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现状,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594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594例老年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分别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使用过多种抗菌药物和激素;感染病原菌均为耐药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占21.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总检出率达38.2%.结论尽可能地控制各种能引起的感染环节,从而降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肺炎克雷伯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性及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下呼吸道感染株的耐药现状,监测耐药株的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对86株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并对产ESBLs菌株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20.9%,其中83.3%来源于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ESBLs阳性菌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远远高于ESBLs阴性菌,并同时高耐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1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为12型。其中3株属于A型,5株属于B型,其它为不同类型。结论 RICU病房有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为12型。其中3株属于A型,5株属于B型,其它为不同类型。结论 RICU病房有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同一克隆株集中分布,提示流行可能。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嗜血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呼吸道嗜血杆菌的分离率并了解其耐药性现状。方法:对1559份痰及咽拭样本进行嗜血杆菌分离,鉴定,用头孢硝噻吩法测试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并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嗜血杆菌215株,检出率13.7%。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等对嗜血杆菌的耐药率均较高,为25.5%-56.9%。而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和二代头孢对嗜血杆菌耐药率则较低。结论:在嗜血杆菌的分离中,痰样本的采集质量,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对杂菌的抑制及认真识别对于提高检出率非常重要。嗜血杆菌的耐药率有上升的趋势。临床微生物室应对此类细菌的分离及药敏试验采用标准化操作,加强监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武汉地区8家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是环境污染的标志菌.近年来,由不动杆菌属细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日益增多,如伤口感染、菌血症、脑膜炎、泌尿道感染,特别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引起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成为严重的医院感染病原菌[1].由于其天然的多重耐药性以及目前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更为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探讨武汉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用10种抗生素对武汉地区8家主要医院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420株鲍曼不动杆菌作药敏试验,并用"WHONET-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回顾这5年来走过的历程,我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初步建立了药品分类管理的法规体系;加强了对处方药的监管力度,逐步要求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逐步建立了非处方药遴选及注册、流通管理等方面的药品分类管理的制度体系和组织、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药品分类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药品分类管理政策实施的广度和深度。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目前在药品分类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结论 目前实施的药品分类管理办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2003-2007年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抗感染化疗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WHONET4.0~5.0软件,对湖北省细菌耐药监测协作组17所三级医院5年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2 286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中,湖北地区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部分呈上升趋势,其中对头孢类的耐药率上升幅度较大;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88.0%~93.0%;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100.0%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出率由30.2%上升到54.8%,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湖北地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状十分严重,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遏制多药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经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和临床检查确诊为AP-ROP的35例患儿7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病变均位于后极部。其中,病变位于1区42只眼,病变位于2区28只眼。合并有虹膜新生血管或扩张的虹膜血管46只眼,合并玻璃体积血19只眼。所有患儿在确诊后12 h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观察全身及眼部的不良反应情况。注药后1周,观察患眼眼底情况,比较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前后视网膜血管纡曲和扩张程度的变化。所有患眼均在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后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激光治疗距离注药的时间间隔为1~10周,平均间隔时间(5.1±2.6)周。治疗后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3±3.9)个月。主要观察视网膜病变转归情况。对于随访过程中出现病情进展至4期或5期的患儿,行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或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手术。结果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后,无患儿发生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出现新增的视网膜前出血12只眼,占所有患眼的17.1%;但出血均自行吸收。随访期间,所有的晶状体均保持透明,未发生医源性裂孔。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后1周,所有虹膜新生血管或扩张的虹膜血管均消退。玻璃体积血明显吸收16只眼,占合并有玻璃体积血患眼的84.2%。后极部血管纡曲、扩张明显消退61只眼,占所有患眼的87.1%;视网膜血管不同程度向周边生长59只眼,占所有患眼的84.3%。1区病变42只患眼中,血管发育至2区32只眼,占76.2%。2区病变28只患眼中,血管发育至2~3区交界处24只眼,占85.7%。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后,视网膜血管网或嵴消退、附加病变消退且视网膜平复62只眼,占所有患眼的88.6%。视网膜表面纤维增生膜持续加重,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8只眼,占所有患眼的11.4%。其中,进展至4期5只眼,占所有患眼的7.1%;进展至5期3只眼,占所有患眼的4.3%。接受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割手术4只眼,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手术4只眼。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完全复位5只眼,视网膜部分复位3只眼。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激光光凝治疗AP-RO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治疗进展期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XLRS)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XLRS的27例患儿36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随访1年以上,其劈裂有缓慢发展但在随访期间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患儿均为男性。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47岁。单眼18例,双眼9例。将患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眼。采用多波长激光机的氪黄激光对治疗组患眼劈裂周围行堤坝式激光光凝,避开黄斑与视盘周围1个视盘直径范围的区域。对照组患儿每隔半年门诊随访观察。两组患儿均随访3年,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观察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BCVA检查结果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结果 末次随访时,治疗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73±0.41,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7,P=0.201)。对照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88±0.60,较治疗前也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5,P=0.098)。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患眼平均logMAR BCVA提高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P=0.033)。治疗组18只眼中,视力提高4只眼,占22.2%;视力稳定10只眼,占55.6%;视力下降4只眼,占22.2%。对照组18只眼中,视力提高3只眼,占16.7%;视力稳定4只眼,占22.2%;视力下降11只眼,占61.1%。治疗组视力下降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0,P<0.01)。治疗组18只眼中,出现严重并发症2只眼,占11.1%。对照组18只眼中,出现严重并发症7只眼,占38.9%。治疗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0,P<0.05)。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进展期XLRS可稳定或提高患儿视力,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