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9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57篇
内科学   14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45篇
综合类   413篇
预防医学   169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30篇
  2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19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目的 对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技术进行改良,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间41例采用改良的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技术切取供肾的临床资料.改进的方法包括:(1)肾脏游离采用钝性分离加剪刀锐性分离,超声刀间断止血的联合方法进行 ;(2)肾动、静脉及输尿管充分游离完毕后,在侧腹部自Trocar套管孔向下做平行腹直肌切口约5~6 cm长,沿肌纤维走行方向分别钝性分离牵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进入腹膜后腔.术者左手经此切口进入腹膜后腔,重新建立气腹 ;(3)直视下经Trocar套管置入活检枪,在术者固定供肾情况下穿刺获得“零点”活检样本 ;(4)术者左手适度牵拉肾动、静脉,依次在肾动、静脉近心端用2枚Hem-o-lock夹夹闭,剪刀离断肾动、静脉后直接取出供肾.结果 41例供肾切取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耗时65~130 min,平均85 min,供肾热缺血时间58~110 s,平均78 s,供肾动脉长2.1~3.7 cm,平均2.9 cm,供肾静脉长2.5~4.1 cm,平均3.5 cm.术中出血量15~80 ml,平均28ml.供者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4.8d.41例均获得“零点”活检供肾穿刺样本.除2例发生轻微淋巴漏外,未发生其他手术并发症.41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顺利,未出现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结论 改良的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供肾切取技术安全、有效,能进一步保护移植肾功能和减少供者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24针饱和穿刺活检与14针穿刺活检方案对PSA<20 μg/L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筛检阳性率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选取116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经会阴超声引导下14针穿刺活检(14针组),另136例患者,行经会阴24针饱和前列腺穿刺活检(24针饱和组),比较两组前列腺癌筛检阳性率、标本阳性率及穿刺后肉眼血尿、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穿刺前PSA水平、平均前列腺体积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4针饱和组及14针组前列腺癌筛检总体阳性率分别为48.53%和17.24%,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标本阳性率分别为8.09%和2.83% (P =0.012);其中24针饱和组前列腺尖部肿瘤的检出率(11.76%)显著高于14针组(1.72%,P<0.05).两组穿刺后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和肉眼血尿等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4针经会阴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方法显著提高PSA<20 μg/L患者中前列腺癌的筛检阳性率,尤其是增加了前列腺尖部区域的肿瘤筛检阳性率,而并未增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提高对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报告2例经本院收治的腹膜后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9岁及45岁。患者均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超声及CT均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囊性肿块。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膜后肿物切除术,并检索Pubmed和CBM数据库,对该疾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均成功切除病灶并经病理诊断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术后随访5和24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临床上少见,该病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及CT检查对协助术前诊断及手术均有重要指导意义。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新入校的三届新生结核菌感染情况,为防治高校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结核菌素(PPD)试验检出阳性率、强阳性率及患病率,并进行分析判断;问卷调查结核病防治知识。结果三届学生PPD试验阳性率、强阳性率及患病率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学生强阳性率及患病率均高于农村学生;男生强阳性率及患病率均高于女生;我校招生的外省学生强阳性率及患病率均高于河南本地学生;学生中对结核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结论 PPD试验是在高校新生中发现结核病的必要辅助诊断方法,根据结果可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手段,以有效的控制结核病在高校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应用贝塔二项-正态分布模型(BBN模型)对氰戊菊酯长期膳食暴露进行评估.方法 利用贝塔二项分布构建阳性摄入频率模型,用正态分布构建长期阳性暴露量模型.从分布中抽样,进行Monte Carlo模拟获得氰戊菊酯的长期暴露量,并应用bootstrap方法对评估结果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各暴露水平的暴露量均位于95%可信区间内,暴露量百分位数能够达到稳定,BBN模型方法较好地量化了由短期调查数据得到的长期暴露量的变异性.结论 BBN模型可以较好地解决利用短期调查数据进行长期暴露量估计的问题,在评价氰戊菊酯长期膳食暴露风险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门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12例T1期肾门肿瘤,肾门肿瘤定义为距离肾门血管或肾脏集合系统小于5 mm的肾肿瘤。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平均年龄58岁(46~72岁),肿瘤直径平均3.6 cm(2.4~7 cm),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0 min(50~140 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8 min(18~4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7 ml(50~340 ml)。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漏尿1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2天(5~14天)。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8例,嫌色细胞癌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随访5~48月,2例复发。全部患者术后肾功能正常。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门肿瘤可行,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和术者的临床经验对于成功开展该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临床医师需求分析,提高泌尿微创学习班的教学质量。方法以近10年来参加泌尿微创技术学习班的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员基本特征、认知情况、课程设置问题及学员需求等。结果参加学习班的学员多为中青年骨干,地市级医院以下学员占60%以上;97%对学习班认知度高;手术演示结合技能训练是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结论充分了解临床医师的需求,教学形式多样化,是提高泌尿微创技术学习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8.
一位山村女老师上公开课,在黑板上写下了"飞机"两个字。学生问,老师,人坐在飞机的哪个部位?老师说,人坐在飞机的翅膀里!显然,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可是,学生们却深信不疑。因为,这里的老师和学生谁也没有坐过飞机。不过,在教室的后面坐着一个经常坐飞机的人,这个人就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崔永元。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影响从而减轻冠状动脉血栓炎症。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信封法随机分成替格瑞洛组(23例)和氯吡格雷组(24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血栓中中性粒细胞数量、髓过氧化物酶阳性细胞数量和冠状动脉血浆DNA-组蛋白/NETs的表达。结果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血栓中中性粒细胞和髓过氧化物酶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分别减少45%[(10.11%±6.16%)vs(18.23%±7.26%),P<0.01]和43%[(13.38%±7.29%)vs(23.57%±8.33%),P<0.01]。两组术后24 h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和冠状动脉血DNA-组蛋白/NETs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更显著地减少冠状动脉血栓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和髓过氧化物酶阳性细胞数量,从而减轻冠状动脉血栓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