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为总结糖尿病合并银屑病患者的护理要点。作者回顾分析10例糖尿病合并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护理过程。提出加强饮食、运动、皮肤护理及临床用药的观察是该类患者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52.
内镜超声无水酒精注射腹腔神经丛治疗上腹部癌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注射无水酒精对癌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无法手术的癌痛病例记录疼痛分数,用纵轴式彩色EUS显示腹主动脉第1分支,在其两侧以超声针注射无水酒精。结果胰腺癌29例、胆囊癌1例、胃癌3例、肝癌2例,18例有转移征象。注射前疼痛分数(0~10分级):胰腺癌为(6.76±0.39)分、胆囊癌5.9分、胃癌(5.53±1.24)分、肝癌(4.92±2.31)分;注射后12周胰腺癌为(1.32±1.12)分、胆囊癌为1.30分、胃癌为(1.57±0.97)分、肝癌为(2.34±1.21)分。疼痛缓解时间最长持续7个月。全部病例注射后止痛药用量减少。12例注射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腹泻10例;6例发生注射部位轻微渗血,用镜身压迫止血。全部病例无胰腺炎及穿孔发生,1例术后发热。结论EUS-CPN能够安全有效缓解上腹部癌痛。  相似文献   
53.
背景:基于纳米技术发展起来的纳米载体介导的磁性载药系统,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实现位点特异性靶向给药的目的,有利于提高病灶部位的局部药物浓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全身毒副作用。 目的:研究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的制备工艺,评价纳米粒子特性。 设计:首先选择几个可能影响纳米微粒特性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然后再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统计学中的正交设计,获得了最佳优化处方。 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特诊科。 材料:实验于2005-01/2006-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完成。实验用氧化酚砷购自美国Sigma公司,聚乳酸-羟基乙酸由山东医疗器械研究所提供,纳米级四氧化三铁购自美国Sigma公司,聚乙烯醇购自北京有机化工厂,二氯甲烷等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购于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方法:运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微粒形态,振动样品磁强计确证纳米微粒磁性的存在,激光粒径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大小和分布,高效液相法测定氧化酚砷的载药量及包封率,并计算氧化酚砷体外释放百分率。 主要观察指标: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的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磁性及体外释放情况。 结果:①微粒包封率和载药量:实验制备的纳米粒平均包封率为34.2%;5批纳米粒载药量分别为3.06%,3.15%,3.18%,3.21%,3.41%,平均载药量为3.20%,批间差异较小,说明工艺稳定性、重现性好。②微粒形态:纳米微粒呈圆形,表面光滑,分布均匀,不粘连,磁性微球中可见非均匀分散的黑色不透光区,为四氧化三铁微粒。③微粒粒径:分布范围窄(140~500 nm),平均290 nm。④微粒磁性:在不断改变外加磁场的大小与方向的情况下,微粒具有不同的磁化强度,说明氧化酚砷聚乳酸纳米微粒具有一定的磁响应性。⑤体外释放实验:氧化酚砷经过最初的快速释放后,进入缓慢控释阶段,于第8天时达到最终基本稳定的平台期。 结论:实验获得了较满意的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制备工艺;该纳米微粒在外加磁场的情况下有较好磁靶向性的作用,同时具备良好药物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54.
背景:基于纳米技术发展起来的纳米载体介导的磁性载药系统,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实现位点特异性靶向给药的目的,有利于提高病灶部位的局部药物浓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全身毒副作用.目的:研究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的制备工艺,评价纳米粒子特性.设计:首先选择几个可能影响纳米微粒特性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然后再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统计学中的正交设计,获得了最佳优化处方.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特诊科.材料:实验于2005-01/2006-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完成.实验用氧化酚砷购自美国Sigma公司,聚乳酸-羟基乙酸由山东医疗器械研究所提供,纳米级四氧化三铁购自美国Sigma公司,聚乙烯醇购自北京有机化工厂,二氯甲烷等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购于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方法:运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微粒形态,振动样品磁强计确证纳米微粒磁性的存在,激光粒径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大小和分布,高效液相法测定氧化酚砷的载药量及包封率,并计算氧化酚砷体外释放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的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磁性及体外释放情况.结果:①微粒包封率和载药量:实验制备的纳米粒平均包封率为34.2%;5批纳米粒载药量分别为3.06%,3.15%,3.18%,3.21%,3.41%,平均载药量为3.20%,批间差异较小,说明工艺稳定性、重现性好.②微粒形态:纳米微粒呈圆形,表面光滑,分布均匀,不粘连,磁性微球中可见非均匀分散的黑色不透光区,为四氧化三铁微粒.③微粒粒径:分布范围窄(140~500 nm),平均290 nm.④微粒磁性:在不断改变外加磁场的大小与方向的情况下,微粒具有不同的磁化强度,说明氧化酚砷聚乳酸纳米微粒具有一定的磁响应性.⑤体外释放实验:氧化酚砷经过最初的快速释放后,进入缓慢控释阶段,于第8天时达到最终基本稳定的平台期.结论:实验获得了较满意的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制备工艺;该纳米微粒在外加磁场的情况下有较好磁靶向性的作用,同时具备良好药物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55.
患者男 ,5 6岁 ,因上腹胀痛、乏力 40d ,于 1999年 8月入院 ,伴食欲下降 ,体重于短期内减轻 5kg。病程中无畏寒、发热 ,无声音嘶哑、鼻衄及黄疸 ,大小便正常。体检 :消瘦面容 ,巩膜无黄染 ,皮肤未见瘀点、瘀斑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全腹无压痛 ,未扪及包块 ,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8.2× 10 9/L ,中性 80 % ,淋巴 2 0 % ,血沉 30mm/h ,肝功能及血清AFP、CEA、CA19 9、CA15 3均正常。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B超示胰体尾部有一 5 .0cm× 6 .0cm低回声实质肿块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腹部CT示胰…  相似文献   
56.
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对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疗效。方法:溃疡性结肠炎病人100例,其中41例单纯溃疡性直肠炎为栓剂组,其他59例为片剂组。栓剂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43±s11a)予美沙拉秦栓剂1.0g纳肛,bid,疗程8wk;片剂组(男性29例,女性30例,年龄44±14a)予美沙拉秦缓释片0.5~1.0g,po,tid~qid,疗程8wk;疗程结束后复查肠镜并作活检。结果:2组病人治疗后肠镜及组织学所见均显著改善,栓剂组总有效率为98%,片剂组为95%,前者无不良反应,后者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美沙拉秦治疗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而又安全。  相似文献   
57.
地塞米松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表达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据统计,全球HBsAg阳性人数达3亿。现有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药物中,α-干扰素已普遍被接受,有不少报道于短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撤药后,再用α-干扰素,能提高后者的抗病毒效果。为了解糖皮质激素对HBV复制与表达的...  相似文献   
58.
目的提高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5例溃疡性结肠炎中的24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成功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23例经内科全身联合局部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因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转外科行手术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综合性、个体化以及全身联合局部的治疗是控制病情、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9.
产极高甲胎蛋白胃癌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胎蛋白(AFP)是原发性肝癌较为特异的血清标志物,已经广泛用于肝癌诊断。研究发现,其他内胚层肿瘤也有AFP产生,如卵黄囊肿瘤、胃癌、胰腺癌、直肠癌,其中以胃癌相对多见,被称为产甲胎蛋白胃癌(AFP-producing gastric carcinoma,AFPGC)。近年我们遇到产极高AFP胃癌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纳米(nanometer)为一长度单位,一纳米为10^-9米。纳米技术是指在0.1~l00nm的量度范围内研究和利用原子、分子的结构和特征及相互作用的高新科学技术。纳米技术对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不断渗透和交互影响,促进了一门全新的医学学科一纳米医学(nanomedicine)的诞生。纳米技术已涉足医学许多学科领域,包括疾病的基础研究、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本文就近年来纳米技术在消化病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