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纳/微米尺度的拓扑结构可影响细胞在基体上的黏附和增殖.目的:改变制备条件,考察表面图案化聚(甘氨酸乙酯-丙氨酸乙酯)膦腈(PGAP)膜的表面性质对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PGAP溶于氯仿配成不同浓度溶液,在25 ℃、20%或80%湿度下浇铸成膜.采用SEM、AFM、XRD 和水接触角进行表征,通过体外培养,采用黏附、增殖和细胞形态等评价膜表面特性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高相对湿度环境有利于形成图案化表面,溶液浓度升高使图案化结构变得更加规整.溶液质量浓度120 g/L时,可得到一种蜂巢结构表面,但当其升至160 g/L 后,反而不利于图案化表面的形成.高湿度环境下得到的膜表现出极性磷和氮原子在表面富集的现象.这些特性使表面图案化的PGAP膜更易于吸附蛋白质,从而使成骨细胞更易在其上黏附,增殖速度更快,细胞铺展状态也更好.说明溶液浓度和环境湿度是一种简便、可用于控制PGAP膜表面性质的方法,可用于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  相似文献   
22.
患者女,43岁,全身皮肤黏膜水疱、红斑3年余,加重伴肩关节痛2个月.3年前,患者双手背出现米粒至花生大小的水疱,伴瘙痒,逐渐累及头皮、面颈、躯干、四肢和口腔黏膜,口腔内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可自愈,皮肤水疱痊愈后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皮疹反复发生.近2个月皮损加重,伴双侧肩关节疼痛.病程中轻度多饮、多食、多尿,近1年体重减轻9 kg.既往史:8年前面部出现红斑,外院诊断红斑狼疮,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年,皮疹消退后停药,未定期复查.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下颌、颈前可见不规则淡红斑,其上密集水疱,躯干及四肢散在水疱,水疱粟粒至花生大小,疱壁紧张,疱液淡黄色,Nikolsky征阴性(图1);全身皮肤散在大小不一色素减退及色素沉着斑;口腔内颊黏膜见2处指甲大小淡红斑.双侧肩关节运动时疼痛,无压痛及叩痛,双上肢外展上举不能至肩水平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23.
研究对比牙周膜细胞在无纺型和网格型聚乳酸纳米纤维膜上的生长行为,探讨支架结构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用金属平板或金属网分别接收,得到无纺型和网格型聚乳酸纳米纤维膜;通过SEM观察两种支架形貌差异,并测试比较它们的力学性能.通过MTT测试和SEM观察,比较无纺型和网格型纳米纤维膜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网格型膜的纤维直径平均为500~600 nm;无纺型膜的纤维直径大于网格型膜,平均直径约为700 nm,但网格型膜的拉伸断裂应变略大.牙周细胞与支架联合培养的MTT结果显示,与在聚苯乙烯(TCPS) 培养板上的培养比较,两种纳米纤维膜都显示出促进细胞增殖的效果,其中网格膜的促进效果比无纺膜更加明显.SEM观察的结果显示,细胞无法进入无纺型膜内部生长,而网格型膜中由疏松纤维堆积形成的大孔结构则非常有利于细胞进入支架内部,细胞在后者上生长良好.因此,网格型纳米纤维支架是一种优于纤维为完全无纺排布的支架,更适用于组织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24.
【摘要】 目的 利用人皮肤来源的细胞体外构建含色素组织工程皮肤白念珠菌感染模型。方法 利用人皮肤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成纤维细胞与胶原孵育3 d后得到组织工程真皮,在其表面接种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培养12 d,获得组织工程皮肤,再在其表面滴加1个麦氏浓度的白念珠菌悬液5 μl,分别在6、12、24、48和72 h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结果 利用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及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结构良好,表皮分化层次分明。HE染色和PAS染色显示,感染白念珠菌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白念珠菌对表皮结构的破坏逐渐加重,菌丝由浅表向真皮逐渐侵入。感染至72 h,表皮结构完全破坏,真皮内充满大量菌丝。结论 利用人皮肤来源的细胞,培养出的含色素组织工程皮肤层次结构分明;初步建立了人皮肤来源的组织工程皮肤念珠菌感染模型。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皮肤,人工; 念珠菌,白色; 模型,生物学  相似文献   
25.
背景:虽然静电纺丝高分子纤维的生物矿化研究文章已不少见,但国内外尚无关于静电纺丝聚膦腈及其与明胶复合纤维的生物矿化研究报道。 目的:考察聚膦腈/明胶复合纤维支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静电纺丝法构建生物可降解聚膦腈/明胶复合纤维支架,采用5倍模拟体液,并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观察其生物矿化行为。 结果与结论:与纯明胶的纤维膜相比,聚(丙氨酸乙酯-甘氨酸乙酯)膦腈(PAGP)和明胶混合溶液静电纺丝得到的复合纤维膜,经交联处理后仍能够保持良好的纤维形貌和多孔结构。在采用CO2平衡的改进5倍模拟体液中,纯PAGP和PAGP/明胶纤维表面沉积的矿物质都经历了片状二水合磷酸一氢钙前驱体的生成及其向羟基磷灰石转化的过程,但后者由于明胶成分的存在,整个过程发生发展的速度要明显快于前者。而对于纯明胶纤维,其在改进5倍模拟体液中浸泡24 h后,所生成矿物质仍主要为羟基磷灰石的前驱体二水合磷酸一氢钙。说明复合纤维中,疏水性PAGP的引入不仅有利于纤维形貌的保持,还能抑制明胶的溶出,使PAGP /明胶复合纤维的矿化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PAN—PMMA核壳纳米纤维对牙科光固化树脂基体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PAN—PMMA核壳纳米纤维,同时将纳米纤维分别按1wt%、2wt%、3wt%和5wt%的质量比直接纺入Bis—GMA/TEGDMA光固化树脂单体制成纳米纤维树脂复合物。空白组是Bis—GMA/TEGDMA纯光固化树脂。在万能力学测试机上用三点弯曲法测试各组的弯曲强度、模量及断裂功,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SEM观察各组样条断面纤维与树脂界面及纤维分散状态。结果2wt%纳米纤维增强组弯曲强度和模量及断裂功较空白组分别增加了25%、74%、47%,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SEM结果显示断面拔出的纤维表面粗糙,纤维分散均匀,有较好的界面形成。结论2wt%质量比的PAN—PMMA核壳纳米纤维可以提高光固化树脂基质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7.
皮肤型孢子丝菌病致耳廓缺损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1 女,32岁.因左耳廓斑块、破溃1年于2007年5月10日就诊于我科,病史不详.皮肤科检查:左耳廓浸润性暗红斑块,边界清楚,其上有一豆大浅溃疡、结痂,左耳轮边缘缺损.取皮损分别行组织病理检查及真菌培养.病理示真皮内弥漫性炎细胞浸润,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及上皮样细胞,PAS染色阴性.真菌培养在沙氏培养基上见黑褐色酵母样菌落,菌种鉴定见特征性梅花状分生孢子及与菌丝呈直角的分生孢子柄.诊断:孢子丝菌病.患者失访,治疗情况不详.  相似文献   
28.
背景:由于良好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局部药物控制释放系统防止感染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静电纺丝制得的高分子纳米纤维,是一种良好的载药材料。 目的: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不同含量盐酸四环素的聚乳酸-聚乙醇酸载药纳米纤维膜,着重观察其抑菌性能和细胞相容性。 方法:以15~20 kV的电压,0.3~0.5 mL/h的流速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不同含量盐酸四环素的聚乳酸-聚乙醇酸载药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纤维膜的形貌。检测载药率,绘制药物释放曲线,并用改良的Kirby-Bauer实验来观察载药纳米纤维膜的体外抑菌性能。用MG-63细胞来检测纳米纤维膜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载不同含量盐酸四环素的聚乳酸-聚乙醇酸载药纳米纤维直径均在360~470 nm之间。且载药率都可以达到80%以上。载药量为10%的纳米纤维突释最大。载药纳米纤维膜可以有效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但是对于MG-63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相比较而言,载药量为3%和5%的载盐酸四环素纳米纤维膜对于防止引导组织再生术后感染而言是较好的选择。 关键词:盐酸四环素;聚乳酸-聚乙醇酸;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载药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18  相似文献   
29.
孢子丝菌病是一种深部真菌病,其致病菌申克孢子丝菌为一种双相真菌,双相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至今仍无统一标准.饱和碘化钾溶液、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为治疗孢子丝菌病的常用药物,临床中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对治疗此病具有重要意义.体外药敏试验是评价抗真菌药物活性的重要方法,也是选择药物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0.
应用旋转生物反应器开展软骨组织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旋转生物反应器(RCCS)在体外条件下培养具有一定形状的组织工程化人工软骨,以便为软骨组织工程产品产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将兔关节软骨细胞接种到圆形或方形可降解聚合物材料上,然后在RCCS内进行培养,并以在培养瓶内培养复合体为对照组。在体外培养期间,对复合体培育产物氨基糖胺聚糖(GAG)及DNA含量进行定量测量。经体外培养后,将复合体植入到裸鼠背部皮下,术后不同时间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等检查。结果:经RCCS培养的复合体在体外培养期间以及体内植入后均有明显软骨形成,而对照组则仅见少量软骨形成。复合体体外培育产物检测结果表明,在RCCS内培育的复合体GAG和DN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RCCS与以单层生长方式为主的传统细胞培养装置-培养瓶相比,能够提供更适宜的外部环境,从而有利于软骨细胞在支架内形成人工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