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70篇 |
综合类 | 73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48篇 |
中国医学 | 15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诊断治疗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血管内治疗(包括溶栓、支架置入、碎栓)CVST患者的麻醉资料,纳入接受喉罩全身麻醉(18例)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6例)的患者共44例,对危险因素、术中监测数据、镇痛药物的使用、并发症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4例患者术毕拔管30例,其中气管插管组拔管率为50.0%(13/26),低于喉罩组的94.4%(1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5,P<0.01。①对昏迷(2例)和脑出血(6例)的8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麻醉。伴有多发性静脉窦血栓危险因素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的比率为76.0%(19/25),高于采用喉罩全身麻醉的比率(24.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局灶症状的患者采用喉罩全身麻醉的比率为69.2%(18/26),高于采用气管插管麻醉的30.8%(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组的平均动脉压(MAP)降低,术中升高,与患者的基础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MAP各时点两两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两组各阶段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氧饱和度在拔除气管插管后均出现下降,与拔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麻醉后的体温与基础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体温有下降趋势,但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③气管插管组患者的镇痛药芬太尼用量[(3.49±0.66)μg/kg]高于喉罩组[(2.53±0.50)μ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瑞芬太尼的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8)。④气管插管组无肺栓塞和颅内出血并发症,喉罩组有颅内出血1例,咽痛2例,体动反应1例。结论在CVST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中,对伴有高危因素的CVST患者宜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以及完善的镇痛,维持血压在基础水平,维持脑灌注压。 相似文献
72.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02例(对其中6例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统计,共计308例)。分析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①308例中,255例单纯狭窄的病例手术获得全部成功,53例完全闭塞或近全闭塞的患者中,5例血管再通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8.4%。②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患者有14例(4.5%),其中,死亡4例(1.3%),脑梗死7例(2.3%),脑出血3例(1.0%);脑神经损伤的有10例(3.3%),心肌梗死2例(0.6%),心绞痛2例(0.6%),心力衰竭2例(0.6%),心律失常8例(2.6%),术后出现暂时性的精神症状的有20例(6.5%)。③299例获≥1个月的随访,平均25.7个月。11例(3.7%)发生再狭窄,其中10例(3.3%)发生时间为1年左右。有2例(0.7%)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TIA)症状,均为再狭窄的患者。④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者术后30d内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0.198,95%CI:1.237~14.676)及mRS评分≥3分者(OR=11.707,95%CI:3.101~44.193)是导致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EA能有效地防治颈动脉狭窄导致的卒中发作风险。吸烟和术前mRS评分≥3可以增加CEA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褐藻胶寡糖对刀豆蛋白A (Concanavalin A, ConA)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实验以分子量为3kDa的甘露糖醛酸寡糖(M-3k)和古罗糖醛酸寡糖(G-3k)为受试样品,通过检测ConA注射后14h血清转氨酶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评估肝脏损伤;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 检测TNF-α、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褐藻胶寡糖预防组显著降低了ConA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ST和ALT水平(P<0.05),且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肝细胞损伤、炎性浸润和凋亡程度减轻;与模型组相比,褐藻胶寡糖预防组显著降低了肝组织匀浆中促炎因子TNF-α、IL-6水平(P<0.05);褐藻胶寡糖预防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讨论 说明褐藻胶寡糖对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和干扰凋亡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4.
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的特点及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6月~2008年09月143例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 119例行手术治疗,穿孔修补101例,胃大部切除18例;24例行非手术治疗.手术组治愈102,死亡17例;非手术组治愈18例,死亡6例.75岁以下年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75岁以上年龄组(P<0.05);发病至手术时间12h以内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于12h以上组(P<0.01);合并单种并存病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于两种或以上组(P<0.05,P<0.01).不同手术方式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疗应细分为高龄组和超高龄组,高龄组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以穿孔修补为主;超高龄组的治疗方式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75.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假体置换术中结节复位程度对肩关节力学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评估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术后结节复位程度对肩关节力学平衡的影响。方法新鲜国人肩关节标本4具,先测定记录其正常情况下外展、外旋等力学数据,定为正常组。然后将标本造成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模型,随机分为2组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组为大、小结节解剖复位,另1组为大、小结节未能解剖复位。在标本肱骨头大、小结节处布置T型应变片,测量肩关节置换术前、后在不同功能位时结节处的应力强度变化,并在冈下肌、肩胛下肌布置软组织韧带型桥式应变型传感器,测量不同功能位时肩关节的肌张力。结果结节解剖复位时其轴向刚度和水平剪切刚度高于正常对照组2%~4%,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处于非解剖位时则低于正常对照组26%-41%,差异有显著性(P〈0.05)。轴向刚度随外展角度的增加而减少,水平剪切刚度则不断增加。结论手术中肱骨大小结节复位程度十分重要,否则会引起假体刚度削弱、位移扩大、脱位率增加,影响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术后结节的强度因假体位置而变化,并随着肱骨外展0—90°及内、外旋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残余胆囊的诊治及预防,以减少或根除残余胆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残余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以及外科治疗情况。结果15例全部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均为残余胆囊慢性炎,其中有2例伴异物肉芽肿形成,无癌变病例。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残余胆囊能获得正确诊断;再次手术切除是治愈该病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 初步探讨HBV感染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检索1990年1月至2011年12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收录的已发表文献,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相关杂志及会议论文中未发表的文献.采用表格提取文献资料,将样本中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是否感染HBV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未感染HBV患者),并对肝转移发生率进行分析.应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I2检测各研究的异质性,I2>50%提示纳入的研究之间异质性强,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反之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以效应量标准误的倒数为纵坐标,以效应量的对数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评估潜在的发表偏倚.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以及95%可信区间(95% CI)表示.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共56篇,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文文献11篇,结直肠癌患者共计5622例,其中感染组患者924例,对照组患者4698例,各文献研究结果的异质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2=0,df=10,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并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为10.61% (98/924),对照组为23.84% (1120/4698),两组肝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0.35,P<0.05).散点图显示文献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感染HBV的结肠癌患者具有较低肝转移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伴肘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收治的尺骨鹰嘴骨折伴肘关节脱位患者共86例,其中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予以钢板内固定,对照组予以张力带固定。观察两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评估术后6个月时肘关节功能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0.13±15.43)分钟、术中出血量(29.15±20.14)ml、骨折愈合时间(5.12±0.65)周与对照组(32.76±15.91)分钟、(20.13±17.23)ml、(6.19±0.3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以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为标准,观察组优良率81.4%,显著高于对照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伴肘关节脱位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