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血清营养学指标与全髋关节置换隐性失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出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和输血量,计算患者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原血量和总失血量的比例,按照平均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分低隐失血组和高隐失血组,分析高隐失血与术前血清营养学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A)、淋巴细胞计数(TLC)、淋巴细胞百分比(TLP)、血红蛋白(HB)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失血量平均为1298.47 mL,占原血量的30.13%;隐性失血总量平均517.03 mL,占总失血量的39.82%;101例患者发生高隐性失血,高隐性失血量组术前ALB、PA、TRA和TLP的平均数值明显低于低隐失血量组(P<0.05),高隐性失血量组术前ALB、PA、TRA、TLC、TLP和HB评估的隐性失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隐失血量组( P<0.05),高隐失血与ALB、PA、TRA、TLP和HB相关性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587、0.517、0.687、0.395和0.387,均P<0.05)。结论血清营养学指标( ALB、PA、TRA、TLP和HB)与关节置换术后高隐性失血紧密相关,判断高隐性失血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2.
三截骨术治疗重度足拇外翻40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三截骨术治疗重度足拇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足拇外翻40例(54足)采取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滑囊及骨赘,松解拇内收肌腱斜头、外侧关节囊和跖籽骨间韧带,采用三截骨术治疗重度足拇外翻。结果:随访0.5~2.0年,平均1.5年,优:21例,良:15例,差:4例,优良率90.0%;其中2例因伴帕金森病术后复发,另2例术后过早开始下地负重行走,导致拇外翻畸形复发。结论:采用三截骨术(Austin+Akin+第1跖骨基底截骨手术)治疗严重足拇外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关节镜下行拇外翻手术的可行性及方法 .方法 采用10具新鲜保留踝关节的足部标本进行模拟手术.首先建立内远背侧入路和内远跖侧入路,以骨磨钻磨除跖骨头内侧的骨赘,再建立内近侧人路,直到最终完全切除.从内远跖侧人路向内近侧入路方向作关节囊的紧缩缝合.建立外远侧入路和外近侧人路,松解外侧关节囊、拇内收肌斜头和跖籽骨韧带.最后,收紧缝合线,拇外翻畸形得到矫正.另外在20具防腐标本上作了进一步解剖学测量.结果 全部标本均成功完成手术.早期5例标本手术时间平均为108 min,发生1例肌腱挫伤、2例皮神经损伤、3例关节面软骨轻微损伤.后期5例标本手术时间平均为63 rain,未发生任何副损伤.各入路与周围血管、神经、肌腱等结构之间有一定的安全距离.结论 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拇外翻足可行的,并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长期以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疼痛和防止关节僵硬,保持关节功能。目前临床上多使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但年轻患者活动量较大,增加了关节置换术的失败率和翻修率。关节牵伸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近年来提出的新观点。作者就关节牵伸术的概念、作用机理、并发症、临床应用及疗效等问题进行探讨,对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Brostr?m法结合Gould技术治疗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5年10月,我科对17例距腓前韧带损伤采用关节镜下Brostr?m法结合Gould技术,利用带线锚钉加强缝合修复距腓前韧带,同时微创紧缩缝合伸肌支持带,加强踝关节外侧稳定性,通过疼痛及不稳症状改善情况,距骨倾斜角变化,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行走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7例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AOFAS总评分(44.2±3.7)分,术后1、3、6、10个月AOFAS总评分分别为(49.4±4.1)、(70.7±5.4)、(82.1±4.1)、(92.0±5.0)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5,P=0.000,P=0.000,P=0.000)。术前VAS评分为(7.1±1.4)分,术后1、3、6、10个月分别为(7.2±1.5)、(4.8±1.1)、(2.1±0.9)、(1.3±0.7)分,除术后1个月以外,其余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01,P=0.000,P=0.000)。术前距骨倾斜角为8.8°±0.6°,术后1、3、6、10个月分别为4.1°±0.4°、3.5°±0.8°、3.2°±0.6°、3.2°±0.7°,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变小(P=0.000,P=0.000,P=0.000,P=0.000)。结论关节镜下Brostr?m法结合Gould技术治疗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损伤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进行跖筋膜松解术的临床应用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骨科对经过保守治疗9个月以上仍无效的20例(22足)跖筋膜炎患者,在改良双入路内窥镜下进行跖筋膜松解术。在足底内侧建立两个通道,首先在跖筋膜下方进行清理、松解,切开跖筋膜内侧1/3-1/2,进入跖筋膜上方间隙进一步松解。12例存在跟骨骨刺给予切除骨刺,3例存在足底麻木者给予松解足底外侧神经及第一分支。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6~9月进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评分(AOFAS-AH)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20例(22足)切口均甲级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经改良双入路内窥镜下跖筋膜松解术治疗后,随访6~9个月,20例(22足)患者AOFAS-HA评分明显增高,平均由46.8分升高到89.1分,VAS评分明显下降,平均由8.6分下降到1.2分,优良率达90%。结论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进行跖筋膜松解术具有恢复快、安全有效等优势,是治疗顽固性跖筋膜炎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空心钉三角放射状内固定在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治疗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3—2012-03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三角放射状内固定治疗的18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临床资料。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证实复位满意后采用钛金属空心钉三角放射状内固定,螺钉头部接近于股骨头皮质下。结果 18例均获随访1~5年,平均3年。15例术后5~8个月获得骨性愈合,2例在8~10个月骨性愈合,1例在骨折愈合后1年又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末次随访时疗效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优11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闭合复位空心钉三角放射状内固定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具有牢固的稳定支撑、松动塌陷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评价应用微骨折技术结合自体骨软骨碎屑样团块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 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微骨折组18只,实验组18只.制作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对照组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微骨折组利用微骨折技术制作网格状微孔;实验组在制作网格状微孔后在缺损表面填盖上碎屑样软骨团块.术后4、8、12周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Wakitani组织学评分、糖胺聚糖(GAG)含量测定 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缺损由透明软骨样组织填充,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基本恢复,修复的软骨组织在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方面均优于微骨折组和对照组.术后4、8、12周实验组Wakitani组织学评分平均分别为(5.0±1.0)、(6.7±1.5)、(13.0±1.0)分,微骨折组平均分别为(2.3±0.6)、(5.0±1.0)、(7.7±1.2)分,对照组平均分别为(0.0±0.0)、(1.3±0.6)、(1 7±0.6)分,实验组不同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微骨折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实验组GAG含量平均分别为(6.25±0.31)、(13.11±0.21)、(16.23±0 66) μg/mg,微骨折组平均分别为(3.04±0.21)、(5.75±0.24) 、(7.03±0.21) μg/m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微骨折技术结合自体骨软骨碎屑样移植是一种治疗软骨缺损的新选择,其能够有效提高软骨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报告腕关节镜掌侧入路的设计及初步应用结果.方法 腕关节镜掌桡侧入路定位在桡侧腕屈肌腱桡侧与舟骨结节交界处,掌尺侧入路定位在尺侧腕屈肌腱的尺侧缘、豌豆骨近侧0.5 cm处.对20具防腐腕关节以上离断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5具新鲜腕关节以上离断标本进行模拟镜下手术.2004年4月至2008年1月,共进行腕关节镜掌侧入路手术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1~64岁,平均35.6岁.结果 掌侧入路与其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结构均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掌侧入路镜检可以清晰显示背侧关节囊、舟月骨间韧带的掌侧部分和月三角骨间韧带的掌侧部分.通过掌侧入路置入关节镜,背侧入路置入手术器械,可以更方便地处理腕关节腔背侧部分的病变.20例临床病例均未发生并发症,平均随访23.4(12~37)个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背伸-掌屈活动度为134°±16°,桡尺偏活动度为39°±8°,旋前-旋后活动度为139°±18°.术前有2例疼痛为Ⅱ级,18例疼痛为Ⅲ级;末次随访时,11例疼痛为Ⅰ级,8例为Ⅱ级,1例为Ⅲ级;疼痛缓解显著(Z=31.2,P<0.01).改良Garland和Werley评分为:优1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0%.结论 腕关节镜掌侧入路是传统背侧入路的重要补充,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单纯Lapidus术与Lapidus联合内侧Lisfranc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第1跖楔关节不稳定的踇外翻畸形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手术治疗的伴有第1跖楔关节不稳定的踇外翻畸形患者60例(73足),其中30例(38足)采用单纯Lapidus术治疗(对照组),30例(35足)采用Lapidus联合内侧Lisfranc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测量并评估负重位影像学指标,包括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胫侧籽骨位置(TSP)及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记录术前及术后1年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评分(AOFAS评分)及跖趾关节功能评级。结果:术后1年两组患者HVA、IMA、TSP及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发生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AOFAS评分及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HVA、IMA、TSP数值及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OFAS评分及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改善(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