特征作一探讨。1资料与方法46例中,男33例,女13例,年龄60~85岁,平均66.9岁。动态心电图记录24...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寡核苷酸对血管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变的影响及对内膜增殖的作用。方法:在跨过TGF-β1 cDNA序列的起始密码区ATG范围内,设计含15个碱基、无修饰或硫代磷酸化修饰的反义TGF-β1寡核苷酸(AS TGF-β1)及对照的正义(与反义寡核苷酸互补)寡核苷酸(S TGF-β1)。球囊导管损伤SD大鼠颈总动脉,术后7 d取出正常或损伤的血管进行VSMCs的培养,RT-PCR及蛋白印迹分别检测VSMCs生物学标志平滑肌22α蛋白(SM22α)、基质Gla蛋白和骨桥蛋白,以及TGF-β1和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n,FN)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采用ALZET 泵皮下注射硫代磷酸化修饰AS TGF-β1及S TGF-β1(90 μg·kg-1·d-1),连续给药28 d后测定血管内膜与中膜的面积比(I/M)。结果:(1)AS TGF-β1对血管损伤后VSMCs TGF-β1 mRNA表达并无明显作用,但呈浓度依赖性抑制TGF-β1蛋白质的表达,而S TGF-β1不影响TGF-β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2)AS TGF-β1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血管损伤后VSMCs DNA的合成,而不管是AS TGF-β1还是S TGF-β1对正常VSMCs DNA的合成均无明显的量效作用;同时AS TGF-β1显著抑制了血管损伤后VSMCs FN的合成。(3)AS TGF-β1显著促进了VSMCs SM22α mRNA的表达,但抑制了基质Gla蛋白和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这种相反的作用在001及01 μmol/L的水平最为明显。(4)硫代磷酸化修饰的AS TGF-β1治疗28 d后,显著抑制了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殖,I/M比对照组下降了68%。结论:AS TGF-β1特异性抑制了VSMCs TGF-β1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损伤后VSMCs增殖及合成、分泌FN,减轻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殖。上述作用可能与逆转血管损伤后VSMCs的表型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39.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测定中心静脉压,了解心功能,指导输液速度,以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已逐步推广应用于大量快速输血输液、静脉高营养疗法、化疗、经静脉放置起搏导管甚至长期经静脉治疗而外周血管状况不好等情况.常用的穿刺位置有经锁骨中点、锁骨中内1/3交界处、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三个位置.然而在穿刺和置管的过程中,各种并发症常有发生,应给予高度重视.本文总结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350例应用不同入路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结果,了解不同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原因,探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对策.  相似文献   
40.
我科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121例严重创伤而死亡的患者,现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