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9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57篇
内科学   14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45篇
综合类   413篇
预防医学   169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30篇
  2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19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 毫秒
71.
目的系统评价腔内修复术(覆膜支架置入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录在CNKI、万方、维普、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OVID、Pubmed Medline、EBSCO、EMBASE、Springer Link、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中关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用RevMan5.1软件对符合标准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个临床试验共纳入5618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治疗后30d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腔内修复组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OR=0.55,95%CI(0.46~0.65),P〈0.00001]。另外,中风(OR=0.57,95%C1(0.39~0184),P=0.005]、呼吸衰竭[OR=0.64,95%CI(0.53~0.78),P〈0.00001]和心脏并发症[OR=O.49,95%CI(0.38~0.64),P〈0.00001]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腔内修复组优于开放手术组;截瘫[OR=I.30,95%C1(0.82~2.05),P=0.26]和急性肾功能衰竭[OR=0.86,95%CI(0.41~1.80),P=0.69]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腔内修复术可以作为治疗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2.
囊性肾癌是一类在影像学和人体病理上具有囊性改变的肾癌的统称,主要指肿瘤组织中含有囊性成分,其发病率为0.79%~15% [1-2].Hartman等[2]根据囊性肾癌的形成情况将其分为:肾癌囊性坏死、单房囊性肾癌、多房囊性肾癌和单纯性囊肿癌变4种类型.其中,以多房囊性肾癌较常见,国内外文献报道也以多房囊性肾癌为主,而单房囊性肾癌鲜有单独报道,仅在囊性肾癌分类中提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近期收治单房囊性肾癌患者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过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入放射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后,对海马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从胎鼠脑中分离海马神经干细胞并进行培养。选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慢病毒、GFP-BDNF-慢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将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单纯照射组(R组)、照射后GFP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R+NSCs组)、照射后GFP-BDNF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R+BDNF-NSCs组)。全脑单次20 Gy照射后1个月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大鼠双侧海马内。移植后2和8周检测海马组织中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 移植后2和8周时,与R组相比,R+BDNF-NSCs组海马组织中BDNF、NGF蛋白表达均水平明显增高(P<0.05);移植后8周R+NSCs组和R+BDNF-NSCs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与R组相比并未显著减少(P>0.05)。结论 过表达BDNF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促进BDNF、NGF的产生,增加了辐射暴露后的海马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将47例儿童肘内翻畸形患者按固定方法分成两组,均先行肱骨髁上不全楔形截骨,然后分别采用传统克氏针内固定(A组,24例)和骑缝钉内固定(B组,23例)。比较两组术后骨性愈合时间及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幅度。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无一例出现肘内翻复发。骨性愈合时间:A组3~3.5(3.1±0.2)个月,较B组的2.2~3.2(2.7±0.4)个月长(P0.05);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幅度:A组135°~154°(144.5°±7.7°),较B组的155°~175°(164.3°±7.3°)小(P0.05)。结论采取骑缝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内固定可靠,骨折端愈合较快,肘关节功能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结肠粪性穿孔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例结肠粪性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共12例,均因腹膜炎体征行剖腹或腹腔镜探查术,术中根据 Maurer 标准诊断为结肠粪性溃疡穿孔。本组病人术后治愈出院10例,治愈率为83.3%,2例80岁以上病人因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分别于术后第2天及第3天在重症监护病房死亡,死亡率为16.7%,术后主要合并症为肺炎(10例,83.3%)及胸腔积液(12例,100%)。结论在临床工作中,了解结肠粪性穿孔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快速手术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究政府管制与取消管制对药品价格的影响,为药品定价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提取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数据库中2011年1月-2016年6月64种消化类药品价格水平、用量和费用的月度数据,通过有对照的间断时间序列(interrupted time-series,ITS)模型,分别分析政府管制和取消管制后样本药品的价格水平、用量与费用变化,其中使用固定拉氏价格指数衡量药品价格水平。第一个ITS分析政府管制的影响,利用2011年1月-2015年6月的月度数据,间断点为2012年5月;第二个ITS分析取消管制的影响,利用2014年6月-2016年6月的月度数据,间断点为2015年6月。结果:政府管制政策实施后,短期内干预组药品相比于对照组的价格指数无显著变化(β_6=-0.000 452,P=0.994),但长期增长趋势显著下降(β_7=-0.050 7, P0.001)。在取消管制政策实施后,短期内干预组相较于对照组药品明显下降(β_6=-0.042 7,P=0.005);长期来看,两组药品价格指数变为上升趋势,干预组相较于对照组药品价格指数趋势变化无显著差异(β_7=0.002 83, P=0. 170)。政府管制与取消管制政策实施前后,消化类药品的用量和费用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政府管制可以有效控制药品价格增长趋势,而取消管制在短期可以使药品价格降低,长期来看药品价格仍持续增长,价格管制或取消管制对药品的用量和费用无影响。  相似文献   
78.
目的应用求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乘积季节模型分析季节性时间序列,建立全国布鲁菌病发病数的预测模型。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1月—2016年12月按月报告的布鲁菌病发病数历史疫情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计模型参数,模型定阶后,建立布鲁菌病按月发病数ARIMA乘积季节预测模型。结果非季节和季节移动平均参数分别为0.357 35、0.666 64,均P0.05,AIC=911.337 2,SBC=917.569 8,均P0.05,据此建立ARIMA(0,1,1)(0,1,1)12乘积季节模型,模型表达式荦荦12xt=(1-0.357 35B)(1-0.666 6412)εt,并开展全国布鲁菌病发病数的预测。结论 ARIMA(0,1,1)(0,1,1)12乘积季节模型可用于预测布鲁菌病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79.
正为提升顾客的就餐体验,新西兰南岛一家餐厅近日打算禁止客人在餐厅内使用手机。这一决定成为当地社交媒体的热点话题。这家餐厅位于南岛知名海滨小镇阿卡罗阿。餐厅老板阿特雷在谈到即将"禁手机"的决定时说,某个周五晚上,当他步入餐厅,食客满座鸦雀无声,人手一部手机,即使用餐过程中也几乎没有人际交流。这种状况让他感到非常担忧。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O型臂导航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精准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9年12月—2021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骨科收治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15例(15个椎体),男5例,女10例;年龄70~89岁,平均(76.7±5.8)岁。均采用O型臂导航引导下经单侧穿刺行PVP治疗。主要疗效指标:术中规划路径与实际路径的符合率,微创经皮开路器穿刺成功需要的次数,主要指标用于评价该手术操作的精准性。次要疗效指标包括: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天以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同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使用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次要指标用于评价该手术方案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规划路径与实际路径的符合率:优6例,良9例,优良率达100%,所有病例均为1次穿刺成功,无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或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11.7个月。术前、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2±0.7、2.3±0.5和1.9±0.5,患者ODI评分分别为68.1±4.0、23.6±4.3和23.0±4.6,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4±0.3)cm、(2.7±0.3)cm和(2.6±0.3)cm。术后2天患者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患者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结论 O型臂导航引导下PVP治疗中段胸椎OVCF,可提高手术操作精准度及安全性,在治疗中段胸椎OCVF中可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