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41.
前S1抗原和DNA在HBV感染的动态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病毒DNA在乙肝病毒感染的不同阶段的动态诊断价值,阐述2者诊断差异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从检测结果中,随机筛选单纯HBsAg阳性标本50例,HBeAg阳性标本100例和Anti-HBs阳性标本100例,对3类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Pre-S1A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单纯HBsAg阳性标本中Pre-S1Ag阳性率为78%,HBV-DNA阳性率为12%,2者具有显著差异(P〈0.01);HBeAg阳性标本Pre-S1Ag阳性率为84%,HBV-DNA阳性率为88%;Anti-HBs阳性标本中Pre-S1Ag阳性率为1%,HBV-DNA阳性率为28%,2者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Pre-S1和HBV-DNA在HBV感染的动态诊断价值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HBV感染早期Pre-S1优于HBV-DNA;在乙肝感染次早期2者具有高度一致性;乙肝感染恢复期2者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过表达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24只4周龄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病毒性心肌炎+hKLK1基因载体组(EZ.hKLK1组)、病毒性心肌炎+空载体组(EZ.null组)。采用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液构建VMC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高表达人组织激肽释放酶的慢病毒颗粒(pEZ-Lv105-hKLK1)。第30天,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后,断颈处死小鼠,计算心脏体重比,心肌胶原含量以及Ⅰ型和Ⅲ型胶原比值,Western blot法测定hKLK1、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心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心肌胶原含量、Ⅰ/Ⅲ胶原比值、TGF-β1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缩短分数(FS)和射血分数(EF)显著降低(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Model组相比,EZ.hKLK1组KLK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同时心脏指数、LVEDd、LVEDs、心肌胶原含量、Ⅰ/Ⅲ胶原比值、TGF-β1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FS和EF显著升高(P<0.05),而EZ.null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KLK1可通过调节TGF-β1的表达而发挥抑制VMC小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受体血清(recipient serum,RS)“封闭”供肝与眼镜蛇毒因子(CVF)抑制肝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HAR)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双套管法”制作豚鼠→SD大鼠原位肝移植HAR模型.取豚鼠和SD大鼠各24只,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供受体随机配对.移植前采集受体大鼠近交系其他个体血清,灭活补体备用.实验随机分为4组(n=6),受体血清(RS)实验组移植前用0.1% RS的林格氏液(Ringer)“封闭”供肝,CVF实验组受体大鼠在术前24h经尾静脉注射CVF 50 μg/kg,另设RS+CVF联合实验组和Ringer液对照组.采用改良“双套管法”行豚鼠→SD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供肝植入后形态学改变、受体存活时间、移植肝病理损害程度和受体肝功能.结果 各实验组大鼠异种供肝植入后均未见明显花斑样改变.各实验组大鼠移植后存活时间较对照组[(45.2±13.9)min]均明显延长(P<0.05),其中RS+CVF组大鼠存活时间[(161.5±30.9) min]长于RS组[(88.1±19.7) min](P<0.01)或CVF组[(125.2±25.5)min] (P<0.05).各实验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6.1±23.3)U/L] (P<0.05),RS+ CVF组ALT[(63.2±13.9)U/L]明显低于CVF组[(79.9±18.1)U/L](P<0.05)或RS组[(106.1±19.3)U/L](P<0.01).各实验组移植肝血栓、出血、水肿等病理损害(积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其中RS+CVF组大鼠移植肝病理损害最轻(P<0.05).结论 受体血清“封闭”供肝与CVF对肝移植HAR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4.
罗健平  蒲荣  周虹 《中国医疗前沿》2010,5(22):37-37,8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检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9年7月医院收治的56例高脂血症患者,口服辛伐他汀10mg/d,疗程10周。服药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脂水平,根据治疗前载脂蛋白B基础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组,39例)和升高组(H组,17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的值较治疗期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的比值均有显著升高,且H组患者载脂蛋白B值下降幅度和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比值上升幅度与N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可显著升高患者血中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比值,预示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防高脂血症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检测对于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方法将150例恶性肿瘤确诊病例作为A组,100例良性肿瘤及非肿瘤确诊病例作为B组,1000名健康人员作为C组。在空腹采血并进行血清分离后对他们的血清样本进行BXTM检测。结果 A组患者的BXTM含量高于B、C两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对于肺癌检测的敏感性为86.84%,食道癌68.75%,结直肠癌90.48%,胃癌85%。良性肿瘤的特异性为92.3%、自身免疫病的特异性为87.5%、感染病的特异性为85.71%。结论由于BXTM检测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广谱性和敏感性,因此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良、恶性肿瘤鉴别以及肿瘤检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β-HCG比值(48h/0h)在妊娠中的临床意义和选择妊娠失败时血β-HCG比值的最佳阈值。方法随机抽取本年度住院和门诊尿检阳性早孕妇女806例作为研究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β-HCG比值,分析各类妊娠情况。同时选择妊娠失败时血β-HCG比值的最佳阈值。结果806例早孕妇女中,宫内妊娠占86.60%(698/806),畀位妊娠占1.74%(14/806),妊娠失败占11.66%(94/806)。β-HCG比值宫内妊娠1.68±0.68(P〈0.05),异位妊娠1.16±0.47(P〈0.05),妊娠失败0.69±0.51(P〈0.05)D—HCG比值0.81为预测妊娠失败的最佳阈值,敏感性为95.3%,特异性为941%。结论血β-HCG比值可作为宫内妊娠、异位妊娠和妊娠失败的判断指标;β-HCG比值〈0.81患者妊娠失败的可能性大,比值超过1.68的患者宫内妊娠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7.
吴昊  区敬华  蒲荣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10+412-410,412
目的探讨马来酸氨氯地平分散片的处方以及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实验对马来酸氨氯地平分散片的处方以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结果使用交联聚维酮和低取代羟并纤维素为崩解剂,预胶化淀粉和微晶纤维素作为填充剂,使用聚维酮-K30作为粘合剂以及二氧化硅和硬脂酸镁为润滑剂制成的马来酸氨氯地平分散片,可以在3min内崩解,并且能够通过2号筛,硬度适中,成型性好,外观光洁,可以迅速的分散,符合《中国药典》对分散片的要求。结论马来酸氨氯地平分散片符合分散片的制剂要求,溶出度比较高,崩解迅速,制备工艺简单,符合大规模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8.
吴昊  吴定  蒲荣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188-189
目的分析我院近年来急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开具的36547张急诊处方,分析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本组抗菌药物处方占全部处方的19.5%,注射剂抗菌处方与非注射剂抗菌处方比较差异显著(P<0.01);不合理使用率为9.0%,其中注射剂抗菌处方占74.6%,与非注射剂抗菌处方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抗菌药物处方中头孢菌素类占41.7%,其次为青霉素类(27.2%)、喹诺酮类(11.0%),3种药物占总处方的79.9%,与其他类抗菌药物比较差异显著(P<0.01);本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药物选用不合理为首要原因(49.2%),与其他原因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在急诊用药中较为常见,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选择对症药物,避免重复、大量、长期应用抗生素对提高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BPV)与血清胱抑素C(Scc)的关系。方法运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白天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用免疫比浊法测定Scc.分析血压变异性与胱抑素的关系。结果在校正了平均血压及其他相关因素后,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夜间、白天及24 h收缩压变异性与血清胱抑素呈正相关(r=0.267、0.360、0.385,P均〈0.05)。结论血压变异性与炎症因子胱抑素以及早期高血压肾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苏木的甲醇、氯仿和水提取物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菌活性,分离苏木抗菌活性成分。方法提取和制备甲醇、氯仿和水提取物,以液体试管二倍稀释法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比较不同提取液抗MRSA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苏木醇提物组分,M-H平皿法筛选测定各组分抑菌圈直径,液体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MIC值,选择最小MIC值组分鉴定,以NIH小鼠考察该组分安全性。结果苏木甲醇提液对MR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MIC分比为200、400μg/mL(P<0.05);苏木醇提取物分离出16种组分,M-H平皿筛选组分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4.85mm,该组分MIC为12.5μg/mL(P<0.05),鉴定为巴西苏木素,安全实验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苏木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MRSA活性;巴西苏木素抗菌活性强且无不良反应,为研发新型抗MRSA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